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犯家属:疫情下的温馨时刻,限时25分钟

来源:InsGirl

500

  一桩案件,一堵高墙,一段时间间隔,一个家庭的命运自此被搅动。

  高墙内,服刑人员失去自由。高墙之外,服刑人员家属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在“惩罚”的过程中,家属们难逃连带磨损,生活轨迹悄然发生错位。

500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押服刑人员数量约为180万。每桩案子背后,都有服刑人员家属在等待。

  服刑人员家属们承受着时间的煎熬、漫长的等待,承担现实的经济压力、情绪上的折磨、生活的突变、亲密关系的生分或丧失。她们独自在隐秘的角落,默默承受。

  InsGirl与四位服刑人员家属聊了聊,关注她们的日常生活和具体困境。她们都来自“来日可依”,在那里她们彼此宽慰、打气。

  服刑人员家属们聚集在“来日可依”,问她们关心的问题。问题大到具体的监区政策、狱内的日常生活如何?细节到狱内三餐吃什么?是否可以去超市购物?是否有图书馆?

  “来日可依”是一个公众号平台,由一名广东狱警“老哥”一手创办。读者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服刑人员家属,其中女性占70%。这里为家属们提供一些具体问题的答疑,接受家属们的来信投稿,成为家属们抱团取暖的隐秘角落,私密的情感支撑。

500

  25分钟 

  “祝你生日快乐!”阿果拿出蛋糕,一家四口一起唱着生日快乐歌,庆祝大儿子的生日,每个人都笑的很幸福。

  这是一家四口难得的温馨时刻,最长维持25分钟。

  阿果的丈夫因为斗殴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丈夫刚入狱时,大儿子4岁,二儿子2岁。

  疫情期间监狱不允许家属线下探视,但每月可以进行一次时长25分钟的视频通话。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每月一次的会见机会,阿果会认真筛选当月“大事件”。上个月16号,她选在大儿子生日的当天和狱中的老公通话。电话拨过去,一家四口隔空一起庆祝。

  因为时间宝贵,每个月的视频通话时长,阿果都尽可能的把时间留给孩子们,自己则在一旁看着父子三人互动。阿果自己有想说的,全靠写信表达。

  两年多,缺席都以书信、视频通话的方式弥补。

500

  ● “来日可依”发布的服刑人员家属投稿手写明信片。

  孩子们隔着手机屏幕,兴致勃勃和爸爸分享最近在学校新交了几个好朋友,获得了老师给的新奖励。爸爸更多时候都是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给出回应和夸赞。

  时间一到,电话会自动挂断,计时系统不会多给一秒,有时候连一句“再见”都来不及讲。

  两年间,阿果给老公写了60多封信。最勤的时候一周一封,攒起来一起寄出。阿果的丈夫也会经常写回信,最长的一封写了整整13页纸。

  说起当家属这两年,阿果满是疲惫。

  她需要上班、挣钱还债、照顾两个孩子,以及向墙内的丈夫不断地输送墙外世界的信息。

  一墙之隔。为了弥补丈夫缺席两个儿子的成长,阿果成为中间人,全力粘合,尽可能详尽地向高墙里的丈夫输送孩子们成长的细节,向孩子们传递高墙内父亲的日常。

  每天早上6点,阿果和两个儿子准时起床,一起吃完饭,阿果便骑电动车分别送他们上学。八点左右,自己再去公司上班。晚上七点多下班回家,做饭、吃饭、辅导两个孩子做家庭作业。

  日常生活被鸡零狗碎填满,等有空闲时间,阿果只想躺下来好好睡上一觉。「轻松的生活」是很遥远的词,她心里总是揣着各种的心事,很久没有睡过好觉了。

  7年,漫长的一段时间,不可否认的是,丈夫注定会缺席两个孩子的成长

  阿果没有对孩子隐瞒事实,但换了一种说法。

  她告诉两个孩子,爸爸做错了一些事,需要去一个特殊的学校重新学习,时间有点长,期间不能和爸爸见面,但是可以跟爸爸写信、视频。

500

  ● 阿果的大儿子写给狱中老公的信。

  她让孩子们只要一想爸爸就写信、画画。孩子们会在信中分享自己被老师表扬了、今天上了什么课、掉牙了、长个了......还会直接说“想爸爸了”,会在爸爸生日那天画生日蛋糕,会在信纸上画铅笔小花、笑脸和爱心。

