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世界死得最浪漫的国家,没有之一

作者| 三梅

来源 |  视觉志

  有人把这部电影称作国产影院寒冬期的暖阳。

  在2022年佳片如云的院线电影榜单中,它被打出了9.1的高分。

  抽出一个周末看完全片后,小视在今夜星星火影的街头,看懂了这9分,无关剧情。

500

500

  没有人可以忽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

  疫病,空难,战乱,和时时耳闻的社会新闻,让“死亡”在今天变成一个很鲜明的时代热词。

  我们像一群“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一样,奢侈地簇拥在疫情后的电影院里,看一场有关死亡的电影。

  看荧屏中的殡葬师入殓着苍白的遗体,像提前预知着人生无法逃避的尽头。

500

500

  电影里还原了殡葬师的工作:如遗容整理、抬棺、出殡、灵堂等

  今儿中元。

  街头马路边,有人的思念在阳间引路。

  《修行记》里写:“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

  中国人,死生大事。

  皇亲贵族,建陵寝墓葬,草芥流民,草席裹尸。

  死亡在人的一生中从不缺席,在这个时代下又如此具体和鲜明——

  中元节是时候认真讨论下属于中国人的死亡故事了。

  如果今夜你也有想念的人,那我把这篇文献给你。

500

500

  图源:网络。下同   

500

500

  中国人的死亡叙事

  我一直试图在影视里,寻找属于中国人的死亡叙事。

  不是伟大人物那种赞歌。

  我想找到是一些像烟灰般消散,却又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的生死。

  前段时间因《隐入尘烟》走入大众视线的乡村题材导演李睿珺,早期拍过这么一个荒诞的死亡题材电影——《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故事剧情特别简单,节奏甚至淡而枯燥。

  一个普通人暮年的影像却开始了。

500

500

  这是在一个干燥的夏末早秋,叶子露出了一点青黄的影子,老马和他的乡亲们静静坐在村头。

  他们是一群快和黄土融为一色的老头,老马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是一名出色的棺材手艺人。

  影片的一开始便是老马拿着画笔的手,细细为老友老曹,描绘着棺材上欲展翅的仙鹤。

500

500

  仙鹤在中国的传统丧葬语境里,有羽化西去,登西方极乐世界的寓意。

  在庄稼人固守的日子里,老马曾这样一笔一笔画着他的仙鹤,迎一个个故人长眠棺木。

  但村里突然下了这样的通知,为保护土地,不许土葬了,统一火葬。

  老马突然有了心事,他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孤身一人在儿女家间轮转。

  没有肥皂剧的狗血剧情,儿女也并非不孝,但老马终究和一群老伴们日日坐聚集在村头,

  等太阳落下,等夏去秋来,等各家孙儿唤家去吃饭,等孩子们转手。

  等揉皱的一生,大火一场。

500

500

  老曹死在不久前。

  家人偷偷埋了他甚至不敢吊唁,可老曹的坟还是被挖了出来火葬。

500

500

  老马选了一个午后,叫来了孙儿。

  他说,等仙鹤来湖边喝水时,人就能坐着仙鹤飞走咧。可是人一去世,就要被拉走火葬。

  孙子连忙安慰爷爷说:你不想去我就帮你藏起来好啦,他们就找不到你了。

  孩子只想爷爷开心。

500

500

  于是两个蹦蹦跳跳的孩子,一起在爷爷瘫坐的大树旁,亲手为爷爷挖了一个土坑:

  爷爷,挖好了,你藏进去吧。

500

500

  爷爷,我们不会告诉别人你藏在这的。

  “那你什么时候回家吃饭啊。”

500

500

  土一点点落在爷爷的脸上,渐渐堆成了一个沉默的山丘。

  孩子们手拉手蹦蹦跳跳的远去,只在最后的虚无里,听到远方模模糊糊传来爷爷一句话: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

500

500

  多么荒诞,残忍,却悲凉的剧情。

  西北一个最平常甚至有点迷信的农村老头,在一个午后消失了。

  这样的死亡是不值一提的。

  我却想到了早年间看到的一部被称作“喜剧”的公路电影,再次提到了了一个词:《叶落归根》。

500

500

  不知道你会不会注意到这样一群人——

  他们常出现在5点的城市街头和凌晨的夜路上,他们衣着寒酸土气、谈吐粗鄙,一看便知是来这座城市打工的民工。

  没人感兴趣他们从何而来,而其中一个人死去时,将往何去的故事却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500

  《叶落归根》

  这是赵本山演过最不好笑的喜剧。

  故事从一个对农民工的酒后胡言乱语开始。

  老赵和老刘是深圳某工地上的工友,在外打工都苦,两人每天收工后便聚在一起喝酒,是个酒搭子。

500

500

  在一次喝酒时,老赵自嘲地说道:“出门打工,就怕死在外面回不了家,按照我家农村的风俗,如果抛尸在外,下辈子就变孤魂野鬼了。”

  老刘涨红着脸,打着酒嗝的拍着胸脯说:“死了,我背也会把你背回去!”

