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尤伦斯看展,发现这个叫李松松的艺术家很不对劲

8月7日,有网友发微博爆料,称朋友在尤伦斯看展,发现一个叫李松松的艺术家很不对劲↓↓

500

图一这幅名叫《六人》的油画,其实取材自日本的神风队。

500

500

李松松过往的作品也被指屡屡“碰瓷”政治事件、敏感的历史话题,或者是争议人物。

比如说下面这个系列,名字叫《走狗》↓↓

500

500

500

500

(这里还想举更多例子,他的作品倒是可以发出来,但是原照片发出来是会被全网查删的程度)

施佬的微博也揭露了:

2009年的这副《大投降》,画的是1987年驾机叛变逃台的刘志远。

500

百度百科介绍,李松松是“炙手可热的青年艺术家”。

500

从一些艺术网站整理其作品拍卖记录看,似乎确实如此↓↓

500

这里跳转进入原网页

2018年,某媒体对他有过关注和介绍,报道的标题是《“修正”主义李松松:不顺从,要破坏》。

摘录其中的一些句子和段落如下↓↓

他根正苗红,科班出身,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之后做了几年设计,回过头再做职业画家。

……

对李松松作品的评论,多年来集中在公共图像、历史记忆、政治事件这几个关键语词。像策展人冯博一所说,李松松的艺术作品大都是从图像到处理图像给予展开的,他的创作一直在探讨公共图像与绘画、装置之间转化的关系问题。这些图像、装置作品的题材,基本上是有关中国或世界的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摄影照片或文字报道,而对这些图像、文字资源的指向性利用上,则是来源于他儿时对这类视觉记忆感受,以及对过往历史的当下思考与表达。

……

“李松松在对自己感兴趣的图像资源的利用上,没有做过多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价值判断,而是在视觉上将感受到的客观、朴素、直接的力量转化到他的创作之中;同时,他又有意拉开了原本和摹本互为图像的间隔距离,以及各种可能发生什么的想象空间。这种转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记忆的视角,也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记忆认同的方式。呈现了艺术家李松松与前几代艺术家的差异”,冯博一说。

生于1973年的李松松是没有太多代际特征的一种艺术家。他的绘画被人贴上了记忆和历史的标签,但事实上,他并不像上一代艺术家,对历史记忆有气质沉重的追索。而他的好玩,又多过玩世。

500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