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引进外国技术,中国高铁也早晚会由集中动力演进到分散动力?

【本文来自《雅万高铁首批发运列车装船出海,系我国首次出口国外高铁列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ifac
  • 中华之星是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动力集中和动力分散的区别对于高铁应该是常识吧?

    因为铁道部选了引进动力分散技术跨越式发展,株机要到外国去开发市场的经历最近才有报道。

    所以说你也不能否认中国高铁能跨越式发展,引进外国的车是大大加快这一进程,继续按部就班动力集中路线下去会有今天的中国高铁?

集中动力相比分散动力是设计思想的落后,并不是具体技术细节的落后,两种技术并不是完全隔离的,也有相当的共通性,所以中国引进国外高铁技术之后,才那么快就吃透并可以向外输出。如果没有引进外国技术,中国高铁也早晚会由集中动力演进到分散动力,最大的可能是集中动力机车先运营,并开始研发分散动力,当然进程就会慢多了。客观评论,不要二极管思维。国内技术储备和引进国外技术,各有各的作用,对其中任何一方都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过分贬低。

中国汽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教训,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所谓引进技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是你得有那个能力去消化国外技术,二是老外哪会那么好心把技术毫无保留的交给你?关键的核心技术肯定不会教给你。高铁最开始引进技术的时候,作为合同里规定的技术转让的一个环节,日本公司派技术专家来中国机车工厂,连非核心技术的问题不愿意回答。

现在的中国高铁,是把自研技术、国外引进技术、后期改进技术,三者融汇贯通的结果,而不是国外技术的简单复制。比如最新的CR400系列车头流线造型不同于任何国外高铁,可不只是为了炫酷好看,而是在风洞里验证过的,比国外的车头造型风阻更小。再比如原引进车型的空调凸出在车顶上,既不好看也增加风阻,我们自己改进后卧进车厢内部,整列火车就完全是一条直线了,这个结构改变尺度可不小。又比如在东北地区冬季行驶会把积雪卷起来糊在车底形成冰壳,既影响列车安全,除冰作业又很麻烦,所以在车底增加了一个铝制挡雪板,既挡雪又导流。还有为了隔热和隔绝噪音,铝合金车厢壳体必须是双层的,两层之间的支撑结构国外都是采用直筋,我们是采用三角筋,结构强度大大增加。再有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的转向架,也有重大改进,具体我说不清楚,好像是涉及主动/半主动方式的改变。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