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芯片“茅台”ADI,价格开始跳水

500

继“凉凉”的ST、TI之后,最近现货市场的另一个品牌频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最近的文章底下,惊现“TI 救不救不知道,但ADI很缺”的观点,有人直接在留言中以秒杀市场价出货ADI,还有读者想看ADI的行情。

现货市场有信号显示,一向“抗跌”的ADI芯片也开始出现部分型号价格跳水的行情。

500

反差之所以存在,主要是2020年ADI、美信(现已被ADI收购)也在现货市场出现了涨价,由于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各地停工停产,供不应求,个别用于医疗产品的型号价格翻倍,“涨幅赶超房价”,高价也买不到货的情况异常的多。

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早期疫情突然搅动供需平衡的影响逐步平息,今年以ST、TI为代表的芯片品牌在现货市场遭受需求遇冷、降价抛货的尴尬局面。

ADI与TI同为模拟芯片巨头,其去年还在紧缺的芯片,到了最近几个月行情也明显不如从前。大量的到货,像是夏天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更把奄奄一息的现货市场的需求几乎扑得精光。ADI不缺了吗?真实现状如何?如何看待ADI当下的行情?本文将试图带您了解:

ADI 不缺了?技术壁垒太高

ADI 现货市场价格变化

内卷的ADI 现货市场

01 

缺不缺

ADI 说了算

对于国内市场来说,ADI紧缺与否根本上取决于ADI的技术壁垒,事实上,ADI在高端工业料、汽车料的地位无可撼动。难道全球模拟芯片领域的老大TI 没有位置了吗?当然不是。

要和模拟芯片老大TI 拼数量,ADI还是太年轻。在某全球分销平台上,TI 以8万6千多的芯片种类数量,大幅碾压ADI 4万5千多的数量。

如果被动元件是农夫山泉,那么DC/DC就是酒。要和TI 在电源管理IC上面比试,ADI可能还是差了点,更何况TI 今年第一季度突破70%的毛利率登顶,模拟芯片依旧是TI 独步天下的“现金牛”。

作为行业老二,ADI的路线恰恰在于“精”,其高端芯片因此被冠以模拟芯片界的“茅台”称号。从高端产品占比、信号链产品的技术性来看,ADI其实走在了前面。

首先ADI在研发投入上不惜下重本,2021年研发投入约 13 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 17.7%,TI 研发投入近16 亿美元,仅占当年营收的 8.5%。ADI还通过砸钱并购凌特、美信等,拓宽新领域,持续提高其在模拟芯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ADI 2021年最终用途应用的模拟销售额分别为工业 (50%)、汽车 (21%)、通信 (15%) 和消费 (14%)。而TI 2021年工业(41%)和汽车(21%)销售占其收入的62%,低于ADI 工业与汽车70%以上的占比。

与下游应用相对应,ADI的客户工业、汽车、医疗类的企业一抓一大把,资本雄厚,不少是各自行业内的顶尖企业,高技术性要求B2B的定制化服务,2019年ADI 高达87%的营业收入都来源于B2B市场,用户粘性极强。

模拟芯片分为信号链产品和电源类产品,ADI在信号链这一亩三分地中拔得头筹,在数据转换器方面更是领先多年。有人曾比喻,如果把造普通芯片比作造飞机,那么造高性能ADC芯片就是造航母,对工艺、性能、可靠性要求极高,难度甚大。

安信证券报告显示,2021年的ADC市场上,TI、ADI和Maxim三家公司占领了国内高速高精度ADC/DAC市场的95%以上。其中ADI 占有率约为58%,远高于TI 约25%的占有率。根据 Databeans 统计,高端 ADC 芯片的单价是低端 ADC 芯片的数倍,如高速率 ADC 占总出货量不到 10%,但占据行业接近 50%的销售额。

高冷是ADI区别于多数模拟芯片企业的底色。信号链芯片相较于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更为复杂,有着较高的毛利水平。作为数据转换器领头羊,ADI 2011年-2019年其毛利率维持在65%左右,相当强劲。

不过,ADI IDM模式下的晶圆产能并不占优势,2021年ADI 晶圆代工自产比例约为45%,对于外部晶圆厂的依赖度较高。

500

另一方面,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对信号处理(包括速度、精度、噪音等)的需求急速增长,对ADC的芯片需求持续上一台阶,而国内难以内做到像ST 的消费类MCU那样大范围替换,因此从短期来看,ADI 的高性能模拟芯片在现货市场上即便经历周期与波折,但需求大势、不可替代性仍占上风。

02 

ADI现货市场价格变化:

价格跳水vs居高不下

和此前ST、TI的芯片行情一样,ADI目前的市场行情同样低迷。最直观的现象便是代理与终端手中大量到货,面对相当批量的芯片,终端不提货,甚至为了缓解压货开始抛货,造成大量的现货流入市场,不同程度冲击了ADI的现货市场价格。

据Quiksol 7月现货市场报告,ADI有很多物料价格直接下降到巅峰时期的一半以下,价格大跳水,如OP2177ARMZ,短短一周时间经历拿不到货到终端放出一批货,价格从10美金左右降至3美金左右(截至发稿已经降至12-13元)。

