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马思纯」,让全网吵翻天

作者|   even、羊毛

来源|   她刊

  最近,网友又在为别人的命运操心了。

  主角是一位刚考上社科院的研究生,佤族女孩,叫南依。

  她在某音发了一条视频,说自己休学回家,养胎待产。

500

  图源:网络      

500

  而她的老公,是一名理发师。

  两人的进度极快,在一起一个月怀孕,三个月领证。

  事情一出,迅速引燃舆论。

  南依很快回应,却再次出乎大家意料之外。

  休学待产的理由,竟是不想把男方让给别人。

500

  图源:网络      

500

  即便她表示休学不是终止学业,人们也难以理解。

500

  图源:网络      

500

  有人恨铁不成钢,认为她是恋爱脑,不知爱惜自己。

500

  图源:新浪微博       

  有人指责她先怀孕再入学,会引起导师对女孩的偏见。

500

  图源:新浪微博       

  劝告责难言辞激烈,尊重祝福言不由衷。

  上一次让网友这样的,还是马思纯。

  和马思纯一样,南依坚信对方人品,坚信自己的选择,“不为别人而活”。

  没多久,事情又有反转。

  网友扒出事情的男主角,开了一家自媒体公司。

500

  图源:新浪微博       

  南依丈夫也不避讳,坦言自己从前开理发店,如今确实在做自媒体。

  于是,新的猜测又来了——这一场引起舆论风暴的事件,是一场炒作。

  但南依怀孕是真,结婚是真,休学也是真。

500

  图源:新浪微博       

  连官媒也下场“控评”,称休学待产是“私人事务”,无需他人评判,也不该占用公共空间。

  总之,后续的走向,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不要管。

  但她姐依然想聊聊这件事。

  因为,南依身上那种进步和落后的割裂,这些年我们在无数的公共议题中看到过,而这无关年龄、阶层和学历。

  太多女性如南依一般,伸手触碰到了广阔的天地,又转身缩回了精心构筑的“牢笼”里。

  或许我们要聊的是——

  不是“南依们”做了什么。

  而是“南依们”为何这么做?

500

  对于一路关注南依轨迹的人来说,热搜上“休学待产”四个字宛如晴天霹雳——

  毕竟此前她一度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代言人”。

500

  图源:网络       

  南依是云南沧源县的佤族女孩,也是个小有名气的自媒体博主。

  她仿佛自然斧凿的奇石,有着黝黑长发、小麦肤色、坚定的眼神,以及灿烂自然的笑容。

  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安利家乡美景、录制美妆教程……

500

  图源:抖音      

500

  风波之前,在南依拍摄的“变装视频”下评论最多的话是:

  “好喜欢她的自信。”

500

  图源:抖音       

  先被自信打动,又因那份对命运的不屈而震撼。


  处于中缅边界的云南沧源,2019年4月才正式脱贫出列。

  而南依生活在其中一个2500人左右的村庄里, 是这个村庄里走出来的第一个研究生。

500

  图源:抖音      

500

  这简直像一个“奇迹”。

  村子只出过两位去北京上学的人,前一位如今已经60多岁;

  当地大部分人还是怀抱着“女孩子没必要读太多书”的传统思想。

  但即便如此,南依还是从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学,一步一步,走到中央民族大学,又考上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

500

  图源:抖音      

500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也是社科院顶尖的的专业之一,培养的是“振兴民族地区教育、传扬少数民族文化的中流砥柱”,据传仅录取两人。

500

  图源:网络       

  南依曾在视频里表示,“终于实现了穿着民族服装到天安门留念的心愿”。

500

  图源:抖音      

500

  而在第二次来北京报道时,也让家人共享了这份喜悦。

  她用做自媒体赚到的第一桶金,带着家人坐飞机商务舱去了天安门。

500

  图源:抖音      

500

  无数人感叹:“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500

  图源:网络       

  但,在本该开学的9月19日,南依却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自己休学待产的“噩耗”,也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风波——

  即便她说得到了家人支持、学校理解,以后也会继续学业。

  但大众依然无法理解这个,因为“不想把这个男人让给别人”才决定生下孩子、休学一年的离谱想法。

  网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纷纷说,“读书救不了恋爱脑”。

500

  图源:网络       

  于是,此前她是带家人来北京的励志女孩;

  如今她成了为了男人休学的“女性之耻”。


  而后的发展更是热锅浇油般,越吵越烈。

  有人指出南依的休学,会使得该校更不愿意录取佤族女孩 ,甚至不愿意录取女性。

500

  图源:网络       

  南依老公的发言,更显得南依的选择太过被动与盲目:

  “她很爱我,她担心不生下孩子有可能我们走不到最后。”

500

  图源:新浪微博       

  于是,人们在这个女孩的命运岔口,争论不休。

  一方觉得,南依飞出了大山,但思想还留在大山。

  另一方则认为,网友没权苛责个人选择,比如官媒下场评劝告声为“爹味发言”。

500

  图源:新浪微博       

  总之,事情从发酵,到吵上热搜,再到全民讨论,其速度与热度已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所承载的内容。

  讲道理,当代网友已经不那么热衷于在网上当“老娘舅”了。

  经历了春夏、张子枫、马思纯......女明星的恋爱品味洗礼后,仅少数人还在为“恋爱脑”愤怒;

  大多数还是一句“放下助人情结“走天下。

  为何这次,一个小小的自媒体博主的个人学业和婚恋选择,能引起如此轩然大波?

