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

500

文/老C

二十条并没有宣布“放开”,但给了社会一个清晰的信号,国家正在为可能的政策进一步调整做准备。

1、

二十条的主要内容,在发布之前,市场上早有流传。7+3改成5+3,取消熔断这些信息,金融圈也早就有所耳闻。这次发布的内容,也没有太让人惊奇。

关于二十条,可以参见右边的链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

首先,这个新的《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不是全面放开而是适度放松。新的二十条,并没有放弃集中隔离,不仅仅继续集中隔离阳性感染者,仍然集中隔离密接,只不过把原先的7+3隔离,变成了5+3。同时,也没有放弃入境隔离,也从7+3,改为5+3隔离。

我仍然维持《现在,抗疫为什么这么纠结,这么难?》这篇文章中的基本判断,国家的主观意愿是坚持一下,努力撑过这个冬季,如果这个冬天不出毒王,明年春天会有政策的进一步评估和转变。有些朋友看到这个二十条,就感觉已经放开了。其实还没有。通知里面有一段写得很明确:强调继续坚持我国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是为了防控更加科学精准,决不能造成放松疫情防控,甚至放开、“躺平”的误读

2、

二十条并没有“放开”,但二十条给了社会一个比较清晰稳定的信号和预期。

第一个稳定信号是:如果没有出现新的变种毒王,防疫会越来越松,不会走收紧的回头路。第九版防控方案公布后,很明显疫情的势头在上升。对入境隔离期限缩短,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这次新的二十条,不但没有延长第九版中的隔离时间,反而继续从7+3缩短到5+3。其实几个方面,也缩短了隔离时间,减少防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疫情反扑的关键时刻,不但没有加严防控方案,反而继续放松,这个信号是非常明确的。防疫的趋势是逐步变松,而不会走回头路,越来越严。

另外一个稳定预期,就是对未来“放开”的预期。

之前有朋友问过,为啥不加紧储备治疗药物,加强大量重症患者的收治能力,制定严格的分级诊疗方案。当时我的回答是:这些事只能做不能说。一旦公开宣布,就会给外界明确的对“放开”的预期。因为这几件事都是应对“放开”后大规模感染才需要的。

这次,药物、重症收治、分级诊疗在二十条中都覆盖了。这是一个很清晰明确的信号,意味着国家已经开始为未来的“放开”及大规模感染浪潮做准备。

我对未来的判断是,政策会继续放松。本次取消了次密接的概念,但密接还是5+3。未来密接有可能改为居家隔离,只集中收治阳性。再进一步,到了阳性感染者也可以只居家隔离,就实际相当于“完全放开”了。所谓“完全放开”的国家和地区,阳性感染者也都是要居家隔离的。比如,美国最新的政策是密接不需要隔离,阳性感染者应该与其他人隔离至少5天。

中国的进一步放松政策,可能是密接居家隔离+阳性集中收治。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才算是“完全放开”。

3、

中国防疫目前碰到的困难是什么?

病毒、精准防控、封区封城和过度防疫》这篇文章也讲得很清楚了。如果一个城市的社会面新增达到几百例,精准防控就完全搞不定了。只能靠封城解决问题。

但封城的核心是受控度,如果有10%的人不愿意配合,而政府又无法强迫这些人配合防疫,封城也会失败。封城需要99%的受控度。

今天,中国防控的问题是,民众的配合度下降。而政府又没有办法强迫99%的人都配合受控。

2020年,西方国家也搞出封城(lock-down),居家令(stand-at-home order),但失败了。那个时点,没有疫苗,没有任何药物,在一个致命性比较强,传染力相对弱的原始毒株面前,西方的民众都不畏惧新冠,不愿意配合防疫。西方国家的政府也没能力让民众配合防疫。所以,他们的封城防疫尝试,在2020年就失败了。封城也防不住病毒。

防疫需要90%甚至99%的民众受控,达不到这个受控度,封城也防不住病毒。

今天的中国,碰到的就是2020年西方国家碰到的问题。今天,有疫苗,有多少有点用的药物,Omicron致命性减弱,传染性增强。抗疫也走过了三年。所以,今天的一小部分中国民众也和2020年西方民众一样,不愿意配合防疫了,政府也很难强迫这些人配合。所以,现在我们的防疫也非常艰难。

如果说,防原始株,60分就够了,我们打了80分。西方国家不及格。现在防Omicron最新变种,需要打90分,80分的我们,也非常吃力,举步维艰。

封城代价很大,经济压力,民众怨气。封城还封不住病毒,那就得不偿失了。

4、

很多人期待,存在一种中间路线,在“完全放开”和“动态清零”之间存在一种中间路线。有没有办法,不清零,不封城,也能控制感染人数?