ADI 跌价夸张的芯片基本经历了价格疯涨的高溢价阶段。如接口隔离IC(如ADMx、ADUMx)的代理货源推到市场,价格跳水多。

不过,相比其他品牌,ADI其实极少有涨价疯狂的型号。至于ADI在市场上的个别高价芯片,其“LT系列涨得就比较厉害”,一位熟悉ADI市场的朋友告诉我们。

LT系列(Power by Linear)主要来自于ADI早年收购的高端模拟芯片强手Linear,由Linear擅长的电源产品(约占85%)和ADI的定制化产品(约15%)强强联合,在工业、汽车和通信领域打得一手好拳。

这类芯片涨价幅度大,价格下跌后仍然居于高位:

Linear的汽车料行情依旧火热,LTC6813HLWE-1#3ZZTRPBF、LTC6994HS6-1#TRPBF价格非常高依然一货难求,前者(去年低至60元)涨至至100多元,后者(常态价约10元)涨至500元左右;

用于仪表的LT1964ES5-BYP,从300多元降价至100多元,但对比7块多的常态价仍处于高位。

需求低迷下,除了LT系列,ADUM打头的数字隔离器、ADM打头的接口、AD5系列和AD7系列等价格基本远超过正常市场价,价格居高不下:

AD5290YRMZ10-R7常态价约13元,从5月3000元的四位数价格暴跌至120元左右;

ADUM1200ARZ-RL7常态价约9元,从4月的100元跌至18元左右;

热搜型号ADUM1201ARZ(接口和隔离,工业和汽车)常态价4-6元,目前在13元左右;

AD8657ARMZ-R7,目前在50元左右,去年10月以前还是9元左右的单价。

以上僵持不下的市场价也体现了ADI 汽车类、工业类等高端芯片依旧缺货的状态。此前Quiksol表示,ADI的交期仍然很长,绝大部分交期会在一年以上,部分会拉长到80周甚至90周,意味着可能近一年ADI的缺货都无法大规模缓解。

03 

频繁比价,高价无市

内卷的ADI现货市场

上游交期紧张,持续紧缺,然而从下游现货市场的反馈来看,高价无市、频繁比价正在发生。专用料需求冷淡,观望情绪为主,在货比三家的影响下,通用料价格更是持续下跌。

去年,医疗设备的采购肖女士还苦于ADI的一颗数字隔离器ADUM6000ARWZ。这颗芯片当时缺货涨价严重,从40多元一路涨价。“9月底还是400多元,错过了,国庆后一百一百地涨价,最终涨至700多,后面干脆没货不保价,我们只好买期货。”经历一年的备货,ADI的芯片通过各个渠道到货,现如今他们对ADI的需求实际不多了。

做芯片销售的小吴表示,ADI的需求有一些,只是相对4月底目前比较冷淡,就连工业类客户的需求也少得可怜,还有些客户一直在观望市场的行情,都不备货了。

在过去两年多的行情中,ADI的表现一向坚挺,从今年4月开始,ADI整体需求开始走弱。5月,ADI 热门物料ADUM、ADG、AD7、AD8持续高流通,但LTC部分电源管理IC价格走低,ADI整体交期相对一季度有延长迹象。到了6月,ADI需求下跌的情况更加明显。

“价格起伏很正常,现在的情况是货多量少。”部分型号价格大跳水、供过于求、市场需求转淡,是当前ADI市场行情的主旋律。小吴接触的ADI 型号价格不至于集体跳水,“通用料出现了货物积压过多,导致价格持续下调,至于价格一下子跳水的很少。”

模拟芯片的通用料应用于通信类、消费类、工业类等多个场景中,设计及性能参数不会特定适配于专一应用。产品类型一般包括信号链路的放大器和比较器、通用接口芯片、信号转换器ADC/DAC及电源管理芯片等。不过,全球模拟芯片市场通用类占比低于专用类,2021年为40%(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份额相当),其余专用模拟芯片占比60%,主要用于通信、汽车和工业领域。

通用料由于市场需求量大、流动性大,进而库存量大,因此价格容易受需求变动影响,下跌较快。小吴还表示,“客户知道原厂、代理商都有大量到货,现货市场没了机会,价格一天天地掉 ,从代理商出来的老板都说这几个月生意特别难做,内卷的不行。”

今年经营ADI的商家整体变得有些吃力,一方面客户下单的速度和频率降低,另一方面终端客户还在试探摸底价,大多会持续观望一段时间,希望以最有利的成本价拿下。

不过也有老司机们认为,一旦市场恢复热度,价格有可能又迎来一波大涨。根据原厂、代理的回复,ADI的交期要比以往拉长,而有些流通高,目前原厂无法交货的芯片,缺货之后价格又会被“炒”上去。

04 

结语

今年5月,全球正值地缘政治与供应链中断等不利局面,ADI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却放出乐观预期——这些不稳定因素都阻挡不了ADI 以产能增加和持续预订的势头进入下半年。

芯片市场迎来低潮,模拟芯片更长的生命周期为TI、ADI、Skyworks等大厂赋予了更低的风险系数。专攻汽车、工业类芯片的ADI ,因其优越的技术和产品线优势,在汽车、工业、医疗等市场获得了长期的稳定需求,市场价更为坚挺,也难怪成了芯片从业者和投资者眼中的“抗跌首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