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辩手被捧为“性别议题之神”:中国女性文盲占70%,你以为我们平等吗?

在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上,武大辩手黄思晗大放异彩,被网络上一些人热捧为“性别议题之神”!

她下面这些话流传甚广,特别在出现社会热点时更是频频刷屏。

她说:“中国每年有3000万的女婴她们死了”。

“我在受教育的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女性文盲占到了70%的国家,我没有成为一个文盲,我上了一个好的大学。。

你以为我们是平等的吗?真的不是,我花光了所有运气,才有幸站在你的面前,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温柔的、对各位的控诉了。”

关于黄思晗这段发言,有博主@止谣君 发布了一篇辟谣帖,他写道:像@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这样高规格大赛,列举的抨击国家社会的事实和数据,观众理所当然会信以为真,而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一、先看看现实中女性受教育情况

1、2020年,小学学龄女童基本实现应上尽上,净入学率自2015年开始连续6年保持在99.9%以上,与男童基本持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基本消除性别差距。

高中女生占比连续6年超过男生;

各类高等教育,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占比均超过男生;

全国20-34岁人口中,本科和研究生共有5894万人,其中男性占47%,女性占53%,女性高6个点。

——当今中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真的那么被歧视、那么惨?

2、再说文盲70%

查了下昨天舆论发酵后,黄思晗今天中午补贴的数据来源“女性文盲占比70.1%”——这是30年前的1990年的四普数据。

当年15岁以上文盲总数1.81亿,而2020年已下降到0.37亿。不过这0.37亿文盲中的女性占比并没降,反而有所上升。

这些文盲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中老年、中老年少数民族女性群体。主要还是几十年前历史遗留症节。

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如举办扫盲班集中学习,边远地区个别包教、送教上门,利用广播电视对全国播放多种适合文盲学习的节目。

——毕竟扫盲也是政绩,大家看看,这些措施有歧视女性吗?是政府不愿教女性文盲吗?

为何文盲下降1.44亿,其中女性文盲已下降近1亿,在剩下的文盲中,女性文盲占比仍然70%以上呢?值得深思!

不难判断,这余下的女性文盲是块硬骨头,在一定时间内,这个占比仍然会比较高。——所以,今后的辩手仍然可以继续拿这个比例开涮。

——至于政府为减少近1亿女性文盲付出多少艰辛努力,才取得这巨大功绩,她们在意吗?或许她们只会继续开涮“文盲中女性占70%”。

二、“中国每年死3000万女婴”,靠谱吗?

不少人信以为真,至今到处传播

“每年死3000万女婴”,二十年就是6亿。而男婴“没死”,那么这20年就该多出6亿男性吧?这20年中国总人口才增加1亿多!还有5亿男性呢?也死啦?所以这个说法假得离谱!

三、“中国死了3000万女婴”?

1、八方搜索,终于在黄思晗一条微博的评论区,找到了她自己的澄清——@好的小孩教不坏:对不起必须要纠正一个口误,三千万不是每年女婴死亡的数据,是根据1960-2019年24岁以下男女人数差,推算的可能“消失的女婴”。

500

——哦,是推算的可能“消失的女婴”。

2、查了一下黄思晗的数据来源。她的这个推算,实际上就是把每年男女出生数据——男婴比女婴多多少的数据相加,推算出来的。

这种以每年出生人口男女人数差来推算,靠谱吗?

不靠谱。

四、为什么说这种推算不靠谱?

1、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2020年出生人口相加,比七普数据少了1449万人,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差距?

