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来了,杭州湾还会远吗?

2月18日,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据统计,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世界三大湾区对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引领举足轻重。2017年统计数据,纽约湾区GDP规模达1.5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旧金山湾区的GDP规模达到8000亿美元,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东京湾区的GDP规模达1.3万亿美元,占日本经济总量三分之一左右;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人,GDP总量已突破10万亿人民币,超过旧金山湾区,逼近纽约湾区,经济增速更是三大湾区的2倍多。国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寄予厚望,希望其建设成世界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和全球知名城市群。

500

深圳南山后海

中国经过40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内部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外部由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全球化贸易环境形式严峻。通过城市群和大湾区的建设,可以优化空间布局,差异化城市定位,增强城市间分工合作、互联互通、协同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作为浙江人,我更关注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建设进展。环杭州湾大湾区的建设还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首先,规格不高,尚未得到中央明确的推动和支持。2017年6月,浙江省在党代会明确部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7月17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省委常委会议上再次明确表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湾区经济。2018年8月1日,浙江省政府决定成立浙江省大湾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袁家军担任组长。2017年7月12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应勇与来访的浙江省党政代表团举行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韩正表示上海将全面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推进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共同谋划推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目前看环杭州湾大湾区基本上是浙江省自拉自唱,后期上海逐步加入环杭州湾大湾区的规划,但并无实质性进展。相比之下,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央战略,由政治局常委韩正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及澳门特首崔世安均担任小组成员,规格非常高。其次,格局不大,影响力不够。根据现在的规划,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群,包括七个城市,即上海+浙江六市:杭州、嘉兴、宁波、湖州、绍兴、舟山。这个区域覆盖的人口规模、经济体量都不够大,未来的协同效应也不够强。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概念也需要重新定义,如果以杭州和浙江为中心,很难体现上海和江苏的地位与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以苏锡常为代表的,集体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以温州义乌为代表,民营经济为主题的浙江模式。江浙沪三地区域优势、经济结构,都有非常强的互补性。我认为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的规划,应该立足于长三角,以长三角城市群为蓝本,不仅仅局限于杭州湾,更应该覆盖长江入海口,打通江浙沪。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国土面积 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可以同步规划,互相依托。第三,如何推动。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的规划和建设,必然涉及到江浙沪三省市的协调,仅靠浙江省一己之力,难以有所作为。要想真正推动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提升到国家重要战略的高度,需要江浙沪三省市的负责人建立沟通机制,提出高屋建瓴的规划方案。现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江苏省委书记,对于江浙沪地区都非常了解,是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牵头人的不二人选。有意思的是,就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布第二天,2.19,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共同见证下,浙江省海港集团和上海港集团签署协议。相信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后续会有更多新的举措。未来,以城市群和大湾区为载体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才最集中、企业家精神最强、创新举措最多的两个地区,将来应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贸易中担任更为重要的角色。希望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的建设能尽早提

500

上日程,环杭州湾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比翼齐飞,成为全球城市群和大湾区的两颗明珠。长三角历史文化底蕴更为深厚

粤港澳与环杭州湾对比

环杭州湾大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分别基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其他分别为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而珠三角城市群是世界人口和面积最大的城市带。基础设施:港口,长三角有上海港(1)、舟山港(2);粤港澳有广州港(4)、深圳港(5)、香港维多利亚港(7)。(括号数字为世界排名)机场,长三角有上海浦东(2)、上海虹桥(7)、杭州萧山三大机场(10);粤港澳有广州白云(3)、深圳宝宝(5)、香港三大机场。(括号数字为中国机场排名)交通枢纽地位,上海、广州-深圳都是一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桥梁,杭州湾大桥,长36公里,曾保持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长55公里,投资1269亿,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融:长三角有上交所;粤港澳有深交所、港交所。香港更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人才:长三角是中国名校聚集地,教育资源优势突出。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都是C9高校。上海4个985,10个211,江苏2个985,11所211。广东只有2所985,4所211,不过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全球排名都比较高,而且人才国际化程度也比内地有优势。经济:广东GDP9.7万亿排名第一,江苏9.25万亿排名第二,浙江5.6万亿排名第4,上海3.2万亿排名11。香港GDP为2万亿左右。GDP上万亿的城市有,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全国百强县更有是近7成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国际化:香港是全球知名的自由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201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全球第二,全球最受欢迎旅游城市榜首(连续8年),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连续24年),美国政治外交双月刊《外交政策》和著名国际咨询公司A.T. Kearney推出全球化指数排名,香港高居第二。上海有“东方巴黎”的美誉,曾被称作“远东第一大都市”,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提出了“卓越的全球城市”目标和定位。香港和上海也是中国对接世界的桥头堡。中国其他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编制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世界城市名册2018》),香港(3Alpha+)、上海(6Alpha+)、广州(27Alpha),深圳(55Alpha-)、杭州(75Beta+)、南京(94Beta)都进入了世界前100.问题与困难:中国的省与省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行政壁垒,如何建立超越省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跨省的协作,是建设环杭州湾大湾区(长三角大湾区)的关键所在。粤港澳大湾区更为复杂,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独立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复杂局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探索,不仅对于中国的国际化合作有重要的示范价值,也可以进一步解决香港经济发展动力不错和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有利于香港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