500

  我想是因为,南依几乎算得上一个“符号”般的人。

  少数民族、曾经的贫困山村、大山女孩……

  作为女性,我们太知道,这样的每个标签落在女性身上意味着什么。

  作为女性,我们也太知道,在这重重压力下,女孩要振翅高飞有多难。

  有一张照片我记忆犹新——

  画面中小小的女孩吊在绳索上,她是云南的傈僳族女孩余燕恰,在山险峡深中溜索渡江。

  而冒着生命危险,风雨无阻往返于怒江两岸,只为了上学,有朝一日走出大山。

  那年,她六岁,脚下是巨浪、前方是希望。

500

  图源:网络      

500

  幸好,后来余燕恰迈入了医科大学,在今年她选择带着一身学识回到云南建设家乡。

500

  图源:网络      

500

  但不是所有女孩,都有余燕恰的坚定与幸运。

  贫困的生活中,女性第一个被剥夺的,往往是走进校园的权利。

  这样的例子,有太多太多。

  同在云南的罗小佳,于村子唯一的学校读到小学,后被家里以4000元“嫁”到了另一个贫穷山村;

  登上联合国演讲的乡村诗人韩仕梅,曾因交不起18元的学费而辍学,后被妈妈以3000元“嫁”给一个负债累累的男人。

500

  韩仕梅受联合国妇女署邀请演讲      


500

  不读书,往往意味着早早结婚生子、待价而沽;

  因而很多女孩无比珍惜,能够学习的机会。

  即便要一遍遍去山林深处割草卖钱;

  即便为了省五元盗版教辅材料费,每夜里都点上蜡烛把借来的书抄写在本子上;

  即便为了省钱,要赶十六七里山路回家背走一周要吃的馒头......

500

  无论再苦、再难,也要读书。

  但现实又无法预测。

  辛苦劳作、努力学习,也仍不一定跑得过贫穷。

  对于女孩来说更是如此,大山深处的观念也同样是巨大阻力。

  “贷款都要给儿子读书,姑娘嫁出去收个彩礼。”

  很多父母未必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只是有限的资源要先留给家里的“兄弟”,其次才是女孩。

500

  图源:网络      

500

  在大山中,多与少交织成了女性的命运。

  孤儿院里女孩总在增多,即便是健康的孩子也会被抛弃。

  课堂中女孩总在离去,所有人都觉得辍学、持家、打工、嫁人......才是她既定的命运。

  “女孩读书有什么用?”

500

  图源:网络      

500

  在这样的阻力下,想让一个女孩走出大山,就需要有人走进大山用尽全力,甚至一生来托举。

  改编自真人真事的9.4分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2004年,江西宜春一个村庄里,乡村教师易明堂想办一个幼儿园。

500

500

  图源:《遥望南方的童年》      

  结果在山村里难以推行,村民认为“没用”,质疑他“骗钱”。

  后来他只得用祖宅做校、贴钱招生。

500

  图源:《遥望南方的童年》      

500

  现实中这样的乡村教师并不少有。

  80后的张鹏程,已经有了一头白发,他被孩子们称作“校长爷爷”。

500

  图源:网络      

500

  为了建一所学校,他花了全部积蓄,甚至负债累累。

  为了保证学生的营养,他自掏腰包购买食材、亲自下厨做饭;

  所求所想,不过是保下这个学校,让更多的孩子们未来有更广阔的天地。

500

  图源:网络      

500

  张桂梅校长更是如此。

  学校由她几近乞讨般筹钱建造起来,孩子是她一个一个从大山中亲手抢过来的。

  14年,几千名大山女孩,在张桂梅的目送下于华坪女高飞往大学。

500

  图源:网络      

500

  她们成为了老师、医生、警察、律师、女兵......

  这背后的代价是,张桂梅一身二十多种疾病,满手离不开膏药,背也一点点地弯了下去......

500

  图源:网络      


500

  但她仍在托举女孩,保着一丝火种、护着一份飞出大山的希望。

  这条路,确实太难太难了。

  要与贫瘠的坏境、落一步的教育对抗,更要与无处不在的偏见为敌,才能艰难地走出来一个女孩。

  这条路太窄、太苦,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眼泪。

  所以其实她姐能理解,为什么南依的休学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应。

  因为知道这背后的艰难,所以不理解南依放弃的轻易。

  这背后,是愤怒,更是惋惜。

  惋惜一个被艰难托举出来的女孩,又因为“挽留一段感情”主动退了回去。

500

  南依以后会怎样,我们所有人都不得而知。

  或许她依然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段小小的插曲,不会带来任何给她的人生带来任何阴霾。

  我也完全相信,一个可以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女性,有能力走出未来的任何泥潭。

  可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南依本不必有这样一段插曲?