国家统计局对此解释称,因为这两个数据的来源不同。普查每10年一次,是全面调查,不用推算。而其他年份的数据只是抽样后推算,并不完全准确。

2、我们先不用中国专家的说法,看看美国智库的分析:

两位美国高级分析师很专业、很用心地呼吁美国政府:

“把性别分析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认真分析可以基于哪些性别视角、女性权益形成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说穿了,也就是怎么利用所谓“女性受歧视、女性权益”来搞中国。

这两位作者首先批驳那个传播极广的“3000万消失女婴”假说的“种种弊端”,认为叙事太过简化,重在妖魔化中国,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夸大其词。

这两位作者指出2016年堪萨斯大学政治学副教授John Kennedy等人研究就已经发现:【大量“失踪的女性”源于登记漏报。】——“25年间大约2500万女性出生时在统计学上并不存在”(China Quarterly,2016)

有意思的是,John Kennedy告诉美国媒体:类似的研究结论在论文正式发表的15年前就有了,【但由于“政治上过于敏感”,“他们的研究结果可能被解读为对中国是积极的”,所以一直按而不发,直到2016年。】

——John Kennedy他们早就发现“消失的3000万女婴”不实,大约2500万源于漏报。但因“研究结果敏感、可能对中国有利”,所以人家把论文拖了十几年按而不发。

500

3、John Kennedy1996年起就在在中国实地调查。他们发现,陕西省的一位农民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却说自己的二女儿“并不存在”。

“我们注意到,不论是村民还是官员,受访的每个人对此都是心照不宣。数以百万计的女孩被允许不上户口,然后到了上初中或结婚的年纪又出现在人口统计数据中”。

研究者们比较了1990年登记的出生人口数据和2010年的20岁人口数据。结果发现,后者比前者多出400万人,且其中的女性比男性多出100万。

John Kennedy说:“如果我们查阅25年来的数据,可能就会有约2500万女性在出生时没有上户口。如果3000万女性真的消失了,那么相较女性,就会有更多的达到适婚年龄的男性。”

——也就是说,从25年后的数据看,男女差异并没有他们出生时的数据差异那么大。到了结婚需要上户口年龄,这些出生数据上不存在、被称为“已经死亡”的女性,她们又出现了。[允悲]

五、几个实例

考虑到其他年份是抽样后推算,不一定准确。我们选择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数据。

(1)、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0至9岁的女性10309万。

十年后,2000年第五次普查,这些长大了十岁的女性增加到11020万。

又过了十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男性人数因该年龄段每年3‰-4‰死亡率因素,出现下降。

而女性人数则继续不降反升,达到了11358万人,比出生时凭空多出了1050万人。

——仅1980-1990年出生的这些女性,二十年后,就凭空多出1050万人。不难判断,这些女性应该就是出生时被漏报、瞒报。到了结婚年龄,她们又出现了。

(2)、2000年时,10-14岁的男生有6534万,十年后,2010年变成了6401万,少了133万,可能因为夭折。而女生却从十年前的6005万变成了6340万,多了335万。

(3)、2000年时0-19岁的女性,过了10年,到2010年普查时,女性人数增加了1282万。

。。综上所述,可见以出生人口男女差异,来推断“女婴消失3000万”,并不靠谱。

Ps:本人普通网民,非专业人口研究人员。仅搜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大方向应该不会错,有细节疏失,欢迎指正!

六、现实中是否存在性别鉴定和性别堕胎现象?

确实存在。

找到了一个不是按出生数据推算的研究案例,供参考:

从2019年开始,以孙经先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用了近两年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80年代,平均年引产女婴数量为10万人,90年代,平均年引产女婴数量为14万,其中1998年有18万之多,为历年之最。2000年以后,由于人口的减少和对胎儿性别鉴定的严格限制,这一数字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估算,1980~2010年因性别选择引产而消失的女婴数量在370万左右。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看看,“消失的女婴”不照样有?你们纠缠“370万和3000万有本质区别吗?”

还真有,两者的差距是数量级。而既然没有本质区别,为何不说370万,要说成“3000万”呢?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几年的二胎、三胎出生数据中,性别比明显偏高。需要大家的呼吁,引起更多关注。

——这种关注度较高的辩论大赛不比网民吐槽,针对国家社会存在负面问题,批评抨击都是应该的。但要实事求是、客观理性、数据翔实。而不能只见阴霾、不见阳光,偏颇式取材哗众取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