外交视界 | 霍乱袭来

作者:田广凤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莫桑比克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外交部港澳台事务司大使。

窗外的雨一直不停,这是连续第几天下雨了,人们好像都记不起来了。比绍市陷入一片汪洋之中,马路上人烟稀少,汽车也寸步难行。整个比绍市笼罩在倾盆大雨中。

我不安地在室内走来走去,望着窗外闪电雷鸣,一种不祥的预感不时闪过脑海,我担心再这样下去会出事!

都说人有第六感神经,能够感知未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至今缺少科学依据。但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特别的感觉,这是可能的。回想起我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儿,也确实如此。如果是一种好的感觉,心情是愉快的,反之会很郁闷,至于是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清楚。

比绍小城成为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大街小巷里混浊的雨水夹杂着垃圾杂物四处流窜,简易的茅草房岌岌可危。看着这可怕的一幕,一种不祥之感再次涌上心头。

市面上已无蔬菜供应,使馆的小菜地早已是一片汪洋,大家已经几天没吃到蔬菜了。幸好上个月,我们通过中水公司的捕鱼船,从加纳利群岛买回了一些粮食和一麻袋土豆,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总能维持生命,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断顿。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睡。随着阵阵雷声,闪电不断射向房间。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屋顶上,发出嗡嗡的声音。小楼被雨水抽得摇摇晃晃,好像随时都有可能散架。想到这儿,我仿佛感觉到我的床以及床上的我正在激流中打转。

我的心情很沉重,没有一点儿睡意。我索性起床,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外边的世界什么也看不见,雨水顺着玻璃飞流直下。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凭自己的预感,我一直焦急地等待着什么消息,但始终没有。我拿起电话,没有声音,原来通讯已经中断了。

我在焦急和无奈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脑子里乱哄哄的,形不成任何思路。

在比绍骄阳似火的季节里,真盼望下场雨,降降温。当阴雨连绵时又盼天晴,人的心理就这么复杂。

终于堆积在几比天空上的厚厚的积云开始散去,大雨慢慢停了。经过数日暴雨洗礼后的天空透出清澈的蓝,蓝得使人有种陶醉的感觉。暴雨过后的比绍市,随着积水渐渐退去,到处是一片狼藉,被暴雨毁坏的树木,横七竖八地乱躺在地上,垃圾粪便混在泥浆中任人踩踏。比绍市实实在在地遭受到了一次浩劫。

久违了的太阳开始发威了,使出浑身解数扑向大地,照得小城滚烫,大地升起阵阵热浪,来不及清理的垃圾开始蒸发,很快发出难闻的味道。当大家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时,整座城市已经是恶臭连连,蚊蝇满天。

这次遭到灭顶之灾的首先是比绍的老鼠。几比的老鼠个头之大是我第一任在几比工作时领略到的。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散步,突然几条狼狗发疯似的冲向车库,吼叫着和一个东西打成一团。从远处看,像头猪,走近看,原来是一只白色的老鼠,足足有五六斤重。经过几条狗的拼命咬杀,老鼠死了。狼狗也受伤了,有一条狗的鼻子被抓出了血,可见这条老鼠有多凶猛。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白色的老鼠,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老鼠。在几比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下,狗咬耗子不是多管闲事。

积水退去的道路上,大老鼠的尸体随处可见,被水淹后的老鼠,肚子膨胀,眼睛外露,在太阳的曝晒下狰狞可怕。

500

几内亚比绍街景

(图源:龙行七大洲)

比绍市没有公共厕所,当地人随地大小便司空见惯。现在整个城市的上空弥漫着腥臭味儿。

一种不祥的预感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困难起来,中水捕鱼船迟迟不来,使馆的小菜地一片淤泥。原本就没有多少蔬菜可供应的自由市场,雨后已经空空如也,好在我们储备的土豆和洋葱头还有,但数量有限。

电话铃响了,通讯终于恢复,可以和外界联系了。我迅速拿起话筒,从对方不安的声音中,我预感到发生了什么事儿!

“消息准确吗?”我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本能地问了一句。

“暂时没有,但已经有了明显的症状。”

电话是医疗队长打来的。

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中国医疗队是我们身体的唯一保障。放下电话,我即从书架上抽出医学书,翻了起来:剧烈腹痛、呕吐、急性肠道传染病!难道真的是霍乱?天哪!我不敢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忐忑不安地在室内走来走去。

电话再次响起,可怕的推测得到了证实:霍乱在这个贫穷落后、缺医少药的国家爆发了,而且就在我们生活工作的比绍市。

世界各大媒体迅速报道了几内亚比绍爆发霍乱的消息,中国媒体也加入了滚动报道行列。外交部领事司及时发出了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前往疫区——比绍市的通报。

我推开窗门,走到办公室的阳台上,望着这座已经成为疫区的城市,思考着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

我最想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在比绍疫区里究竟有多少中国同胞,常驻的和非常驻的,特别是那些流动人口,这些是不易掌握,而恰恰是需要摸清楚的。

统计很快出来了,501人。在这些人当中多数是我国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渔民,还有少量的流动人员,这些人主要来自中国农村,是到这里来淘金的。

使馆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我和使馆的同事们立即前往各专家组和援外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了解情况。时间紧迫,来不及打招呼,我的突然出现令他们感到惊奇。当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又都十分感动。

霍乱爆发,大家不免有些紧张、恐惧。他们都是有家室的人,平安出国、顺利回家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听到这个消息,他们感到震惊之余更多想到的是死亡和家人。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此时,除了说明情况、讲清疫情的严重性外,更多的是安慰。我深知,对这些第一次出国的人员来讲,这个消息对他们的打击有多大,他们的心情有多沉重。