  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做过的可爱事和随口冒出的一些趣味金句,阿果都会像捡拾珍宝一样一一仔细地记下来,只为写信分享给监狱里的丈夫。

  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会疑惑:“爸爸在那个学校学习那么久了,为什么还不回来呢?”

  她耐心给孩子们解释:“爸爸在学校里既要学习,又要忙着给别人做衣服,所以回不来。”

  阿果偶尔也会说个小谎。她在网上精心挑选玩具,告诉儿子们那是爸爸送给他们的礼物。孩子们开心极了。

  除了缺席儿子们的成长,更让阿果感到焦虑的是,她担心老公出来之后与社会脱节,跟不上节奏。

  阿果主动往墙里输入外面世界的信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寄一些新闻,用A4纸打印出来。她还会打印名人演讲寄进去,比如任正非的演讲。

  她会定期寄一些书籍,《活法》《心》《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创业维艰》《可复制的领导力》《思维方式》等等,什么类型的书都有。

  阿果希望老公出来之后,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哪怕是开个小卖部或摆地摊都好。希望他在里面好好沉淀,多看书多学习。

  对于丈夫回来之后的日子,阿果满怀期待,同时也夹杂着一些忐忑。

  她在手机里安装了“倒数日”软件,每天盼着时间的流逝。“想想五年后,大儿子已经上6年级,是个大孩子了,不过五年间一切会变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

500

  9个律师

  小娟男友的服刑期还没有明确定下来,案件上诉重审,她形容自己的状态是「一直在战斗」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她经历了三个阶段:止不住绝望地哭,辞职埋头找律师不停地上诉,重新开始工作,继续为男友的事奔走于公检法之间。

  小娟回忆起最初成为服刑家属的两年,觉得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好像很遥远了」但最初的慌乱、痛苦、绝望都是真实的。

  每天失眠到凌晨三四点。吃饭困难,无法吞咽,靠牛奶、巧克力补充能量。察觉自己情绪不对,就暴走一万步。甚至也曾动过自杀的念头。

  两年期间,小娟辞掉工作,没有生活,全身心投入男友的案件中。为寻找靠谱的律师,四处奔走。

  两年,小娟一共接触过9位律师。鱼龙混杂,什么样的律师她都领教过。

  有利用服刑家属的慌乱心理趁火打劫的。有自称有关系、有人脉,多出钱就能取保或争取缓刑、减刑的骗子。还有一些律师因为从业时间久,对案件丝毫不上心的,流程式打官腔,全程拖时间耍滑头。

  小娟不仅学会判断律师的好坏,也更清楚该如何与律师相处。

  她逐渐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方法:要积极主动和律师保持联系,只有家属上心,律师才会更上心;想尽办法尽量多收集一些对家属有利的证据;要把握好尺度,切忌催促,态度一定要好,要顾及律师的情绪。

  和小娟的遭遇相同,很多家属都被律师坑过、骗过。

  有人曾在“来日可依”留言:“老哥,我需要靠谱的律师。希望老哥可以开发一个APP,有给律师排名的功能,就像淘宝的评价一样,这样我们就知道哪些是靠谱的律师,哪些是被家属列为黑名单的律师。”

