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女儿被曝霸凌同学,受害者妈妈哭诉,我有话要说……

作者|   窈窕妈妈

500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小S又摊上事了。

  三女儿许曦恩能说会道,言辞犀利,一直被称为小s的“接班人”。

  没想到,人还没出道就先“塌房”了。

500

  不久前,艺人李宇柔曝光女儿遭受校园霸凌,施暴者正是许曦恩。

  她说,万圣节那天,女儿和另外几个孩子被许曦恩邀请到家里留宿狂欢。

  她第二天去接孩子,才发现孩子一身伤,问她又什么都不说。想到以前许曦恩在学校跟同学有过几次冲突,小S还亲自跟其他家长道歉,她推测女儿被霸凌了。

  李宇柔身患癌症,身体不容乐观,她担心以后没有自己保护,女儿会被人欺负,所以选择在网上发声,希望小S管好女儿。

500

  小S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每个妈妈都有自己顾虑,尊重她的想法”。

  真相到底如何,现在不好下结论。但我能理解李宇柔对女儿社交问题的担心,毕竟,孩子之间的友谊,除了单纯和美好,同样有伤害和潜规则。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仅影响孩子人际交往,性格形成,甚至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还记得陈泗瀚吗?15岁那年,他在反抗霸凌的过程中致施暴者身亡,因此在监狱中度过了八年。

  原本是学霸的人生,从此改写。

500

  童星邵一卜,因为被同学造谣、霸凌,不堪压力后从11楼一跃而下,差点丢了性命。

  孩子的社交问题,不容小觑。而对我们家长来说,要避免悲剧发生,首先需要我们了解孩子之间的社交规则

  当我们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尽可能地采用合理的办法,帮助孩子避免伤害

500

  不合群的孩子,更容易被霸凌

  研究表明,校园霸凌更容易发生在不合群的孩子身上,朋友越多越不容易被欺负。

  人是社会性动物,渴望获得认同和陪伴。很多孩子为了能交到朋友,会不自觉地通过模仿别人融入群体。

  某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老师把孩子们带到树下,告诫孩子「禁止爬树」,然后离开偷偷观察。

  刚开始没有人爬树,直到第一个孩子带头,第二个孩子也紧跟其后。很快,在周围人的影响下,所有的孩子都把老师的话忘在脑后。

  心理学教授盖理·莱德指出,孩子从6个月左右开始,就会模仿小伙伴的言行,获得认同。

  这就是“同伴压力”效应——通过模仿,寻求群体接纳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随大流”、那些落单的孩子因为格格不入很容易被群体针对。

500

  前几天,亲戚家的孩子跟他爸哭诉“他们都不和我玩,就我一个人自己玩”。

  爸爸斥责“哭什么哭,真没出息”,结果孩子哭得更凶了。

  爸爸的教育太简单粗暴,这方面,孩子妈妈的做法倒是值得借鉴。

  当妈妈得知,孩子是因为不愿意和小团体一起欺负同学,这才被霸凌报复。

  她表扬儿子好样的。然后组织亲子家庭小聚会,给儿子创造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就这样,孩子多了一些新朋友,人也开朗了不少。

  她还通过这件事告诉孩子,朋友没了还能再找,爸妈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孩子被“毒友谊”毒害,不妨像这位妈妈一样让孩子稳固自我,并创造新的社交圈,帮助他走出阴霾。

500

  优秀的孩子,更容易被排挤

  记录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有个男孩叫烁烁,他聪明、有主见,但是也善妒。

  女孩一诺被老师指定为小队长,烁烁很不开心,为了报复,就联合其他小朋友给一诺“泼脏水”,说她画画不好、长得也丑。

500

  烁烁的这种心态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仰巴脚效应”解释。该理论认为,人们难以接纳完美的人,反而更喜欢和有缺点的人做朋友。

  “因为优秀而格格不入”不止是调侃,而是在孩子的世界会真实发生的情况。

  一位妈妈曾分享过女儿的经历,她女儿懂事又多才多艺,书法、弹琴、画画、唱歌样样都行,证书拿到手软。

  没想到,上小学后,孩子却像变了一个人,性格越来越孤僻,也不爱上特长班了。

  班主任说,孩子太优秀,班上很多小男生都喜欢她,因此遭到了女生的集体孤立。

  妈妈知道,被排挤的女儿心里是失落的,此时,她的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她引导女儿讲了讲事情的前因后果,内心的感受,然后告诉女儿“你要继续优秀下去,以后你一定会遇到欣赏你的人,那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她一定会出现,只是会来得晚一些”。

