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高速进化的本质危险不来自于改造客体,而是取代主体,也就是遮蔽主体的存在

【本文来自《有些人认为,AI的进步只是取代可重复性和非创造性劳动,太天真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居不知道
  • 生产力之所以叫生产力,它的本体是“生产”,而生产的对象是消费。

    资源…生产…消费……人类比其他生物的超越性仅限于在“生存和繁衍”两大根本使命之外,多了一层“意义的赋予”。

    动物世界危险,人类社会苦难,哪个更幸福?不好说。

    能够和“生存与繁衍”勉强等量齐观的,唯有“探索和思考”。但是今天人类的探索,从基础科研与R&D的实际投入配比看,绝大部分依然从属于“以消费为目标的技术开发”,这种文化取向惯性极大地阻碍了人性的超越性进步。

    在人类用“指向无限的探索力”取代“自给自足的生产力”,作为自身发展原动力之前,生产力需求总是有限的,而生产力供给已永久性越过匮乏的阈值。我们的“贪婪与恐惧”缺乏出口,就必然在“有限资源-高效生产-适量消费(包括用战争等形式暴力调节)”的死循环中走向“淘汰生产力”的大结局。

    这个问题上没有东西方文化的分野。哪个朝代后期不是“暴力调节”?这不达尔文吗?只不过那时候还受制于生产力匮乏而已。

    当然,奶头乐比尸山血海和饿殍遍野终归要文明些。

    一个看起来似乎比奶头乐更美好的技术是“脑机接口”,即通过“人机一体”超越“人机对立”。但那可能是比奶头乐(人格闲置)更可悲的未来。如果没有对探索力的无限需求,早晚会出现利用超级AI技术奴役亿万丧尸(人格控制)的奇异博士。

    生产力没有道德。

    在大堆理工男无比骄傲于“科技进步”的同时,近百年来,我们的人文社科的进步太可怜了。你我能以谦卑神圣的心态捧读的,指引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经典,有几本是近百年的?这种“手段高于目的”的“进步”一定是危险和悲观的。

发展工具生产力不必然是指向消费,也可以指向改造自然,要严格区分是很难的,保障生存和对外探索也都是合理需求。工具高速进化的本质危险不来自于改造客体,而是取代主体,也就是遮蔽主体的存在。

客体怎么改造都行,无非是想象力的极度拉伸;但主体不能消亡。也就是人类可以尽力挖掘工具性去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的各种需求,跨星际文明也行,总归必须是被驾驭的工具去实现人类改造客体的目的;但不能利用高效工具挖坑把自己麻利埋了。这是工具的两面性。

西方的问题就在于一直是社会达尔文,西方的现代性奠基不能说完全是虚伪的,但文明底色不好,富贵绅士时裱糊的很好,一落魄什么吃相都出来了。一直没有解决融合问题就不可能使用集体主义视角,尤其在美国这种全是利己者汇集的种族复杂又非常年轻的大熔炉里,不可能有真正国族一体的家国意识,也就不可能有中国这种内部的伦理秩序责任,社会达尔文才是美国这种现代性的底色。所以美国是可以基于线性的绝对理性去做很多所谓的“自然淘汰”。比如疫情,比如控枪,比如拿自己国家的人做人体实验,比如资本和军工复合体干的一系列事,如果说美国希望实现某种元宇宙垄断+奶头乐,那一点不奇怪,理论都提出几十年了。而这种由极少数人设计的制度实现,造成总体失序发展,后果是不是挖坑把自己一并埋了,可能那极少数人的线性判断傲慢地想不到,也傲慢地并不在乎。

如果说从文明雏形,东西方就已经走出两种节奏,那确实是不一样的。一个要靠神挑选,灾祸都是上帝发愿降旨,一个总是靠自己当救世主。当然西方的思路就是死完没关系留下我几个就行;东方不一样,人格神补天治水战天斗地都要带着群族赢,现实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路线。

所以,回到一种工具的两面性。如果说东方思维会不加思索就接受这种大部分人抛荒的结果,不做制度约束和自我保护,不跟这种失序较劲,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