500

  ● “来日可依”发布的服刑人员家属投稿亲笔画。

  小娟可以做到律师助理的程度,随叫随到。律师一提需要什么资料,她便立刻乘坐地铁,赶去见面,一起梳理案件,全程积极配合。

  更实际的,小娟还给一些律师送过礼。自己平日里省吃俭用,护肤品只用十几元一瓶的大宝,节省下来的钱都用来“讨好”律师,希望他们重视男友的案件。

  家乡的特产、应季的食物、700多元一条的中华牌软包装香烟,2年间,律师费加送礼的花销,小娟觉得至少花掉20万元。

  现在,她终于找到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律师。也和律师几乎相处成为了朋友。律师最近加班多不多,在学习德语这种私事,她都晓得。

  小娟从全心战斗的状态里走出来了,开始投入工作,开始回归正常生活,为了可以支撑更长久的战斗。

500

  可能的永别

  出事前,一通来自检察院的电话打破了生活的秩序。接到电话时,左南正和老公在医院产检。冲破新生命生长的喜悦,一场离别在悄然靠近。

  那一天还是到来了,2021年12月27日。一张提前订好的机票,从重庆飞往南京。左南的老公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要求去参加庭审。

  离开的那天,早上十点,左南的老公准备出门前往机场,全家人站在门口送别。安静极了,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婆婆站在门口,公公双目失明行动不便坐在不远处。离开前,左南的老公给婆婆磕了一个头。婆婆什么都没说,眼泪一直不停地流。“他那一磕,像永别一样”,左南回忆当时的情景,四个成年人一起默默地哭着。

  被公安羁押(拘留)后,在没被法院判决或取保前,家属无法直接与自己的亲属取得联系。这一别,左南和老公彻底断了联系,失联8个月。直到今年7月,在孩子出生1个月后,才建立起联系,开始通信。

500

  ● 左南和老公的通信。


​  判决结果出来,左南的老公被判处3年半服刑期。

  老公服刑这11个月以来,左南身边少了一个依靠,只能独自一人学会坚强。

  临产,独自一人在医院办住院手续,护士们轮流问“孩子爸爸还要多久到”时,复杂的委屈统统憋住。

  上班途中车子爆胎,恰逢下雨,又没带伞,系列琐事集中叠加的崩溃默默承受。

  受疫情影响,工作没收入,压力大到想哭时,极度克制,另想出路。

  每天凌晨十二点、清晨三点、五点都要醒来给宝宝喂奶,严重缺觉,一个人继续照顾宝宝和自己,禁止让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中。

  对老公的想念,侵袭左南日常的所有角落。

500

  ● 左南的卧室,左南将自己和老公的合影摆在架子上。

  取快递的路上、经常散步遛弯的路线、吃饭餐桌上空出来的位置、一个人带宝宝拍满月照时、朋友圈从未出现过的一家三口的合照、家门口的银杏树飘落漫天黄叶时。

  一桩案件带来的真实惩罚,一墙之隔缺席的那些时间是没办法缝补的,都是遗憾。

  宝宝出生看世界的第一眼,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打疫苗,第一次用婴语表达需求。这些不可重现的见证,都是左南独自一人完成,没有陪伴。

  接下来还有2年多的服刑期,左南觉得时间只会变得更加沉重。

  左南的婆婆在今年6 月份被查出癌症晚期,医生说乐观估计最多只剩一年时间。

  婆婆头发全部掉光,日常总是戴着帽子。每次看到左南,她就会想到正在狱中服刑的儿子,脸上挤出来的轻松表情瞬间露馅,露出憔悴。人生尽头的苦涩,挂在老人的脸上,载着深深的惦念。

  没有欺瞒,左南写信如实告诉老公外边的变动。

  老公回信,希望她多拍一些关于婆婆的视频,“如果我出来已经没有妈了,至少还可以看看视频,留个念想。”

  左南也会帮婆婆写信给老公,婆婆不会写字,便用语音说给她,她替她写出来。“在里面吃得好吗?千万不能吃香菇,过敏后果很严重......”全都是琐碎的关心,一位母亲最实在的叮嘱。

  初为人母的左南帮忙誊写时,下笔沉重,几阵鼻酸。

500

  回来不是结局

  在“来日可依”里,有家属问:“监狱能不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好呢?”

