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转移出上海的可能性
【本文由“guan_16510547331368”推荐,来自《前三季度,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评论区,标题为guan_16510547331368添加】
- 彩逸电脑
越来越多有识之士主张上海降功能化
90年代我曾在上海因公出差一个月,那时上海人口为1200万,20多年后的今天上海大搞城市化,人口激增到2500万,翻了一倍。
作为一个城市,上海被赋予太多功能,国家金融中心,造船中心,汽车制造中心,芯片和软件中心,货物进出口中心,精密仪器和设备制造中心,飞机组装中心,医药研发中心,可以说,上海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一旦上海出问题,比如说这此因新冠疫情封控,其影响是全国性的。
为了化解风险,上海应该去功能化。船泊制造,金融,货物集散地,这三项功能别处难以替代,应留在上海;芯片和软软、精密仪器应迁移到湖南长沙,长沙基础很好;汽车制造要转移至湖北武汉,武汉具有重工业城市一切功能。
美国纽约只是金融中心,附带了有造船功能;全球最大芯片公司Intel在加州的圣克拉拉,最大显示芯片公司英伟达也在圣克拉拉,第二大桌面CPU厂家AMD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硅谷内的森尼韦尔市,全球最大软件公司---微软美国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美国汽车制造基地位于密歇根州东南部的底特律河畔的底特律市。
可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赋予不同城市不同的功能,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化解风险。
不要被那些主张搞10大中心城市、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的愚蠢货色带偏了路,一枝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城市不要搞同质化,全国各地各自产业特色的城市兴旺发达起来,不但有利于全国产业分工协作,也有利于节省成本,还有利于国内城市之间的旅游观光。
减少一些上海的功能是可以考虑的,但绝不是你说的办法
上海有今天的地位,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因素,更有周边配套共同发展形成的生态圈。很多制造业,都要和金融、航运、周边配套等等挂钩,不是你说搬去武汉长沙就行的。芯片、金融、汽车制造这些,从兴起到上规模,为什么出现在上海?这不是行政命令,也不是国家砸钱放几个项目到上海就完事,而是上海及其周边有这个土壤。我所在一个江苏县级市,都有企业提供LNG船配套,有光刻胶厂,板卡厂,芯片厂,还在上海设办事处、分公司,这样的配套才是关键。
近30年来,江浙等地在给上海做配套的同时,自身也发展出了不少有竞争力的企业,当这些企业规模、技术水准、集合程度到了一定水平,上海的很多生产企业自然会转移,比如以前的昆山、近年的南通发展都很快,很大程度就是为上海配套,直到给上海分流。中国很多行业都要直面国外的竞争,甚至是被孤立后还要竞争,这时候胡乱移栽企业就是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