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生和本院医生同岗同酬,是大势所趋吗?

  任何性质的规培生待遇都向本院职工看齐,会有其他医院跟上吗?

  撰文| 李不空

  来源“医学界”公众号

  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一项改革举措,引发业界广泛讨论。

  根据医院官方公众号消息,自2022年8月起,将全面实施临床学生/学员基本奖和绩效奖同岗同酬制度。

  具体包括:

  基本奖:目前在职员工基本奖金的额度为3000元/人(如当月有一半以上的工作日请假未上岗,须扣除全月的基本奖金),参与临床轮转的学生和学员将同等发放。

  绩效奖:轮转科室根据学生/学员的培训年级、岗位胜任情况,考核其岗位水平。根据科室对该岗位的绩效奖分配原则、及当月的效益情况来发放,使各类学生/学员的绩效奖达到同年资本院住院医师的绩效奖水平。

  年终奖:2022年2月年终奖已向学生和学员同等额度发放。

  涵盖范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招收的委培住院医师、自主培训住院医师、委培专科医师;

  轮转本院其他科室(非人事所在科室)的本院住院医师和本院专科医师;

  学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二级学科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

  简而言之,任何性质的规培医生都将在待遇方面向本院职工看齐。此消息迅速受到了医生群体关注,仅笔者的朋友圈就见过不下20次的转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方表示,同岗同酬制度,是覆盖各个方面的同岗同酬,包括基本奖、绩效奖和年终奖。在相同科室的相同岗位上参与临床工作,要收获同等的劳动报酬,这是医院对临床轮转的学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真正认同。

  随着监管趋严,近几年社会规培的待遇有了显著提高,在一些盈利能力强的医院确实可以实现接近本院住院医师的薪酬。但把专硕规培待遇提到如此高的,在笔者的印象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该是第一个。

  长期以来,专硕规培待遇差几乎成了业界共识,尽管相关群体抱怨声不断,但并未掀起太多的波澜。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既是医生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在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的激励和诱惑下,就算倒给钱也不乏愿意入坑者。

  基于此,针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改革的意见成两级分化状态。

  广大专硕规培自然是举双手赞同,他们基本都处于23岁—26岁这个年龄段,成家立业的压力也摆在眼前,有提高待遇的机会谁都不愿意错过。

  “干活的时候是医生,分钱的时候是学生。”这句话在专硕圈里广为流传。

  山东地区三甲医院的专硕小陈告诉笔者,目前医院的运转极度依赖规培生,部分主治医生可以连续几个月不碰电脑,把写病例的活儿全分给手下的专硕。有些胆子大的带教甚至会将夜班全权交给学生处理,自己回家睡觉。

  “所以我百分百支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改革,待遇是一方面,更多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受到认可和尊重。”

  对于这种说法,一位北京的主治医师老孙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不否认部分带教存在剥削学生的行为,我也赞同在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专硕适当补贴,但个人认为,北大人民医院的做法有些过于激进了。”

  她认为,绝大多数专硕规培根本做不到与本院医生“同岗同工”,在这种情况下强推“同酬”会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试想下,你是一个带教,本职工作之外还肩负着教学培训任务,如果学员闯祸了还要你担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带教和学员的待遇相差不大,这合理吗?”

  笔者认为,现实情况确实如此,在此次改革中,大家将更多的关注度给了“同酬”,却忽略了背后的“同岗同工”才是真正的基础。正如孙医生所言,公平是相对的,必须站在更宏观的角度评判,否则将会顾此失彼,最终得不偿失。

  北大人民医院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层面,其新政中明确提出将对学员的岗位胜任情况进行考核。不过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后续落地情况如何还有观望。

  那么抛开公平性不谈,这次改革是否在全国具有普适性。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暂时还没有。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央财政每年的拨款并不足以支撑规培医生的待遇发放,其缺口还需要靠地方财政和医院收益补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身处首都,又附属于中国最顶尖大学,仅这两个的条件就充分说明其本身不具备可复制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医院无需做出改变,在和一位医改专家交流时他透露道,规培并轨制度的实施给具备资质的医院每年省下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拿出其中一部分给专硕并不会给医院造成太大的经营压力。

  这本质上或许是观念问题。社会规培也好,专硕规培也罢,在本质上并不被视为真正的医生。就像山东的小孙说得那样,待遇是一方面,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尊重。

  理性分析,北大人民医院的“同岗同酬”改革也许很难推进,更别提广泛推广。但它像一个“信号”,在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对于中国医学界来说,何尝不件好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