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热点:从枭龙战绩、美智库FA-XX建议、忠诚僚机出发思考未来装备发展

这两天杨伟院士两会接受媒体采访,提到了外国客户来买的问题,背后原因应该与印巴最近空战有关,目前可以确定枭龙打下了米格21,还有说法也打下了SU-30,目前来看打下SU-30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那么这个事情说明什么?这就涉及到所谓战斗机作战能力到底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如果枭龙打下SU-30,那么就枭龙的推重比和机动性而言,想要在机动性上比SU-30更强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赢应该赢在航空电子设备更先进上,也就是所谓的“航电制胜”。在这方面,以前我国SU-27和泰国鹰狮进行过演习,据说中距输给了鹰狮但近距格斗SU-27赢了,那么中距输应该也输在航电差距上,毕竟老SU-27航电太落后了。更早还有2005年左右传言歼十少对多赢了SU-27,基本上这种少对多也赢在中距上,近距要少对多的格斗是很难能确保能全胜。这些都说明航电在空空战中的作用。也就是说,曾经被一些军迷批来批去的“航电制胜”论其实并没有什么错,当然这个概念也不能推到绝对,譬如给运输机装上先进航电就可以打赢战斗机啥的。

杨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有多个国家都想买,“签一个你就值一个”,这就涉及到“值”是指什么。“值”是指性价比,所以杨伟说的应该是枭龙性价比很好,那么反过来说其它机型的性价比应该不如枭龙了,譬如SU-30的表现(假设传言正确)就不算“值”了。作为一个军事装备的决策者,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是不是应该买更“值”的飞机?那这就涉及到所谓的“中重之争”的问题,其实枭龙涉及到是“轻重之争”,买枭龙更值那么就是轻的更合适了,这样的结论是不是让人感到诧异?但是国内又没有买枭龙,而是购买了SU-30,那么到底什么算值?这涉及到执行哪些任务那个机型完成好的问题,也就是说应该从执行任务角度来看待所谓的值不值,很显然中国国土面积要比巴基斯坦和枭龙的意向销售国家要大得多,枭龙的作战半径和载荷还是有限,那么对小国的值对我们就未必值。另外这里面还涉及一个问题是同样的资金在分配时还得考虑航电设备升级与采购数量之间权衡,譬如是多购买几架航电配置低一些的飞机还是少买些飞机让飞机的航电设备都高级一些,这其实是单机作战能力和数量之间的权衡。或者说买高配航电的轻型机和低配航电的中/重型机应该选择哪个?这些比较说明一个重要问题:资金有限情况下,飞机的大小、飞机的配置、飞机的数量是多个变量的综合,不能用简单的大与小来衡量到底该买什么样的飞机,而应该综合多方面考虑才能得出结论。而考虑到航电的重要性,那么是不是应该航电排第一,大小和数量相对要排后面一些?其实我们可以观察新加坡和以色列最近要买F-35的问题,很明显新加坡是要买F-35,以色列将要决定是购买更多F-35还是补充一些F-15,应该很快就有答案。不过新加坡是要买F-35,另外日本、韩国都在扩大F-35的规模而不是购买F-15,其实背后原因不复杂,F-35作战能力就是比F-15要高,虽然F-35比F-15要小。