500

500

  结果没过多久,老刘却真的在工地上突发脑溢血离世了。

  工地算了算人命价格,一条5000元,委托老赵全权“处理”老刘身后事。

  一场荒诞的“民工背尸返乡安葬”,就这么充满黑色喜剧地发生在了深圳至重庆的公路野道上。

500

500

  背着一具尸体,行走在道上,与死亡竞走,怎么看怎么荒诞。

  这是中国最早的公路片雏影,一路上,有江湖险恶,有世态炎凉,有形形色色的生人,亦有走投无路的向死。

  他在饭馆里假装往老赵嘴里灌酒,伪装成醉汉,一起去坐长途客车。

500

500

  晚上在一家挂着“停车吃饭”招牌的旅社落宿,半夜被偷走口袋里仅有的几百零钱。


500

500

  带着“兄弟”流亡的路上,还遇到了宰客的山珍野味店老板,被勒索之下,才发现工地老板发的5000丧葬费全是假币。

  卖命一场,成个笑话。

500

500

  身无分外还被黑店暴打一顿的老赵彻底走投无路,在一处僻静的林中空地挖个坑准备把老刘埋掉。

  镜头里,老赵一边哭一边烧着假钱,跟“兄弟”说:“只能把你埋在荒郊野外了,希望你下辈子翻身。”

500

500

  挖完自己躺了躺,觉得特舒服。躺在荒郊野外一个土坑里,旁边睡着背了一路的工友尸体的赵本山,说出了那句全片最殇的台词:

  “兄弟,咱们一起去享福吧!”

500

500

  故事的结尾,老赵被救了,老刘也没能葬回老家,而是被民警发现就地火葬。

  这个荒诞的故事结尾了,像一个编剧魔改的黑色死亡笑话。

  它却是改编自真人真实——2005年骇人听闻的民工千里背尸新闻,事发地点,正是人来人往的广州火车站。

500

  赵本山的角色原型是一个湖南老农民李绍为。老李背着的是被他带去福建打工的好兄弟老左。

  真实的故事,远比电影更残酷。

  李绍为和老左均是一个地方的庄稼汉,行情不好庄稼卖不上价,2004年冬天,年关将至,老李接到同村人从福建打来的邀工电话,说龙岩有个好差事缺人手,挖电缆沟,一天能挣六七十。

  李绍为就这样拉上老左,两人想着趁年节给家里挣点过年钱,于是揣着70块钱就出了门。

  直到被骗至龙岩乱石堆里的黑厂,以一天24块钱的低廉价格,出卖着昼夜不停的血汗。

  直到大厦崩塌,人死灯灭。

500

500

  电影里《叶落归根》里,老赵背尸一路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均有着现实原型。

  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里的微观标本。

  比如宋丹丹饰演的,在黑血站卖血供儿子读大学儿子却避而不见的拾荒女。拍摄期间,正是贵州官方整顿惊悚血站问题的时期。 

  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以民工死亡背尸的明线,触及了类似“空巢老人”、“民工欠薪”、“非法采血”、“收容所改救助站”、“三峡移民”等多种敏感社会问题。

  一个人背后,就是一种苦苦挣扎,却湮灭如烟的普通人的生与死。

500

500

  尘世谁不是赤手空拳活一场。

  他死了,他死在屋后的土里随白鹤而去,像土地一样粗粝而骄傲的灵魂也有权表达对生死的向往;

  他死了,他死在同伴千里践约的背上,像浮萍一样的人也值得被落叶归根,不做那孤魂野鬼。

  死死,亦生生。

500

500

  电影原型新闻报道图片 

  没有一个人的死亡,理所应当被遗忘。

  中国有9亿劳动年龄人口,像老马这样的农民约5亿,像赵本山饰演的农民工李绍为有2~3亿。

  他们构建成了一个庞大而沉默的群体,最真实的死亡叙事,都发生在最沉默的小人物处。

  没有人会去在意一个平庸且匮乏的生命是怎样死亡的,普通人的生与死,尊严与诉求消失在主流叙事之外,消音在宏大的时代赞歌之下。

  怎样生,决定不了;

  怎样死,小人物点亮了今夜回家的路,说这就是最高贵的人生大事。

  没有一个人的死亡,理所应当被遗忘。

  我不称之为残酷,我将这一切定义为浪漫——死亡是你我共同拥有的秘密。

  最晦气的死亡,承载着中国人最浪漫的情怀

500

  向死由生

  所有的死亡题材电影,最后都会落到一个不变的主题:

  向死由生。

  中国人对死亡有着比较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中国人有着全世界最严谨的死亡避讳和中式恐怖。

  “死”提起来总晦气,他们用“仙去”、“辞世”,避讳着阴阳那一道门。

  另一方面,死亡又热热闹闹的充斥在中国人的文化里,如此平常,明媚甚至可爱。

  我一直都认为,如果死亡必不可免。

  那中国一定是全世界死得最浪漫的国家,没有之一。

500

500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

  百般乐器,唢呐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

  网友们把这段话扩写了,改的非常有“中式死亡”的味道:

  “唢呐一响全剧终,曲一响,布一盖,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着一片白。棺一抬,土一埋,亲朋好友哭起来。