  创办人老哥回答道:“绝大多数要出监的服刑人员看起来都要比入监时更成熟,都说出去以后要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好好生活。但如果问那些已经团圆的家属,也许是另一个答案。他们敏感、多疑,对小事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对大事无所谓、不在乎。重新融入社会的速度比想像中慢很多,他们在扮演丈夫、父亲角色时,也显得那么笨拙、生疏,缺乏耐心。”

  如同“来日可依”给家属们提前打的预防针一般,出狱,并不意味着结局,相反,新挑战似乎都才刚刚开始,需要家属们一起面对

  静姝也是服刑人员家属,她刚结束等待。

500

  ● 静姝曾经写给老公的信件。

  上个月,10月9日,静姝的老公满22个月的服刑期被释放回家。早上八点半,静姝准时来到监狱大门外等候。

  那天风很大,足足八级。静姝站在风里等了整整四十分钟,手脚被冻得冰冷,眼睛紧紧盯着门口。每出来一个人,她都仔细探望。

  “他什么时候出来?变成什么样子了?胖了还是瘦了?”她在心里想象着,那一刻,觉着这两年的时光很不真实,像做了一场梦

500

  ● 静姝抄写的《心经》。

  两年期间,静姝独自一人过年,精神崩溃过,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累计写下上万字的日记,抄写了无数遍《心经》、《金刚经》,只求内心获得些许安宁。

  每次有些许动摇和崩溃的念头,静姝就会回忆和丈夫婚礼上的那段誓言:“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无论人生的顺境逆境,在对方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愿意不离不弃,跟他共度一生吗?”“我愿意。”

  终于轮到静姝的丈夫,是第二批里第三个出来的。“跟记忆中的样子不太一样,变得更瘦小了”,静姝一眼就认出老公,发觉他瘦了几圈。

  克制住眼泪,静姝给老公换上带来的衣服,两人手牵手一起回了家。

  然而,回来不是结局,静姝并没有就此松了一口气,更多更现实的问题在等待着她和他。出来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对话不再随意,双方都变得小心翼翼。

  沟通时,老公闷不作声,不显露情绪。静姝则是点到为止,不敢追问。

  “工作你是怎么想的?”“再给我一些时间。”“好的。”

  静姝曾多次尝试跟老公讨论之后的工作问题,察觉到对方并不是很想谈,静姝便结束话题。和以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截然不同,空气里弥漫着不轻松的低气压。

  “需要小心翼翼,但如果一直那样的话,两个人一块生活都会很累。”静姝担心之后的情形不会有好转,担忧回不到从前。在静姝看来,老公以前完全是阳光大男孩的类型,现在则变得有一些阴郁沉闷,她感到有点陌生。

  回家的二十几天里,老公很少出门。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做饭,之后便一个人在家呆一整天。不出门,不和人接触,反应也变得有些迟钝。“以前的意气风发消失了,如今只剩下暮气沉沉。”静姝不知道老公要多久才能重新适应,准备开始迎接工作和生活。

  两年间,退赔的钱加上找律师打诉讼的费用,静姝花掉了100多万,家底已全被掏空。

  随之一一砸过来的还有各种现实问题。被耽误的生育计划,静姝今年35岁,再等下去眼看着变成大龄产妇,她的年龄焦虑不断增加。老公未来能从事的工作是否会有太多限制,以及家庭经济收入都成了她的焦虑来源。

  丈夫出狱前,静姝最大的烦恼就是盼着他能尽快出来。事实上丈夫出狱后,静姝的现实烦恼变得更多且具体。

  每每这时,静姝都会回想起丈夫出狱那天,在监狱门口,临别时,狱警对她说了一句她当时觉得十分莫名其妙的话,「你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究竟意味着什么。

  感谢阿果、小娟、左南、静姝 接受InsGirl专访

  本文经阿果、小娟、左南、静姝授权发布

  点击「InsGirl」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