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普通话,而且要从娃娃抓起?

500

十年前有次回老家,发现家里一个小孩不怎么讲话。起初以为是智力发育比较迟缓,后面才发现她喜欢和我老婆讲话,因为我老婆不是我们那边人,只能讲普通话。

原来孩子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只会说普通话。

我问她在哪里学的普通话,她说是在幼儿园学的。我又问为什么平时不和周围的人说话,她说是因为她不会讲别人讲的那种土话。

后面了解了一些情况才发现,孩子父母从孩子一岁多就外出打工,孩子就扔给父母老人在家带着。

农村老人带孩子就是有这个问题,每天忙这忙那,看孩子就是管吃饱穿暖,教育是谈不上的,交流比较少,所以孩子在家里没有学习语言,反而是在幼儿园学了普通话。

现在很多农村孩子都是从小不仅在幼儿园歌学校说普通话,而且在家里家长也会和他说普通话。

这起码说明一点,孩子的父母会说普通话。比如我这个年龄,四五十岁的人,大多数人小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条件,也没这个环境,因为父母在当地生活了一辈子,根本没有学过普通话,也不会说。

这是因为第一,教育普及程度还不够高,所以上一辈的人中普通人都不咋说普通话,尤其是建国前出生的老人,压根没有上过学,当然也不会说普通话。

我们小时候上学,老师也是用方言教学的,所以我们都没有学过普通话,少数有兴趣的人才会主动去学,我上大学以后才开始说普通话,一开始感觉跟说外语几乎差不多。

而现在的孩子的父母,一般都是八零后九零后,上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接受了普通话教学的,所以一直都会说,自然也可以和孩子说。这是比我们小时候的父母进步了的。

第二是在过去比较低的社会流动性之下,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熟人社会,很少遇到外地人,平常生活日常交流就用土话就足够了,不需要讲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在别人听不懂你的方言的时候才需要用到的。

现在的社会流动性高了很多,孩子长大可能要去外地工作生活,自己日常生活也可能会碰到外地人。甚至因为有些孩子的父母是不同地区的,方言互不相通,平常也只能用普通话交流,孩子从小就有这个语言环境。

有些人担心孩子以后不会说方言了咋办?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比如上海现在有些00后的孩子确实不会说上海话了,因为从小就没有这个环境。有些人会说,但是有时候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光靠普通话还不够,还要借助普通话。

但是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个问题都不大。因为孩子会成长,大一点就可以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自由切换了。比如我开头提到的孩子,小时候不会说方言,但是大一点了就会了,在学校说普通话,在家里说方言,也没有问题。

普通话教学也是国家要求和规定的,以前只是提倡,但是一是做不到,因为很多老师的普通话也不过关,二是没必要,因为以前流动性低。现在情况变了,已经从提倡变成要求和规定了。

但是现在的普通话教学水平还不够,比如我们平时碰到的年轻人,即便是九零后零零后,也有不少年轻人的普通话一开口就能听出一定的口音,就是这个原因。什么时候广东福建的人也完全听不出口音了,就算是差不多了。

对今天的孩子来说,会说普通话喝吃饭喝水一样,是基本技能,是不能不学的。即便后来还是在老家生活,但用到的时候也比以前多多了,所以还是要先学好,会用。可以会而不用,不能等到用的时候发现不会,才又去学。

尤其是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来说,这一点就更重要了。现在我们去藏区、新疆等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区旅游,就会发现孩子普遍会说普通话,大人反而不一定会。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地区之间的人员和物资交流越来越多,普通话就是必须的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