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之前关于豆瓣的话题,已经讨论过一些。

其实豆瓣作为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影评网站,用户数量也很多,所以呈现的面貌也比较复杂,并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

但我们看问题要看关键,要搞清楚豆瓣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任何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不要听那啥只是提供一个平台,那些评论都是用户发出来的,不代表同意其言论这些鬼话。

豆瓣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媒体,但是作为电影评论网站,性质也类似,它会聚集什么样的核心用户,对什么样的内容最感兴趣,绝不可能是自发产生,肯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控,努力让其往某个方向发展。

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豆瓣背后所追求的东西,它最感兴趣,它最想表达的,它最想影响更多用户,让更多人接受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样的。

应该说,豆瓣在网站运营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多年来它确实是国内最成功的电影评论网站。

豆瓣上的影评,有很多写得也蛮有价值,作为同行,说实话我看得还蛮多。咱们虽然要反对豆瓣,但是对于豆瓣的优点还是要客观看待,更是要了解豆瓣的特点。

经过我这么多年的观察,我的感觉,豆瓣的深度用户,如果要给他们弄一张画像,大概是一种混合了精英主义的傲慢;同时带点向往西方“自由主义”,由此对于大政府和权威天生带点反感,大概是这么一群人。

如果再加一点的话,就是豆瓣深度用户一般都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当然,大家想想,在05年左右那会,就已经看过很多西方文艺电影,基本上都是接受了良好教育,自视比普通平民百姓在思想认识上高出一个层次,多少有点高高在上的这种心理优越。

后期被吸引进豆瓣,并且是深度用户的这群人,总体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下面我给大家具体解释解释这3个关键词:精英主义、自由主义、优越感。

关于精英主义,最初豆瓣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网站,那个时候喜欢豆瓣的用户,确实很多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视野开阔,有着广泛阅片量。

豆瓣后来所呈现出的那种过分推崇艺术电影,非常喜欢文艺片,鄙视商业电影尤其是动作片和喜剧片,这些特点,正是来源于这种精英主义。

相信只要对豆瓣有所了解的人,对豆瓣的这个标签都很熟悉。咱们看豆瓣每年的榜单,就能很清楚地感受到这种特色。

它会专门列出每年的非院线电影榜单,每年最佳冷门电影榜单等等。

500

精英主义和大众相对应,自持为精英主义的人,他们往往认为大众是愚昧的,需要精英主义来引导。他们认为大众喜欢的很多流行文化这些玩意,基本没有价值,或者说只有娱乐价值,没有深刻内涵。

很多豆瓣深度用户,特别喜欢一本书,大家都知道的,叫《乌合之众》。

500

豆瓣之所以如此推崇这些冷门非院线电影,和这个心理很有关系。

当然也有一些豆瓣用户是走火入魔了,在他们眼里,只有冷门的,反大众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还有一些人呢,本身可能并不具有精英主义的素质,但是特别喜欢表现出与众不同,所以有点装逼过度,通常我们说豆瓣装逼犯,就是这类人。

这群人的极端代表曾经闹出了一个笑话,就是把一个并不存在的电影捧上了天,就是著名的《即使变成甲壳虫卡夫卡也进不去城堡》

500

这类人群在豆瓣深度用户里面到底占多少比例,不好估计,但这群人特别热衷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在豆瓣用户中影响力并不小。

然后说说“自由主义”。

其实“自由主义”这个词,我自己也感觉不是太合适,但一时也找不到其它更恰当的表达,姑且用之。简单地说,豆瓣很多用户有一种心理,就是比较反对权威,反对集体主义,反对一切让他们觉得束缚的玩意,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如果说精英主义者喜欢《乌合之众》,那么好自由主义的人,一般喜欢《1984》。

500

不过话说回来,很多喜欢这本书的人,可能根本也没搞懂它,甚至也没有看完过。

总之呢,大家都懂的,我们国家,以及传统的东方文化,从孔子的《论语》那会开始,就比较讲究秩序,古代还特别强调尊卑,强调集体,强调权威。

相对来说,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个人主义。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简单点说,前者是大政府主义,最好什么事都要管起来;后者是小政府主义,最好什么事都不要管,让每个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当然这么说有点太简单化了,但大概是这么回事儿。

我在之前的帖子《大麻合法化,禁酒令、禁枪和中西文化差异》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7947&s=fwckhfbt

里面谈到过这两种文化思维的区别。

其实也不能说哪一种更好,都是不同的社会发展状态,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国情。

这个有点扯远了,咱们回过来说,豆瓣的很多深度用户呢,其实都具有这种,就是比较欣赏西方那种“自由主义”的文化倾向。

所以他们处处觉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更正确,他们天生就不喜欢某些东西。有时候这种想法甚至也不能说就完全是错,但就是,怎么说呢......

反正这基本是豆瓣深度用户会对《战狼2》,会对《流浪地球》,会对吴京产生这么多敌视心理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根本就不喜欢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

豆瓣电影top250里面,排名第一的国产片是《霸王别姬》,排名第2的是《大话西游》,排名第3的是《活着》。

500

这都是有原因的。

诚然,这3部电影都是非常优秀的电影,这个咱们不说。但是很多豆瓣深度用户极度推崇,有一些不可明说的东西,大家都明白,《霸王别姬》提到了文革;《活着》说到了大跃进,至于《大话西游》,它是解构主义和反对权威的典型代表。

同样是喜欢一部电影,咱们看到的是某个东西,豆瓣深度用户看到的是另外一个东西。

就比如《我不是药神》,豆瓣也非常推崇这部国产电影,之前还有好多豆瓣支持者拿这几个电影作为反对豆瓣崇洋媚外的证据。

500

其实,咱们是被《我不是药神》里面那种情感打动,有些豆瓣用户是看到了反体制。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总的来说呢,豆瓣的深度用户,就是这种精英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混合物。搞清楚了这些情况,才能明白豆瓣用户在电影评论上的倾向性和喜好。

最后,咱们再说说很多豆瓣深度用户的优越感。

这个,其实是和精英主义有很大联系,这一点不算是豆瓣资深用户的根本特征,而是他们的某种外在表现。

简单地说,很多豆瓣资深用户都有这种想法,他们感觉就好像艺术博物馆看油画,很多人只能看看热闹;或者是古典音乐欣赏,或者其它类似的这些阳春白雪的艺术吧,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门槛,并不是人人都能跨过去。

当然,我不是说所有喜欢古典油画、古典音乐的人都会如此啊。那些真正懂艺术的人,反而更宽容,更知道自己的不足,恰恰是那些半瓶子水的人,最喜欢晃荡。

豆瓣很多人群啊,就是觉得他们懂这个,电影,艺术,大众根本就不懂,只会看娱乐电影,只会看打打杀杀的玩意,都是低俗文化,所以他们特别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优越感。

这就是我对豆瓣深度用户的全部理解了。如果还要加一句的话,就是我感觉很多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读艺术,读文学这些专业,有点排斥理工科的,我也不能说文科生这个词,毕竟我其实也是一个文科生......

大家觉得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