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天安门的“大侠”:每月只花2元钱,却带头捐出了85%军费……

1949年1月20日,解放军获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共和国雏形已成,只等全国局势稳定,就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

500

当天,毛泽东抽时间亲自往新加坡发了一封电报,邀请当地最有名的富商陈嘉庚来北京,参与即将召开的政协会议。

500

电文中,毛泽东言辞非常恳切:“先生南侨盛望,众望所归,敬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

陈嘉庚,接到电文后感到“曷胜兴奋!”,表示“决回国敬贺”。

回国后的陈嘉庚,受到了极高重视。

1949年10月1日,陈嘉庚跟随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500

在政协会议中,他提出的培养科学人才、设立水产航海学校、增加纸烟税率、停止公务人员配给等提案,均得到了落实。

500

在他的提议下,福建于1956年开通了第一条铁路。

500

甚至他去世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均出席了葬礼。周恩来总理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的负责人,万人送别。

500

为了纪念陈嘉庚对故乡的贡献,被大家称为“最美海景地铁”的厦门地铁一号线,被命名为“嘉庚号”。

500

而中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的厦门大学3000吨级科考船,同样被命名为“嘉庚号”。

500

陈嘉庚的“盛望”,不仅受到共产党的敬重,就连国民党也对他十分恭敬。

早在抗战初期,蒋介石曾亲自邀请陈嘉庚回国。甚至为了迎接他,蒋介石更是不惜花费重金盛宴款待,几乎所有的国民党高层都来陪同。

蒋介石这么做,图什么?

陈嘉庚,又为何受到如此重视?

01

1940年3月25日,陈嘉庚和4名华侨代表组成的华侨慰问视察团抵达重庆机场。

一下飞机,接机的几千人顿时爆发出一阵阵欢呼。蒋介石的私人代表,赶紧上前向陈嘉庚表达问候。

500

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蒋介石把牙一咬把心一横,光招待华侨视察团的饭菜,预算就高达8万元。

这还不算丰富多彩的欢迎仪式、赠送的当地名烟名酒、全程陪同的人员等等。

500

要知道当时共产党一个师长的月薪,也只有5块钱。而这8万元,可以买800头牛。

蒋介石不是不心疼这笔钱,只是他算得很清楚,把陈嘉庚招待好,换来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几千个8万元。

就在此前一年(1939年),南洋华侨们捐给国家的用来抗战的现金,就有3.6个亿。这还不算大量物资、人才等。

500

宴会上,红光满面、衣着华贵的国民党高官,一边大口吃着珍馐美味,一边大声喊着“坚持抗战,共克时艰”,一边不断向陈嘉庚敬酒。

然而,受到国民党顶级礼遇的陈嘉庚,心里想的却是:我辛苦号召华侨捐的救国抗战款,难不成都用在这种地方了?

怪不得前方吃紧,原来都是被后方紧吃了!

随后,陈嘉庚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醒目登载罢宴声明:

“今日起不再接受宴请,值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践行节俭,勿空耗物力!”

500

这不光打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要的脸,也让这8万元打了水漂。

陈嘉庚在重庆越待越难受,尤其是当他得知所住的重庆最豪华的嘉陵宾馆,竟然是孔祥熙的私人房产时,更是一刻也不想多呆。

500

这个时候,陈嘉庚收到了毛泽东发来的邀请,于是决定去延安看一眼。

谁知这一眼,竟让陈嘉庚的思想,产生了巨变。

蒋介石不是不想阻止陈嘉庚和共产党接触。

只不过,陈嘉庚是蒋介石得罪不起的男人。确切地说,是他不敢得罪的“金主”。

500

早在来重庆的之前,国民党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向陈嘉庚灌输共产党的种种“恶行”,例如著名的“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状如土匪”等。

到了重庆后,蒋介石更是把共产党称作抗战路上的绊脚石,不断指责“中共破坏团结”“不服从中央”,八路军、新四军“游而不击”“专事摩擦”。

国民党已经让陈嘉庚寒心了,所以他坚持要到延安去。

眼看唬不住,蒋介石无奈的传信称“去可以,但是不要被骗!”并派了寿家骏一同前往,并嘱咐他要尽量从中使绊。

5月31日,华侨团抵达延安。欢迎他的人群,同样有几千人。陈嘉庚心更凉了,难道这共产党和国民党一个脾气吗?

