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眼里看不到家务”

作者:乌卡 公众号:雷叔写故事 / raistlin2017

01

最近在知乎刷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男人眼里都看不到家务?”

500

答案都挺有意思的。

热评第一说,这是因为每个人对卫生的理解不同,容忍程度也不同,所以会出现落差。

500

顺着这个思路解读可知,不是男人眼里看不到家务,而是容忍度相对更高的人眼里看不到家务。

比如你妈眼中的你。

举个通俗的例子。

你无法接受床单出现褶皱,但对方觉得床上没垃圾就行;所以对方看到床单皱了也无所谓,不认为自己应该做什么,但你接受不了,就会主动铺床。

这就是你眼里的家务。

一位答主观察自己老公多年,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两个人的家务标准不一样。

500

她描述了自己老公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没有大房子,需要收拾的空间很小;

不养宠物和花草,不用负担出现的问题;

不吃零食,没有包装袋这类的垃圾;

不做复杂的饭,也不用厨房,碗筷容易清洗;

没有太多衣服,常晾常干,衣柜无需整理;

有扫地机器人,不用自己拖地......

综上所述,他的生活垃圾和家务量都很少。

500

答主本人就不同了。

她热爱生活,喜欢做饭,最少也要四菜一汤;也喜欢侍弄花花草草,喜欢小猫;还爱囤零食。

相应的,她得承担这些喜好带来的额外家务。

500

评论里很多人说,这样的男士会开扫地机器人,知道每个月换床单被套,还知道换洗衣服、清洁碗筷,已经跑赢社会上90%的男性了。

即便如此,在答主心目中,他仍然“眼里只看到自己能看到的家务”,并不会管其他问题。

500

另一个答案给出的场景更加具象。

答主说自己有一次出差一个月,老公一个人在家。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她回家以后会面临一地狼藉,全等着收拾。

结果,家里大部分地方与她离开时一模一样。

500

她老公描述了那个月的生活场景:

外卖,端着吃,吃完就扔,不擦桌子;

穿过的衣服扔洗衣机,洗完烘干继续穿;

用过的毛巾也一样处理,烘了用,用了烘;

鞋子嘛,就穿一双晒一双闲置一双,无限循环;

地面同样交给扫地机器人清扫...

其他地方没用过,所以也不用打扫。

500

她提供了数据作为佐证,那个月她老公只用了三四个垃圾袋,而答主在家时一天要扔两次垃圾。

非常显著的对比。

从这些回答来看,不是他们看不到家务,而是看不到“自己认为不必要”的家务。

02

当然不止男人这样,很多女人也这样。

我之前把这两个答案发了微博,有人评论说自己和室友都是女生,但也是这种生活模式。

500

还有人说自己和老公就是前面答案的性转版。

500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有位女性朋友,自己一个人住。之前帮她搬家,发现她东西特别少,装了两个22寸的行李箱和三个大号纸箱,连最小号搬家车的一半都装不满。

她说自己的生活特别简单,进门到卧室,然后往返卧室和浴室。因为不会做饭,所以她从来不去厨房,基本都是在公司食堂,或者外食。

而且她不喜欢在家吃饭,觉得食物的油渍和味道很容易引来虫子,还难以收拾,所以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连外卖都不愿意点,能吃都在外面吃。

她家杂物特别少,所有东西都是有用的,衣服穿过一年没穿过就会处理掉,要么卖二手要么送人,反正拒绝让多用的东西在家占地方。

衣服不会每天洗,会扔到脏衣篓里,隔天攒够一桶以后一起解决。那种可能掉色、不能机洗、需要花时间打理的衣服不可能出现在衣柜里。

她也很讨厌扫地,家里有个扫地机器人,偶尔在房间用,周末有空可能会拖地。像厨房这种没用过的地方,根本不考虑打扫。

我之前问过她,逻辑挺自洽的。

她觉得自己不是没做家务,比如说浴室,每天洗澡洗头都会顺手收拾,镜子格外光彩照人。

在她看来,很多家务没有做的必要,像厨房,打扫了也不会用,何必花时间呢?

