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凿路人”,为我们拓开了怎样的路?

近期,纪录片《征程》正在热播,一组关于路的对比照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张是拍摄于云南省怒江州的福贡县,一些山村孩子上学需要借助随身携带的绳索,坐溜索到对岸的学校。溜索上是年幼的孩子,溜索下则是波涛汹涌的江水,令人不禁为孩子们捏了一把汗。而今,云南各地江河之上早已建成一座座跨江桥梁,孩子们放心出行上学,桥上不时飘过他们的欢声笑语。

另一张则是拍摄于11年前的新疆皮勒村,图片中的孩子们正在蹚冰河、攀悬崖、翻山越岭,110公里的上学路需要提心吊胆走四天三夜之久。而今,当年的悬崖峭壁早已变成宽敞的盘山公路,孩子们当年“想要一条最好走的路”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更多的学龄儿童因此受益。

500

从当年的悬崖绝壁,再到如今的“虹桥架两岸,天堑变通途”,这些看得见的路见证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无数的凿路人曾在这里流下汗水,他们相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正是他们开辟的路,把孩子们送往梦想的彼岸,把大山里的人们送往更广阔的世界。

这样的“凿路人”还有很多,有人凿出的是我们踩在脚下的路,更多的人在凿一条虽看不见,但亿万中国人都在行走的路,那是一个民族通往明天的路。他们开辟了这条路,甚至有人化作了这条路。

二万五千里红色长征,注定荆棘遍野。平均3天面对一次激烈战役,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战士牺牲,从出发时的8.6万人,到达陕北只剩不到8000人。但就是这样一条充满艰辛曲折的道路,是一次令世人瞩目的理想信念的远征,时至今日仍激励着我们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500

十四年抗日战争之路,注定坎坷曲折。历史写下的这一笔何其壮烈,中国军民死伤以千万计,多少将士四处征战,最终安然还家者寥寥无几。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呐喊。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之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异国战场上,19.7万余名志愿军指战员(含支前民兵民工)光荣牺牲。年轻的战士们,拿起枪,蹚过枪林弹雨,即使面对最惨烈的战斗也依然英勇无畏。他们把荣誉耸立在阵地之上,把生命定格成不朽的精神丰碑。

500

信仰的火把一经点燃,就再也不会熄灭,无数前赴后继者义无反顾、浴血牺牲,蹚出了一条条向死而生的泥泞道路。岁月流转,那些临别前的誓言依然掷地有声——留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少年毛泽东向父亲明志辞别,毅然踏上革命征途;写下“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的烈士周文雍与妻子陈铁军为追求真理英勇献身;夏明翰选择追求真理,临刑慷慨就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绝唱至今回响……

今天,属于这个时代的“凿路人”同样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拓开一条条通往明天的路,打开一扇扇希望的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福建东山人民苦干14年,硬是把荒岛变成了宝岛;老党员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第一书记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请缨到脱贫攻坚一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以生命谱写下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500

▲大发渠

习主席深刻指出,“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之所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是因为有着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不畏强暴、浴血牺牲的“凿路人”,正是他们凭着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征程漫漫,唯有奋斗。如今,我们虽然少了刀光剑影与炮火硝烟的现实考验,但距离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等着我们去征服。我们唯有敢做“凿路人”,勇于“涉险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破危局、险局、难局,大胆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壁垒,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