中国还有救吗?

500

可当他下车一看,所有人,包括来迎接他的中共领导,都衣着朴素。晚上睡觉连个正经房子都没有,一行人被直接安排睡在窑洞里

500

第二天,毛泽东也“宴请”陈嘉庚,地点就在他自己住的窑洞外。

毛泽东平时吃饭就是一个小方桌,为了招待陈嘉庚,特意让警卫员去老乡家借了一个大一点的圆桌面,垫在上面。

因为没有桌布,就铺了一张报纸。结果还没等上菜,“桌纸”就被风吹走了,俩人都有些尴尬。

500

等菜上齐了一看,每人一碗米饭,桌上摆着的炒白菜和豆角,都是毛泽东自己种的。唯一的荤菜,就是每人一小碗鸡肉汤。

陈嘉庚第一次见到如此简陋的“晚宴”,也不免有点惊讶。

毛泽东抱歉的说,延安的条件太艰苦了,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招待贵客。这只鸡还是隔壁大娘听说要来客人,硬给送过来的,要不然自己也买不起。

后来有人算过,这一顿饭大概价值1.5元。

陈嘉庚这才知道,共产党不仅不像国民党那么浮夸,而且官民关系融洽,招待客人领导自掏腰包,老百姓自愿贡献。

500

陈嘉庚在重庆待了2个多月,在延安只待了8天。

然而这短短的8天时间,陈嘉庚内心的天平,就彻底倒向共产党这边了。

甚至连蒋介石派来搅和事儿的寿家骏,也没再说过一句共产党的不是。

这里,环境艰苦,人人自力更生,勤俭简朴蔚然成风,

500

共产党和当地老百姓和谐相处,没有花样百出的苛捐杂税。

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也跟下面的军民一样住窑洞、吃粗粮。

当地治安极好,没有瘾君子、帮派团伙。

甚至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共产党依然不忘重视教育事业,在延安兴办女子大学。

在朱德介绍了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爆发以来的歼敌功绩后,想起临行前蒋介石“不要被骗”的嘱托,陈嘉庚感慨:“毛泽东像农民,蒋介石像皇帝。”

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500

果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嘉庚应毛泽东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并被毛泽东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陈嘉庚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能组织起海外华侨向中国进行巨额捐赠,并受到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如此高度的重视?

02

因为,陈嘉庚不仅有钱,有人脉,有影响力,还有一股和祖国共存亡的“执念”。

500

陈嘉庚出生于1874的福建泉州,虽然童年也念过私塾,然而,由于当地缺乏进一步的深造机会,他没能走上当时主流的参加科举“考公务员”的道路。

只念了8年书的陈嘉庚,17岁时第一次“下南洋”,在父亲开的米店当起了学徒和簿记员。谁知后来米店经营不善,欠了大笔债务后撒手人寰。

但米店关门的那一刻,陈嘉庚郑重承诺,要还清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

500

终于在20世纪初,陈嘉庚凭借出色商业头脑,抓住凤梨罐头的早期红利成功翻身,不仅还清债款,实现盈利,同时也让他树立起重诺守信的口碑。

1915年,陈嘉庚开始转型利润更丰厚的树胶种植加工业,被誉为新马“树胶大王”、“南洋亨利·福特”。

500

同时涉足轮船航运业,锯木厂、房地产和制鞋业,并兼营白铁买卖,掌握了产、运、销全产业链,财富开始大量积累,终成公认的“南洋首富”。

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

腰包鼓起来的陈嘉庚,开始实现自己的产业报国理想。他是一个愿意为国家花完最后一个铜板的人。

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后,陈嘉庚捐钱捐物资,并在1910年入会,仅仅比蒋介石晚了2年。

500

日军侵华后,陈嘉庚立即通电国际联盟及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履行国际公约外,还带领侨民为抗日军队捐款捐物。

1938年,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新加坡成立,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主席,和欧洲、美洲的华侨一起,组建起一个跨国家、跨地区的华侨抗日网络。

