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复阳人员是安全的!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

  新冠感染者出院后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安全的,不应该被歧视。

  撰文 | 凌骏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7月26日,发表于期刊《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感染者复阳后,不太可能传播病毒,对于社区来说是安全的。

  这项研究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唐小平/李锋团队和广州国家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团队,联合广东疾控中心李艳/柯昌文团队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团队共同完成,分析了2021年837名Delta住院感染者出院后的复阳情况以及特征。

500

  病毒核酸载量降低了10万倍

  早在2020年初,新冠感染者康复后的“复阳”现象便时有发生。出于防疫考虑,直到最新的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依旧要求出院/舱的感染康复者继续进行7天的居家健康监测。

  根据此次的真实世界研究,至少对于Delta感染来说,复阳的几率确实不低。在累计837名境内、外确诊病例中,共有514人(61.4%)出现复阳,显著高于2020年早期毒株的情况(7.2%)。

  在77名本土复阳人员中,95%的人需要再经过21天才能实现病毒RNA检测阴性,45%的人需要至少42天。这表明对于Delta感染来说,病毒RNA的持久性显著延长。

  此外,经过统计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康复者是否会复阳,似乎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疫苗接种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并无太大关联,一些生物标志物检测也无明显差异,这意味着目前并没有太好的方式,可以用来判断哪些感染者具有较高的复阳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与住院阶段相比,复阳阶段的病毒核酸载量降低了10万-100万倍(Ct值增加16-19)。514名复阳人员中,有481名(93.6%)核酸检测Ct值≥30。

  *注:Ct值越高,代表病毒核酸载量越低,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Ct值>40才判定为“阴性”。

  密接259人,却从未

  引起任何传播事件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复阳患者的管理以核酸检测Ct值35为界,若Ct值≥35,则无需进行管理。而一旦小于35,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案判断。

  本次研究中,复阳患者出现核酸检测Ct值小于35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仍有一定传播病毒的风险?

500

  事实上,复阳人员大多数都是‘核酸阳性’,而不是‘病毒阳性’。他们体内残留的是一些病毒核酸片段,而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只有携带活病毒的感染者才能构成潜在的传播风险。

  对于Delta病毒感染,2022年3月发表于《自然·医学》的一篇论文发现,在鼻咽样本中,不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核酸片段的数量,是有传染性病毒颗粒的10万-1亿倍。但问题在于,目前的核酸检测并无法将“死病毒”与“活病毒”区分开。

  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培养的方法,试图从25份复阳人员的上呼吸道样本中培养出活的新冠病毒,但均告失败。其中,病毒载量最高的一份样本Ct值达25,但依旧没有发现活病毒。

  另外,通过真实世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有23例复阳人员曾在社区和259人发生了密切接触,但从未引发任何一起社区传播事件。

  最后,研究人员还评估了复阳可能带来的健康影响,发现虽然体内残留有病毒RNA,但康复趋势良好。在其中289例复阳人员中,只有16例出现了轻微的咳嗽、喉咙不适、疲倦等症状,这表明了病毒核酸复阳并未造成临床症状的加重,复阳人员无需再接收住院治疗。

  针对本次研究,中国病毒学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病毒学界”总结称:

  复阳核酸载量低,说明出院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是安全的,提到复阳的时候不能只提核酸阳性,而应该说明核酸Ct值,避免引起恐慌,新冠感染者出院后不应该被歧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