  她的一番话给女儿带去了力量,人又重新变得自信。

  除了做孩子坚定的后盾以外,如果孩子渴望友谊,还可以试试闺蜜茜茜这种办法。

  一般来说,孤立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个群体在特定环境下集体有意识的行为。如果能争取到中间群体的支持,就有可能瓦解孤立行为。

  闺蜜茜茜的经历是这样的:她家楼下十多个小朋友经常一起玩,儿子想加入但不被接纳,有一次她亲眼看见儿子被人往身上扔小石子。

  她观察到扔石子的孩子是群体的老大,其他几个孩子碍于“老大”不敢和儿子走得太近。

  为了拉拢“中间力量”,她单独邀请这几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孩子们的关系渐渐好了起来。

  后来“老大”又欺负儿子时,那几个孩子站了出来指责他不该这样,那以后“老大”再也没有欺负过儿子。

  她希望这段”被排挤“的经历不仅是挫折,也能给孩子带去新的成长。

500

  很多孩子擅长用威胁达到目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特别擅长用威胁达到目的。

  我儿子经常在小区和一个小男孩一起玩,这个小男孩比较强势,但凡他喜欢的就要抢过来。

  儿子的奥特曼拿下楼不到十分钟就跑他手上,就连小零食也都被他抢去吃……

  如果儿子不同意,他就会威胁“我不要和你做好朋友了”。

500

  发现情况后我就开始引导儿子。


  首先,我给他树立“一码归一码”的原则——

  “是否把奥特曼给他玩,和你是不是他最好的朋友,这是两件事”。

  “你的玩具,你有权利决定要不要给别人玩,如果你不给他玩玩具,就不和你做朋友这是不对的,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做不喜欢的事情”。

  之后,那个小男孩来我家玩,走时还想顺走几个玩具。“把这个给我,我以后还和你玩”。

  让我欣慰的是,这次儿子勇敢反击“你不跟我玩,那我也不和你玩”

  最终,男孩只得悻悻离去。

  很多家长都希望能把孩子养成一个善良的人,却忽视了教会孩子坚定地拒绝同样重要。

  不是所有朋友都值得交往,希望父母能在孩子被友情“绑架”的时候,教会孩子勇敢反击。

500

   被忽略的孩子习惯用讨好维持友情

  一位妈妈说,女儿欣欣跟一个小伙伴玩的时候做啥事都看对方脸色,小心翼翼不敢惹着对方。

  一次,她给欣欣买的图书拿到学校转头就被那个女孩拿走了,还回来时,书里面好多精美的插画都被撕烂了。

  即便如此,欣欣还是愿意和她玩,处处讨好。

  她心疼孩子,但是也没别的办法。

  我建议她,可以通过聊天,帮助孩子梳理思路。

  比如,问孩子“她把你的书弄烂了,你喜欢她这样做吗?”并鼓励孩子勇敢表达“我喜欢和你做朋友,但你做的这件事情我不喜欢”。

  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重视自己的感受,并决定是否继续这段不快乐的友谊。

500

  心理学认为,低自尊的孩子容易压抑自己讨好对方。欣欣这样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和欣欣妈聊了聊,发现确实如此。

  她坦言,自己经常打压孩子,所以孩子会有点自卑,只是没想到会对社交有这么大影响。

  我告诉她,长期不被欣赏的孩子,交朋友会习惯讨好别人,哪怕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漫画《你不能欺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莫莉长得不算漂亮,声音也不好听。小朋友们嘲笑她,给她起难听的外号。

  奶奶鼓励莫莉:每个人的容貌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别人嘲笑你的容貌,是他们的问题。只要你用骄傲的姿态走路,世界就会仰望你。

  奶奶的爱让莫莉变得内心丰盈,她不自卑,更不曾讨好别人,后来也拥有了自己的朋友。

500

  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说过:

  儿童的“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父母和儿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个是来自同伴的世界。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被排挤,被伤害,总是心疼不已。

  请不要过于焦虑,把它当成孩子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用爱陪伴孩子度过这段时间。

  没有一成不变的人际关系,挫折都只是暂时的。

  你只需要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你的爱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气

 愿孩子们都能拥有平等的,不卑不亢的友谊。

  编辑 | 采半月

  图源 | 视觉中国、网络

点击「窈窕妈妈」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