早就听说过,发生霍乱的地方要与外界隔绝,但没想到今天在异国他乡的我们居然摊上了这种事儿。我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疫情来得太突然了,大家都没有经验。但我知道除冷静对待外,当务之急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首先想到了我国派驻几比的医疗队,我叫上秘书,立即出发。

疫情发展得太快了,医院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知道霍乱的危害性,医院里充满恐惧和悲哀,面对死亡,没有人不惊慌失措。

从医生简短的介绍中,我了解到:霍乱主要是经口感染,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是常见的传染源,因此,搞好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是预防霍乱的关键措施。从几比的国情来看,缺医少药不说,饮食卫生根本得不到保证。

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大使馆办公楼

(图片来源:冯云坤)

使馆立即向所有在几比的中资机构和私人企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在比绍市的中国同胞进入迎战霍乱疫情状态:

\ | /

● 要求各单位实施封闭性管理,除特别需要外出办事人员外,一律严禁出入;

● 抓紧时间进行物资储备,医疗队要尽快向各单位派发消毒药品;

● 有条件的单位要为员工提供矿泉水或经过高温处理的饮用水,严禁喝生水;

● 要制订出在疫区长期生存的生活管理计划,所有食物必须经过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严禁生吃瓜果蔬菜;

● 在食堂等公共场所放置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消毒水;

● 认真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安排好员工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 各单位负责人每天早8点前向使馆报告本单位人员身体健康情况,遇有紧急情况随时报告。

\ | /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几比遭受霍乱疫情一直十分关注,深表同情,并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紧急提供了人道主义的现汇和药品援助。根据国内指示,我同几比卫生部长塞梅多签署了中国政府紧急援助几比政府抗击霍乱药品的协议书,并在第一时间将空运药品及时转交给几比有关部门。

500

作者和几比卫生部部长塞梅多在交接药品协议书上签字。(图源:《走进非洲》)

几比政府十分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几比的援助,并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对几比提供的无私援助。当时,由于疫情失控,已蔓延至几比全国各省区,感染人数无法统计。

500

奥斯华·比艾罗国际机场是该国唯一的机场,该机场提供来自六家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服务。(图源:龙行七大洲)

疫情发生后,比绍同外界的联系几乎全部中断,唯一的通道是每周一次由里斯本飞来的航班,由于飞机太小,运来的药品有限。面对迅速蔓延的疫情,这些药品如杯水车薪,于事无补。中国政府原计划再向几比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但由于没有飞机,计划难以实现。

500

几内亚比绍开展的“全国大扫除”活动

(网络图) 

几比的卫生设施极其落后,卫生条件又很差,疫情很快失控了。被感染的人越来越多,死亡的人数每天都在上升。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天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了解疫情的各种信息,特别关注中国同胞的情况,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情况汇报,迅速处理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

比绍疫情的失控,引起世界的不安和骚动,各国纷纷提醒本国公民不要前往几比。中央电视台也不例外,经常报道几比的疫情发展。外交部网站不停地提醒国人不要前往几比疫区。但是,祖国的亲人没有忘记我们,各级组织纷纷打来电话表示慰问。在那无助的日子里,国内的亲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表达着对疫区亲人们的牵挂和关心。在那个非常时期,这种关心和牵挂给了我们无限的安慰,我们感到我们不是孤立的,有亲人和组织的关爱,我们一定能战胜霍乱。

作为一馆之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疫区,一切靠自己,我要保证几百名中国同胞的生命安全,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严格制定各种防范措施的同时,我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到了300多份药品,一旦有人被感染立即抢救。

在那些日子里,我这个医学的门外汉每天翻书上网查找应对霍乱之策。从医学书里,我了解到,霍乱就如同瘟疫一样,一旦被感染,病情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为此,使馆设立了应急办公室,专人全天候值班,而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通。

过去常说“度日如年”,但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如今,对这几个字的含义有了非同寻常的感受!

生活在缺医少药的疫区,除听天由命外,大家唯一的期盼是:雨季快点结束,旱季快点来临,人们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了季节的更迭。

几比没有四季之分,每年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蚊蝇多,各种疾病也多有发生。

不幸的是这次霍乱爆发的时间是刚刚进入雨季,这就意味着要等待半年之久,不知这么长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不测啊!

在霍乱爆发的初期,面对疫情,每一个人都感到紧张、恐惧,人心很齐,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但长时间被关在工地,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人们开始焦虑、烦躁不安,并开始骚动。我清楚地知道,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疏解,后果是严重的。

当时各中资机构和企业的员工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充满活力,但缺少阅历,面对这种情况,悲观失望,思乡心切。使馆紧急召开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反复强调纪律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搞好业余文化生活。我也经常下到各个中资机构,和职工聊家常,鼓励大家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漫长的雨季慢慢过去了,疫情在逐渐缓解,我的心情也渐渐地变得轻松起来。

比绍市,这个被霍乱袭击、蹂躏、践踏的小城终于盼来了旱季,小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外界断绝长达半年之久的水路、陆路和空中交通得到了恢复。曾经竭力疏远它的外部世界重新接纳了它,但是这场灾难永远留在了曾在疫区里的人民的记忆里。

501,这个看似很普通的数字,在我心中如泰山之重,他是501条生命,是我的骨肉同胞。在那个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的艰难日子里,我每天都在想着这个数字,它们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血液中。如今这501个人安然无恙,是对我最大的慰藉。我终于可以对他们的亲人有个交代了,我们胜利了。

我遥望东方,那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的祖国就在那里,那里也是身在疫区的人们日夜思念的家乡,如今501个同胞可以一个不少地回到那里去啦!

“这是个奇迹。”我默默地想着,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惆怅。

- end -

文章来源 |《走进非洲》

作者 | 田广凤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