有这个空闲,不如省下来做别的,或者运动,或者看点书,哪怕和朋友聊天,都会轻松很多。

如此看来,一个人,无论男女,都可以过少家务的生活。然而,两个人或更多人的生活,往往会为了追求仪式感,让生活变得复杂。

与这种复杂相伴而来的,恰好就是更多的家务。

所以,要么为了不做家务接受更简单的生活,要么为了生活的仪式感接受更多的家务。

03

看完这些例子,你我都能更好地理解这句话:

“家务并不天然属于男人、女人、老人、年轻人,家务天然属于看不下去的人。”

很多时候只要你不在乎,就没有家务。

家长觉得所有衣服都要手洗才干净,脏衣服一定不能放隔夜,为了串色还不能用一个盆;但你不在乎,所以可以攒几天统统都丢进洗衣机。

对象觉得桌子一天不擦会落满灰,地板一天不拖便随处是头发;但你不在乎,所以能等到看不下去了再收拾,反正灰尘恒定存在,扫了还会来。

而更多时候只要你不产生家务,也没有家务。

你不做饭,就不用洗锅刷碗清理厨余垃圾;

你不网购,就不收拾多余的外卖袋和纸箱;

你不吃零食,就不会出现包装袋;

你不养宠物,就不用每天铲屎......

简而言之,家务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主观创造。你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的家务份额。

因此,有人因为天然的极简,实现了少做家务;也有人为了少做家务,开始追求极简。

500

极简生活,简单来说,就是扔掉多余的东西,简化无意义的步骤,排除无用的干扰,认清自己想要什么,最大限度把环境和欲望变得简单。

山下应子的《断舍离》里写过:

“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这被认为是极简生活的重要法则。

他们衣柜里的衣服可能不多,但一定足够舒适、足够百搭,利用率很高。

他们的家居用品可能稀少,但每件都能发挥百分之两百的效果,一定用到够本。

对极简人来说,一件东西的新旧不重要,能不能被有效利用才最重要。那些无用的、低效的、花哨的产物绝不会出现在他们面前。

因此,极简人的家清爽得让人觉得空旷。

500

没有任何他们认为多余的东西。

500

所有放在台面上的,都是常用的。

所有被丢弃的,都是用不到的。

500

500

500

500

上述图片来源于豆瓣“极简生活”小组

伴随着物质的极简,家务也被极简到了极致。

04

不幸的是,极简人常常遭遇外界的质疑,被冠上抠门、穷、不体面的标签。

500

有人家里东西太少,被觉得日子不好过。

500

有人被亲戚不怀好意地提问,

“你怎么这么久不买包?”

500

就连自己妈妈都时常吐槽。

500

但极简绝不能和抠门划等号。

他们不是没有钱花,也不是舍不得花,而是觉得没有花的必要。动机的不同会带来巨大的差异,前两者或许会心有不甘,但后者一定享受其中。

如果有必要,他们愿意花十件便宜衣服的钱,去买一件真正好穿的衣服;而不是买十件廉价而容易过时的款式,为衣柜增加负担。

500

实际上,极简人一直走在反消费主义的前沿。

看看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广告词会以各种方式告诉你,用了这款面膜能年轻十八岁,穿上那件衣服是白富美,用了那款手机就当上了科技达人...

物质不断被打上各种标签,引诱着人们进行购买,好似你买了一片面膜、一件衣服、一部手机,就买到了新鲜又灿烂的生活。

这些缤纷多彩的话术营造出一种陷阱,把你拥有的东西与真正的你画上等号。不少人会因此产生误解,把外物当作自己,不断去追逐外包装。

极简人早早窥破了消费的陷阱,他们在乎的是质量而不是品牌,是使用率而不是面子工程。

他们深信,物质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不足以代表个人,反而只能反射出他人的眼色。

500

因此,他们的购买清单里只遵从一项逻辑:确实需要。他们拒绝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而买单。

05

“极简”偶尔也会带来麻烦。

比如居家期间。

有人从来不在家做饭,极简了厨具,后来叫不了外卖,也做不了饭,还是靠邻居帮忙。

也有人家里没有屯食物的习惯,总是吃多少买多少,选最新鲜的,放平时这肯定是个好习惯,但特殊时刻便没有了救急的粮草。

500

很多人说,这种时候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家里的长辈都格外热衷于囤积食物以及日用品。

不少崇尚极简的人在长时间的封闭管理后,出现了情绪上的动摇,他们开始自我怀疑过去的行为是否正确,未来是否还有断舍离的必要。

抱有这种看法的人,或许陷入了一种误区。

诚然,很多人的极简生活都是从扔扔扔开始的,但并不是扔掉东西就等同于极简。

极简没有真正的标准。

我们不用全然以物品的多少去衡量自己是否极简到位,而是应该去感受这些物品的存在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心理或物理上的负累。

因为极简的终极意义不是为了拥有空旷的房间,不是为了不做家务,不是为了享受扔东西带来的感觉,而是为了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真正让我们觉得快乐、满足、有兴趣、有意义的事情上。

毕竟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多的快乐,完成更多自我满足的事情,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而极简不过是实现这种意义的方式之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