航电进一步发展就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发展后就是无人作战飞机在战场上的应用领域更广,美国忠诚僚机和美智库在提到FA-XX时都提到无人机的作用,即无人机可以承担对地攻击和对空作战的任务,相对而言FA-XX并不要求全新研制,因为只给了4-5年的研制时间显然只能是现有机型的改进,而老美空军在持续改进F-35让其能够和僚机互动作战,这的确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而这个趋势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从技术上来说,无人机要实现空中格斗还是有点难度,但是无人机要充当探测节点和武器(空空弹、对地/海攻击弹)运输者还是可以的,而现在的计算机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发展很快(想想5G编码带来的带宽提升和时间延迟缩短),这都得无人机从事作战任务越来越不是空想。个人认为不会等到六代机时候才能看到有人机和无人机的配合,很有可能未来十年左右就能看到,而四代机要使用到2060-2070年(譬如F-35预计生产到2030年后,其使用寿命超过30年),所以四代机和无人机配合已经在议事日程上了。那么到底要什么样的有人机和无人机配合呢?是重型四代有人机和使用大推的无人机配合,还是可以用中型四代机和中推无人机配合作战?这个问题就和前面的枭龙战斗机值不值的事情在逻辑上就有关系了,也就是说要怎么样才算是有性价比。

从无人机角度来说,也符合发动机推力越大飞机越大载荷能力越强的规律,当然面临的问题就是越大就越贵,越贵就不见得性价比越高,也就不见得越值。但是越小价格越低但作者能力也受影响,这中间需要权衡。下面个人就简单分析分析。

对于配合有人机作者的无人机来说,充当弹药的运输者时要考虑运多少东西。考虑到这个无人机需要是隐形机,那么就需要有弹舱,那弹舱容纳多少弹药合适?装空空弹,是装2枚、4枚、6枚?中距弹还是近距弹?考虑到近距空战面临的复杂程度,无人机可能还是难以承担这样的任务,而充当中距弹发射平台应该是称职的,那么中距弹装2枚少了,装6枚的话其弹舱大小就和J-20的主弹舱没多大差别,那么这样的无人机需要用单大推来推动,而且弹舱要放到发动机两侧,就变成是一个比F-35稍小的飞机,这样的飞机价格要低几乎不可能,估计多半比歼十还要高,恐怕难以使用得起和装备得起。如果装4枚中距弹,从载荷能力来说弹舱装弹能力是1吨,那么用中推发动机就能推动这样的无人机。装中推的无人机其起飞重量相当于鹰狮和枭龙,由于发动机推力10吨级别,其最大起飞重量应该比枭龙重一些,可以到15-16吨,不考虑高G机动空重可控制在7吨,载荷能力可以到8-9吨(包括燃油和弹药),留2吨作为外挂载荷,内置弹舱算1吨,还可以装5-6吨燃油。对于一个外形干净的无人机来说,5-6吨燃油可以确保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估计能超过1300公里,想想F-35发动机推力19吨,装8吨燃油,这个1300公里作战半径绝对是低估了),做一个弹药运输者来说是可以满足要求,而价格上来说还是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一架有人机带两架无人机,那么纯空空作战(有人机带6枚导弹)中距弹就可以有14枚导弹,这样带弹能力是相当高的,如果有有人机是双机编队,那么双有人机带四无人机就有28枚空空弹,由此可见无人机带弹后对有人机来说可以降低带弹要求。在这方面,注意到美国对F-35的发展中对机群作战的更大投入,这个机群作战实际上可以换成有人和无人配合作战,而美军对六代机研发上,目前看并不是很着急。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如果确定无人机配合作战是个方向,那么基于中推发展无人机显然更合适,而中推无人机大量使用必然降低中推价格,统一后勤,这也降低中推有人机的价格,从而提高整体投入产出比。

哦,这里补充说一下,航电设备的价格也是随着产量增加而减低,而且相控阵雷达随着产量增加降低价格的趋势更明显,原因很简单:相控阵的收发单元基本相同,产量越大平均价格越低,这也能解释为何F-35目前价格能够降低到9000万美元。

简单总结:枭龙的“值”说明航电的重要作用,而技术发展让无人机和有人机配合作战越来越成为现实,在这个趋势下,无人机选择中推在数量、价格(包括航电)更具有优势,附带双中推四代机也能降低价格来提高性价比。

最后说一下,虽然让一些人看着不爽,但我还是要说,我认为中国海军和空军都会采购中推四代机,这是我个人看法,不代表军队。时间来验证结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