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缺少自有品牌?

中国制造业这么发达,电商渠道成本又低,在没有太多行业秘密的领域,比如服装,日化等,为什么缺少让人记住的自有品牌?

比如像小米手机这样的行业搅局者,应该在各行各业大量涌现啊,为什么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多数自有品牌还停留在小众,发烧友圈子,比如HiFiman,赤芸,等……

关于中国的品牌在世界上影响力的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首先中国当然也是有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大家认为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总体实力比起来好像偏弱了一些。很多人由此感到失望,我觉得大可不必。

假设如大家所期望的,中国制造了大量有竞争力的国际大品牌,在国内市场首先把外国的国际大品牌都比下去了,然后又到国际市场上和他们厮杀并有极大斩获,这是不是非常理想的状态?我不否认这其中当然会有很高的收益,包括提供很多高价值就业岗位等。但也请大家理解这其中的麻烦:

1 大量中国品牌获得很高的国际市场份额,意味着国际市场引发中国内部政治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可能性大为提高。这不是因为有一个什么国际阴谋集团来操作,而是全世界的民意乃至民粹反作用于中国。道理也很简单,你一旦成为在国外赚很多钱的品牌,你就必须格外重视在国外的公众形象建设。而全世界各地的民意(不限于西方)和中国本身的民意是有可能产生多种层次的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工作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这其实就是我以前谈到过的国际派和本土派随着中国的崛起可能发生比较大冲突的一种方式。 美国现在的很多问题就和上述冲突有很大关系。美国的很多民众对于白左政治正确那一套是不喜欢的,但为什么那一套会被国际派推出来呢?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于他们不能立足于一个让美国老百姓满意的叙事就行,他们还得讲他们认为在全世界都能推动的叙事。而白左这一套就是国际派自己想出来的那个意识形态叙事。当然了,它在国际上的推行效果也相当可疑。但无论如何,不管美国国际派推行什么意识形态,和美国很多本土老百姓的观念发生严重冲突都几乎不可避免。

2  如果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非常大,就可能会和几乎所有较发达国家发生严重的矛盾,烈度可能会远超现在的与美国的贸易战和技术战。我们现在看到中国与欧洲日韩等并没有进行贸易战经济战。但如果太多中国品牌吃下国内市场又在国际上大杀特杀,那么这种对抗大概就会发生。如果这些国家联合起来把中国斗败了,那当然是很麻烦的事情。如果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后还是被中国击败了,那是不是中国就高枕无忧赢麻了呢?也不是。因为这些国家势必会陷入相当大的经济困难,而他们的社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可能会发生很多中国难以掌控的变化。从长期看这种不可预测性会给中国的决策造成很大的困难,其变化方向也未必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当然理论上还有可能大家长期势均力敌,但说实话要维持多国联盟与一个超大国的长期均势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协调,因为超大国可以统一规划而多国在长期艰苦斗争中很容易分化,如果联盟压不住大国则大国赢面不小。

总之,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全面强势崛起可能会让中国在获益极大的同时面临艰巨挑战。

在现实中,中国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一方面有一些中国品牌强势崛起,但如前所述没有大家希望的那么多。另一方面,中国通过加入供应链的方式渗透到了其他国际品牌的体系中去,有力支持了其他国际品牌。中国制造业的很多力量去支援国际品牌了,中国品牌的竞争力潜力就受到了限制,但国际品牌也由此离不开中国了。如果国际品牌发展势头好,可能意味着他们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更强,正如这两年的很多数据体现出来的那样。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无法结成统一战线对付中国(投资和贸易数据表明连美国内部都完全做不到)。这样一来,在世界品牌竞争的这个大体系中,中国力量实际上是多方下注。这是分散风险的稳妥办法。

从未来看,即使假设中国品牌不断崛起最终大量挤压了现有的国际大品牌,那也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方面很可能与外国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国家的转型和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问题,毕竟中国与外国品牌已经有非常丰富的联系和共同利益了。

中国崛起首先要发展好自己,这点没有疑问。同时也要带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这样中国的路会越走越宽,这一点很多人也都同意。但我想再提一条:中国也要帮着世界老工业基地和老金融帝国转型,为他们谋出路,这样中国的路会走得更宽并且走得无比稳健。

想通了上述这一点,大家或许就能接受我对中国品牌的主张:中国人既要大力发展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又要大力帮助外国品牌和中国人的品牌搞竞争,力争创造一个中外品牌都欣欣向荣的局面。要先做世界的中国,再去创造中国的世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