在陈嘉庚的带头下,中国华侨,尤其是南洋华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500

据研究华侨历史的专家统计,抗战头3年华侨捐款额达20亿元,占当时中国军费开支的85%。

仅从1937年至1943年通过银行途径的侨汇,据统计共达55亿元(国币),平均每年约8亿元。

钱不是万能的,战场上最需要的还是物资。

截至1940年10月不完全统计,海外华侨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以及大量药品、雨衣、胶鞋等用品,自1937年至1940年总数达3000批以上,每月平均100批。

其中绝大多数的捐赠,来自南洋华侨。

因为海路被日军封锁,大批海外物资只能从跨越云南和缅甸、全长959公里的滇缅公路运输。

500

然而,这条路在当时被称为“死亡公路”。据亲历者说,每天都有人死在路上。

而在滇缅公路在崇山峻岭中盘旋穿行,下坡路段非常多,旁边就是600多米的峡谷,一旦失误常常车毁人亡。

500

让人着急的是,本来车就少,满足不了运力需要。这边一损耗,后续车辆补给又跟不上,大批物资眼巴巴的干等着,就是运不到国内。

500

汽车不够用,起码还是能买到,更要命的是司机和汽修人才。当时的中国,全国的汽车都没几辆,更别提会开车的人了。

陈嘉庚得知情况后,南侨总会捐赠汽车310辆及其他物资,并召集会开车的华侨参与运输,这些人被称为“南侨机工”。

500

应聘条件非常直白:有经验、技术好,最重要的是胆子大。

南阳侨胞积极报名,共有超过3200名南侨机工陆续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汗水、献血,甚至生命。

500

有了南侨机工的支持,极大的缓解了运力不足的情况,平均每天300吨以上的急需战略物资被运往国内。

陈嘉庚光在后方组织募捐还不“过瘾”,1940年回国被国民党寒心后,立刻到滇缅公路沿线慰劳视察。

当时陈嘉庚的企业在战争阴霾下,自身都难保。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每月捐赠2000元,一直到抗战胜利。

日军早就恨他入骨,认定他是“南洋抗日之巨头”,只是碍于他崇高的威望,不敢明着动手。

500

日军彻底攻占东南亚后,终于迫不及待出手了。日军一份秘密的暗杀名单显示,5万华侨,陈嘉庚名字高居榜首。

在华侨和校友的掩护下,陈嘉庚避难爪哇岛。每天只吃粗茶淡饭,省下钱继续捐赠抗日事业。

不久爪哇岛也沦陷了,陈嘉庚随时都可能落入日军手中。他知道,万一不幸被捕,敌人必强迫他做傀儡,为他们办事说好话。

为此,此陈嘉庚身上一直暗藏着一小包氰化钾。这种剧毒致死剂量小、死亡速度快、抢救困难,陈嘉庚已经抱定决心不给日军有抢救的机会。

500

抗战胜利之后,陈嘉庚并没有安全,也没有坐享成果。

解放战争期间,陈嘉庚十分看不惯跪舔美国的蒋介石,怒斥其“媚外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甚至认为蒋介石比“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更过分。

要知道,蒋介石是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自己当初下了那么大的血本招待的人,如今骂自己骂的这么狠,要刺杀他。

500

共产党一直密切的关注陈嘉庚的人身安全。毛泽东得知消息后非常着急,派陈毅亲自来告知。陈嘉庚却不以为然,继续骂国民党、挺共产党。

一生战斗的陈嘉庚,同时还在进行着另一项事业:兴办学校。

03

陈嘉庚坚信,任何国家要想强大和经济富足,其人民必须首先成为有文化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他经常感叹,虽然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但当时的中国人太穷了,而教育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富裕的人才能享受得起。

下南洋之前,陈嘉庚只上过8年私塾。当时他所在的泉州集美地区,没有学校。

500

1893年,陈嘉庚回国去完成父母定下的亲事,和同乡一位秀才的女儿张宝果结婚,在国内呆了2年。

第一次下南洋的经历,让陈嘉庚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这两年他又亲眼目睹自己的族弟无处上学,天天赌钱,整个人疯疯癫癫。