  这的确是南依个人的选择。

  但,她姐在南依的个人选择里,看到了太多太多女性的影子。

  从前的李若彤,在事业顶峰之时选择息影,只因男友不愿她在娱乐圈工作。

  现在的马思纯,毫不犹豫地选择恋爱而非事业。

  张爱玲写尽男人的凉薄和女人的凄婉,到了自己,却还是“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余秀华冲破乡村、婚姻和残疾,却依然忍受了杨槠策那么久的无知和暴戾。

  即便一个女孩拥有受教育和进入职场的权力,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工作实现自我。

  但似乎,只要她进入了一段亲密关系,就极易退回原地,甘心屈居下位。

500

500

  女性总是在通过付出、包容和牺牲,去换得关系的持续。

  中年出走的苏敏阿姨,在丈夫是甩手掌柜的情况下,还忍受了他半辈子的言语和身体暴力。

  她出走两年回到家,丈夫见到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还知道回来?混不下去了是不是?”

500

500

  照顾家庭抑或追求自我,在丈夫眼中始终是不够好的妻子。

  此前苏敏想过离婚,但总在担心母亲反对,担心影响女儿,担心自己成了婚姻的失败者。

  婚姻不幸并非她的问题,却一度否定了她的一切。

  事业有成、学识渊博的女性,也无法逃脱客体的命运。

  一位网友的分享,让她姐着实心痛。

  网友发现,自己的老师身为国内文坛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房。

500

  图源:小@尧木       

  家里只有一间书房,丈夫放出了不给他书房,就睡办公室的狠话,倒逼她退让。

  面对自我和关系的冲突,丈夫选择自我,她选择关系。

  所以她只能在厨房里写作,还不无知足地说“厨房其实挺好的,没人打扰。”

  这些都是个人选择,没错。

  但上野千鹤子在最新著作《始于极限》中说:“个体越是坚持‘自我决定’,结构就越能被免责。”

  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女性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而是为什么,总是女性成为那个关系的维系者?

  难道是女性本就更重视情感,更想维系关系?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关系的稳固本应由双方共同建立,但关系和家庭的稳固抑或破裂,却往往被归因到女性身上。

  很多女孩在分手时都会听到那句,“你再也找不到像我这样对你好的人了”。

500

500

  看似是男友真心付出,实则既夸赞了自己,又把分手的原因抛到女孩身上。

  还暗指女孩需要努力才能抓住好男人,同时用“饥饿营销”的策略强调找到好男人之于女孩的重要性。

  更不必说“女人是家庭的风水”“一个好女人会影响三代人”这种不绝于耳的烂话了。

  ayawawa的情感课之所以能收割一批信徒,正是在于极度渲染抓住男人、维护关系是女性价值的唯一体现。

  种种观念和行为看似由女性自己自发产生,实则是长久的规训提前埋好的预设。

  所谓的心甘情愿,其实是被驯化后的伪自愿。

500

500

  把个体选择从制度和环境中抽离,显然是偏狭的。

  父权制的宰制下,女性即便得到一些自由,也难以脱离客体的语境。

  即便是如今鼓励女性独立的时代,也依然满是无孔不入的偏见和绑缚。

  “恋爱脑”和“双肩挑”总是指向女性,“家务”“育儿”“照料”这类词语始终抹不去性别的色彩。

500

500

  女儿、姐姐、妻子、母亲的身份背后,潜藏着妥协、牺牲、付出、平衡的命题。

500

500

  所以才得以见到,女性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无论成就多寡。

  只要被放置在关系中、家庭中,都极容易成为情感的维系者、关系的下位者、自我的让渡者。

  女性难以拥有自主权。

  最糟糕的是,很多女性内化了父权意识,心甘情愿地沦为客体并捍卫这种制度,而不自知。

  强调女性自主本是我们向外投掷的冷箭,却反过来加固了对女性的束缚,变成了会掉头的回旋镖。

  正如南依通过读书拥有了掌控自我命运的自信,却依然笃信用生育拴住男人的传统叙事,并用“自由”“个人选择”去维护这种叙事。

  回旋镖最终打在了女性自己的身上。

  冲破重重阻碍,却还是被拴在原地。

500

500

  鼓励女性去上学去工作、向外爬向上攀,却无法撼动女性命运的根本。

  或许,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南依的选择本身。

  而是要让女性意识到,在选择背后起作用的那双“看不见的手”操控的,结构性的权力不对等的现实。


  要让女性明白,维系感情并非单方的责任,恋爱和婚姻不是自己的脸面,更谈不上必需。

  只有如此,女性才能拥有脱离传统叙事的勇气,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500

500

 希望女孩们终有一日,能如学者伊丽佳蕾畅想的那般——

  “我将作为自己而出生,既不在母亲被界定过的子宫里,也不在父亲的话语体系中。”

  “我拥有自己的生命。”

  监制 - 她姐

  作者 - even、羊毛

  微博 - @她刊iiiher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