我很不乐观,我认为中间路线不存在。

用具体政策为例,原先的政策是,阳性进医院(或方舱医院),密接集中隔离(酒店单间),次密接居家隔离。

二十条取消了次密接,保留了阳性进医院(或方舱医院),密接集中隔离(酒店单间)。

可以很轻易的算出来,集中隔离密接需要多少资源。

据统计,2020年一线城市酒店客房数约154.6万间,副省级及省会城市酒店客房数约为364.9万间,其他城市酒店客房数约为1013.1万间。以广州为例,广州酒店总房间数是38万间。就算拿出十几万间房隔离,加上外地转运,加上学校宿舍改造,顶多30万间房用来隔离。按隔离5天,每个阳性有10个密接。大概日新增阳性6000人,这个30万间房就全满了。广州目前日新增已经快4000例了。

一个大城市日新增过万例,就很难做到集中隔离全部密接,只能居家隔离。上海二季度的疫情,也只能做到阳性应收尽收,无法全部集中隔离密接

所以,密接集中隔离这个政策,应该未来也会松动,变为密接居家隔离。再进一步,如果日新增阳性变成6万人(香港700万人口,日新增阳性峰值就是6万),阳性应收尽收也无法维持,只能阳性也居家隔离。那时,就等同于“完全放开”了。

实事求是的说,我认为中间路线不存在。对一个城市来说,日新增社会面感染超过数百人,精准防控就失败了,必须封城。如果不封城,感染人数会越来越多,日新增数千人时,密接就不可能集中隔离了。日新增数万人时,就只能阳性也居家隔离。

如果不封城,一个城市日新增从数百到数万,也许只需要不到一个月时间。

这次郑州、广州、重庆,都遇到了挑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封城。没像上海那次全封,但都有区域被封。这几个城市遇到的挑战非常大。为他们加油,希望他们克服困难,冲过难关。

5、

对于个体来说,放开后的风险有多大?

我之前的一篇文章《关于疫情的问答和观点》也写了,对社会来说,Omicron的危害是流感的十倍,但对打了三针疫苗的,不到60岁的人来说,死亡的风险低于流感。

如果你是一个不到60岁,已经打过三针疫苗的人(不管什么疫苗),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在所有被Omicron袭击的城市,香港的疫情是最严重的,总人口死亡率最高。但即使在香港。60岁以下,打过三针疫苗的人,感染后的死亡率(病死率)也只有万分之一。

个人应该如何应对?

我自己的观点是,我会继续做正常的防护,室内戴口罩,勤洗手。但我不会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该去健身房还去,该聚会吃饭还吃,能出去旅游也去。

放开后,每个人,或迟或早都躲不过,都会感染的。要是怎么着都躲不过,迟早都得来,那也没必要太刻意躲。口罩洗手这些事该做要做。但因为害怕感染,几年不出去吃饭不旅游不健身,我肯定不愿意。

如果我一人独居,可能还会更认真的防护。我家里好几个人,怎么着都防不住的。被感染也认了。我做的努力,就是让感染了之后能好受点,减少痛苦。所以买了各种药,买了制氧机。(我2020年就买了)

6、

现在国家的方向已经很明确了。逐步放松,一步步调整政策。也许明年春天,就有更进一步的政策调整。

我其实感觉很轻松,也不纠结了。有选择才会纠结,没选择就勇敢面对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成绩在目标大学A的边缘,高考还是挺有风险的。当时我有点竞赛成绩,有一个大学B的保送机会,大学B不如A,但也是个不错的985。当时非常犹豫,是走比较稳妥的保送,还是走风险大的高考。纠结了好长时间。

后来呢,那个大学B搞了一个保送的合格考试,够基本分,合格就能上。结果我发挥失常,那个比较简单的合格考试居然没考上....... 后来也没啥选择了,只能冲高考一条路,也不纠结了。最终高考发挥不错,考上了目标大学A。

有时候,没选择,只有一条路也不见得是坏事。

清零不会亡国,放开也不会亡国。不要为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烦恼。对个人来说,保持乐观心态,面对挑战就行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