于是,他说服母亲和妻子,用父亲给的2000银元彩礼钱,创办一所私塾,名为“惕斋学塾”。

这步操作别说在清朝末年,就是现在也算得上惊世骇俗。

此后近70年时间里,他在全世界兴办学校超过110所。

有人做过一个大概统计,陈嘉庚出资办学的费用,按照黄金在国际市场的价格计算,大约有一亿美元。

当时南洋在英国殖民下,几乎没有中文学校的生存空间,陈嘉庚就在南洋兴建华侨学校。如今他创办的华侨中学和南洋女子中学,已经成为当地的龙头。

1919年,陈嘉庚刚刚建好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就马不停蹄的赶回国内,开始着手他人生中最雄心勃勃的一个项目:厦门大学。

500

中国历史上以一己之力单枪匹马创办一所大学,陈嘉庚是第一个。

为校园选址时,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丈量,以拐杖画草图,指挥工人盖房子。

500

陈嘉庚也曾试图动员当地的富商一起筹钱,谁知道没人舍得出钱。陈嘉庚一咬牙:你们不上,我自己来!

1921年,捐了100万元启动资金不算,他还承诺了未来12年共300万的运营费用。实际上,最终陈嘉庚独自护了厦大16年周全,并在1937年无偿贡献给国家。

1929年,从美国爆发的大萧条波及全世界,而陈嘉庚的工厂也受到波及,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

一边是抗战,一边是学校,都是吞金黑洞,而陈嘉庚选择了“一个都不能少”。

500

这个时候,国外有银行和财团站了出来,声称愿意出钱资助陈嘉庚的企业,只要停止资助厦大和集美学校。

陈嘉庚一句:“宁可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把财团给顶了回去。

资金最紧张的时候,陈嘉庚连卖名下3座房产,和家人搬到一个很小的公寓居住。最终在他的影响下,一时间华侨回家乡办学蔚然成风。

学校动不得,学生更动不得!

1923年,粤军和闽军在集美打仗,伤及无辜学生。

远在新加坡的陈嘉庚闻讯后大为生气,发电文给孙中山,要求确保集美学校全体师生的安全。于是民国政府命各军阀订立“集美和平学村公约”。

500

从此,集美学村的名号就传播开来。

集美学村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大学、集美中学、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等十余所学校,总建筑面积达三千余亩,拥有在校师生十万余人,形成了由学前教育至小学初中高中、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今的集美学村,早已成为厦门一景。并在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晚年陈嘉庚住在集美的时候,喜欢拄着拐杖巡视集美学村。现在的老校友说起这事,依旧热泪纵横。

500

1961年,陈嘉庚去世。生前立下遗嘱,将300万元存款全部捐献给国家。

尾声

陈嘉庚一生,为中国,以及全世界的中国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儿子评价他:于国慷慨于家“抠”。

他给自己定的伙食费是5角一天,月零用仅2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一边资助学校,一边支持抗战。

对于放弃抵抗、不专心抗日的人,无论是谁,陈嘉庚一点面子都不给。

1938年,得知曾经的好友汪精卫有意“妥协求和”,立即态度强硬的致电称“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500

他斥责国民党嘴上说抗日,实际专心搞内讧:“亲见两党不洽者五次,皆由国民党构造。”屡次揭露国民党种种劣迹。

正如陈嘉庚在他1946年撰写的《南侨回忆录弁言》中写道的:“公——永无止境的奉献;忠——永不动摇的爱国;毅——永不言败的坚强;诚——永不毁诺的铮铮傲骨。”

他以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的信条。

参考资料:

《南侨回忆录》,上海三联出版社,陈嘉庚

《于国慷慨于家“抠”——忆我的父亲陈嘉庚》,文史博览 ,陈国庆

《毛泽东与华侨领袖陈嘉庚》,党史文汇,高士振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爱国侨领陈嘉庚》,吉林人民出版社,孙成军、王一 

《Tan Kah-Kee: The making of an overseas Chinese legend》,世界科技出版有限公司,Ching-Fatt Yong 

《Nanyang Chinese Patriotism towards China knows no political Boundaries》,Persée.fr, Ching-Fatt Yong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