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交新常态

8月23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与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会面,强调美国继续确保对华沟通渠道开放,抱怨中国关闭诸多关键沟通渠道和合作。

会后,美国国务院只有简短的纪要,除了强调美国继续保持开放而中国关闭交流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中国则只字不提。不需多说,会上没有达成任何有用的协议。

这次会晤其实很有看点。

1、美国真急了

在佩洛西窜访之后,中国关闭了好多对话,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表明态度:中国已经不再愿意在不期望结果的对话上浪费时间了,不再接受美国盯着中国的眼睛撒谎了。如果只是在假装要解决问题,何必继续假装?反正谈已经不解决问题,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美国的对华政策越来越清晰了。在长远是在对抗中击败中国,但在短期内要避免与中国的冲突,因为美国没有准备好,新冠、美国内政危机和乌克兰战争进一步打乱了美国的准备。

中国也没有准备好,但既来之则安之。

除了台海,中国和美国没有可发生军事冲突的地方。

台海要是到了必须搂火的时候,中国只有毫不犹豫,美国是不是犹豫就是美国的问题了。美国不断拱火,逼迫中国朝被迫搂火的方向前进,“白宫管不了国会”是不再管用的借口。对于中国,美国只有一个,白宫也好,国会也好,你们说好了谁管事再来和中国谈。

美国:你不能不让我拱火!你也不能真搂火!

中国:去你的!

2、对话全面停摆

在拜登上台之初,布林肯、沙利文还能在安克雷奇和杨洁篪、王毅对上话,后来布林肯-王毅、沙利文-杨洁篪继续对话,但舍曼作为美国国务院第二号人物,亲访中国的时候,只能在天津和谢峰对话,此外还要拉上克里以气候合作的名义打通关系。现在克里这条路断了,中国切断的包括气候合作。舍曼连天津也来不成了,只有在华盛顿见秦刚。

说起来,秦刚在驻美大使之前是外交部副部长,可能是中国大使里级别最高的。但很多年来,大使早就没有了“特命全权大使”的全权,只是个传话的,或者在当地搞公关的。秦刚这样与对方实质性对话,或许是新动向:要对话容易,你可以找我家大使,我也可以找你家大使,随叫随到。都是特命全权大使,就当特命全权大使用嘛,何必凡事都要拉上外长、副外长直接对话。

大使虚权化是现代通信发达的结果,凡事都可以马上汇报、请示,但久而久之,大使就只有传话功能了。如果这个趋势继续,大使实权化倒是个有意思的逆转。久违了。

估计大使的特命全权依然是有限的。如果双方只是老剧本重唱一遍,出动大使复读就够了,杨洁篪、王毅甚至谢峰都不用出动了。

3、中美对大使这个职务都很重视

中国驻美大使一直由外交部副部长出任,周文重、张业遂、崔天凯、秦刚都在出任驻美国大使前是外交部副部长。美国驻华大使比较多样,经常是政治任命,像骆家辉曾经是华盛顿州长,博卡斯曾经是民主党参议员,布兰斯塔德曾经是衣阿华州长,但现在的伯恩斯曾经是小布什时代的政治事务助理国务卿。

美国国务院的官位比较混乱。国务卿(Secretary of State)下,有副国务卿(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现在是温迪·舍曼就是;下面有一堆助理国务卿(Undersecretary of State),其中政治事务助理国务卿是“最大”的,其他还有公关、行政管理、经济、军控、人权等。

可能美国也意识到对话越来越困难,只有把大使当大使用才行了,只有具有相当级别和经验的职业外交官才压得住。

可能在中美对话越来越困难的现在,双方大使真的要当大使用了。只是舍曼和秦刚会谈上了,伯恩斯和谢峰还没有会谈上呢。但老剧本也好,新唱本也好,真要谈事的时候,大使能递个话:“头儿,那边好像真想谈事,提的几条有点意思呢,您看看?”

秦刚在华盛顿,舍曼叫了,没有理由不去。伯恩斯在北京,谢峰是不是见就要看有空没空了。看来这现在还没有什么真需要传的话。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