  初闻不知唢呐意,再闻以是棺中人。两耳不闻棺外事,一心只蹦黄泉迪。

  一路嗨到阎王殿,从此不恋人世间。

500

500

  早些年火遍全网的黑人抬棺。中国丧葬才是黑人抬棺鼻祖      

  在大热死亡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有这么一个设定:

  墨西哥的小镇,每年在亡灵节的这一天就会载歌载舞。万寿菊的花瓣,层层叠叠铺出橘色的桥梁。


  死去的亲人,就会随着生人的记忆而回来。

500

500

  设定很感人,但是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要按中国的传统,墨西哥亡界早就鬼满成患了。

  中国有种东西叫家谱。

  不止有家谱还有族谱,不止有族谱还有宗室祠堂。

  每次清明回家扫墓,都能看见厚厚一本族谱,祖宗多少代都给你记得清清楚楚。

500

500

  中国还有祖宗钱一说,

  还记得小时候,我跟着大人一起烧纸钱。

  大人说我们多烧一点,祖宗在那边才有钱花,祖宗有钱花才能保佑我们。

  搞得我每次都恨不得埋到火盘里,生怕我家祖宗在那头做不了款爷。

  中国人都是有家的人,祖宗升了天也是各家的老神仙。

  遗忘在中国,就发生不了。

500

500

  中国冥币走红国外    

  比起墨西哥的亡灵节,我觉得中国的清明更浪漫。

  如果说寻梦的主题是怀念。

  那么清明,才真的是向死由生。

  清明二字脱胎于古诗“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指的就是,春天到了,该出门走走了,借看先人玩儿去吧。

  于是我记忆里的每年清明,就变成了大人们买好纸花纸钱,孩子们在田野里蹦蹦跳跳。

  我们老家的风俗,是要在河边铲土然后捧在先人坟堆上,叫戴帽。

  我们不懂大人的悲伤,只是玩泥巴玩的兴起。

  但是春天的风拂过河边时,总觉得天气很好,祖宗也很温柔。

  然后感慨一句,中国人这是啥心胸啊。

  才能把祭祖扫墓和踏青春游这一悲一喜的两极,变成同一件事。

500

500

  中国的中元节,也很浪漫。

  不同于西方的万圣节与鬼同乐。中元更美,也更温情。

  有人曾经说:

  地道的中国人,在中元节,是不孤独的。

  这一天走在街道上,看到人们烧纸钱的身影。

  看见的不是恐怖,而是一张张映在火光里的,思念的脸。

  是母亲是妻子,是儿子是兄弟。

  你避之不及的鬼,都是其他人做梦都想见到的人。

  中元节烧纸钱,给了活着的人多大的安慰:

  在生死已隔的时候,还能为逝去的人做点儿事,让那些思念,多多少少还能够弥补。

500

500

  再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化里,能把死的遗憾、弥补和生的睿智和释然诠释的如此完美。

  就像中国丧葬传统里,人死了,亲友都会热热闹闹的扎彩色纸扎,像一个大型的艺术展——

500

500

  中国纸扎曾荣登巴黎设计展,被称最浪漫丧葬     

  所有的纸扎,都是单面的。无论正面做得多精致,背后都空空地露出竹架。

  这叫“有前无后”

  意思是东西烧完了,大家就不要回头,要向前看。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也要继续好好生活。

  这是中国人才能懂的细节,是比纸扎艺术性更动人的内涵。

  中国从来不缺少死亡教育。


  我们对生死的思考是如此慈悲,死亡这件事就永远有来处,也看得见豁达的归途。

500

500

  中式纸扎   

  在《人生大事》的影评里,有人写了这么一段话:

  “我以前从来不敢直视街头小巷的殡葬店,不敢听邻居家有过的哀乐声,甚至晚上会做噩梦。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大体会就是,我不再害怕关于死亡的一切了,我真心实意感受到了活着的温暖,和逝者的留恋和念想。”

  我希望不止是殡葬师的故事能搬上国产大屏幕。

  还有遗物处理师,纸扎制作人,临终关怀等多个和死亡相关的特殊职业。

  死的故事,说到底,是生的自白。

  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向死犹生,值得被看见。

  疫情至今,我们失去了很多人,也见证着太多死亡的发生。

  我们所以直面死亡教育,终究是为了在还活着的时候,能学会不那么遗憾。

  他们就像清明的风,中元的火。

  只要有人还在思念,它就存在。

500

500

  如果你也有曾失去的人。请擦干眼泪,明白死亡只是人生路上遇见的必经之事。

  不管有多少遗憾和伤痕,它终究到来,也最终过去,人生海海,生死一课。

  如果你也明白死亡才是一切故事的终点——那么在最终抵达的一路上,我们或许大可以先过好这一生。

  中元,我想你了。

  何夜入梦来?

  每时每刻,有人欢笑,有人离别,有人在平淡夜晚永恒失去此生挚爱。

  人生啊,除生生,死死,其余皆是擦伤。

  今晚的文章献给每一个终究离开的你我——

​2022中元夜,我们灿烂的活。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三梅

  微博: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