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大学“孙行者”招生题看该校的一个悲哀

从清华大学“孙行者”招生题看该校的悲哀

原创 :上海阿蔡

500

( 高考 )

       近日,看到网上传闻清华大学在历史上,他们曾经在1932年的招生考试中出了一道号称高水平的考试题,该题的内容是考做“对联”的能力。

       据传说记载,当时本应由朱自清教授主持语文试卷的出题,但因朱自清出国考察未能赶回国,最后清华大学在出题人选的推选中,确定由号称有国学大师之称的陈寅恪接替主持语文试卷出题。

       那么,陈寅恪代表清华大学出的招生试卷语文题究竟出得怎样呢?据说,因为此次出题,留下了一段佳话,这就是说陈寅恪的试卷出得太棒了 !特别是他在试卷中搞的一道“对联”题,简直是神奇了, 居然难倒了99%的考生。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陈寅恪这个国学大师出的对联题目是 :“ 孙行者”(孙悟空别名)三个字。结果99% 的考生基本都交了白卷,其中少数的考生虽然做了答题,但都不及格。只有唯一的一个考生答卷中的三个字,让陈寅恪大为称赞。

       那么,这唯一受到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赞的答题所写的三个字是什么呢?原来该考生写的答题是 :“ 胡适之”!

       瞧瞧,这就是历史上清华大学的一段招生出卷与考试的 “佳话”!

       天啊,这样的招生考试试卷题,它居然成了清华大学招生史上的一段“佳话”!

       是“佳话”吗?依我看则是清华大学招生考试史上的一段耻辱的记载 !

       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清华大学“孙行者”考试题的“佳话”,其实是糟糕透顶的招生试卷的出题败笔 !

500

( 高考作文 )

       为什么说该道名为“孙行者”的对联题考题是糟糕的败笔题呢?因为从陈寅恪极度欣赏那个唯一的,仅仅是从占考生1%的那个考生让他满意, 并被他极度称赞的答题内容(答卷中)的三个字“胡适之”看,大众们就非常清楚地看到陈寅恪出“孙行者”(孙悟空别名)这三个字的招生题,他只是搞了一道八股文的招生题罢了!

       再者,从陈寅恪对唯一那个可被他称赞不已的答案——“胡适之”看,该内容空虚的对联题,包括他大赞的答案 ,都告诉历史上和今天的大众们:——所谓的国学大师,倒是一个''名副其实 '' 的书虫,书呆子!

       不是吗?假如考试的“对联”中,能含有对国家发展,对民生发展,及企望 ,或对国家山河权利的关心之意,那所谓的国学大师 陈寅恪,也确值得大众,或考生学子们高看。但令人遗憾的是 :陈寅恪代表清华大学所出的招生语文试卷的“孙行者”一题及该试卷题的合格与满意否的答案标准,依然是清朝皇帝老爷下面的八股文的那一套,这真是清华大学招生考生的历史耻辱了!

       然而,这样的清华大学招生史上的耻辱,它居然会成为清华大学招生史上的一段“佳话”,而被津津乐道地传颂,这岂不是太悲哀了吗?这真是清华大学的悲哀啊!

500

( 高考 )

       试想,假如该年度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卷考卷题,它依然是由朱自清教授出题的话,那么朱教授会像陈寅恪那样出招生试卷考题吗?依笔者看是绝对不会的!

       假如,即便是朱自清教授也出“对联”考题的话,那么本笔者也相信朱自清教授绝对不会像陈寅恪这个国学大师那样迂腐,绝对不会那样可笑地去膜拜那个——早已倒塌的清王朝封建帝国那样的“八股文”式的考题的 !

       并且,朱自清教授假如也要出一道关于“对联”的考题的话,那一定必然是会极大的优胜于陈寅恪这个迂腐之极的所谓的国学大师的 !因为,朱自清教授必定会从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社会性,内容的国家性,内容的大众性,等诸多方面来聚焦考题设立的必要性,及正当性,与文化性、文学性与合理性的。他绝不会像陈寅恪那样,只停留,或照搬在清朝八股文考试的那种迂腐的做法上的 !

       比如,1932年,它距离1928年6月4日日本在侵占我国东北后,通过制造谋杀东北军首领张作霖(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进一步染指侵略我国领土的“皇姑屯”爆炸案事件,才仅仅过去几年。此外,当时我们中国的国情处境,民生,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等,都会触动朱自清教授的。而朱自清教授决不是陈寅恪那样的迂腐者,朱自清教授的胸怀里,必定还有更丰富的设置,或思考确定招生考卷内容的可赞性,与可更高享有大众们美誉度的东西 !显然,假如朱自清教授出清华大学招生的语文考试题, 他必定是 :——不会像陈寅恪那样,只是一个掉进腐朽历史的古纸堆里的清朝皇帝的遗民吧 !当然 ,本笔者的推断是来自朱自清教授的性格,与他内心深处与陈寅恪的不同。

       当然,当年朱自清教授该不曾料到,由于自己不在国内,不能在清华大学出招生试卷考题,最后会出现“陈寅恪”设置的那样的语文试卷中“孙行者”考题 。当然,本笔者还猜想朱自清教授也不曾料到会是这样的 :——陈寅恪,他居然只是以“胡适之”三个字为他出试卷的答题,而大行屁颠之乐 !

       试问:如此内容极度空虚,乏味的招生试卷考题,及陈寅恪代表清华大学对招生试卷考生的答题满意度,真的能代表清华大学的“佳话”吗?不可能是真的吧?假如,那个所谓的——关于清华大学“孙悟空”的招生考试的“佳话”,它真的可以成为清华大学永久的“佳话”的话,那真是清华大学的一个极大的悲哀,和耻辱了啊!但愿不会吧!

       阿蔡 写于2022年9月16日晚11点至17日凌晨3点31分

       (备注:之一、1928年到1931年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

       备注: 之二、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

       文学贡献:

       在散文方面:——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

       在诗歌方面:——朱自清的诗,尽管数量不多,却在思想和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韩伯画往俄国》《群羊》《小舱中的现代》等,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诗中难得的作品。

       备注的文字内容,来自360搜索 )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