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不了牺牲两个沿海城市”出发,说说我对“民意不可违”的理解。

昨天白天,我的城市里各处都有市民拍下解放军的大八轮、两栖突击车和各种其他军用车辆通过城市道路乃至海滩进行机动的画面,可惜我却在出差去2000多公里外另一个城市的路上,懊恼着“作为本地人居然得通过网络而不能亲眼看解放军的雄姿”,不断地转发图片、小视频到各个微信群,尤其是有台湾朋友的群里,告诉他们“这个车从下海到开上金门滩头不要十分钟”“这个车火控一流,水上射击很准”“看看车辆班组、载员的眼神!那是多坚定!”。那些台湾朋友一开始都默不作声,或者说几句类似于“拜托,给点正面的新闻”“就是喊一喊啦,以前喊了那么多年也没有动作”这样的话,使得微信群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我在本地的朋友们、各种本地群里的群友们,都在期待昨天能够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虽然一旦有战事我们就必然身处前线,但是所有人都认为,战时的管控再难也难不过新冠封城,解放军都来了,难道还有什么好怕的?在过去的几年里因为国家强大所建立的信心和被美国打压的气愤促使我们迫切地想要立刻、马上看到解放军以雷霆之势完成收复台湾的大业,顺便反手狠狠甩美国人一个耳光。

夜里,我终于在佩洛西的飞机刚调转航向飞往台湾的时候到达了出差中转地的机场,上了一辆当地师傅开的出租车。师傅非常健谈,他问了我的来处,自然而然地就说到了“听说马上要打仗”这个话题。他说:“我觉得全国人民都想着必须要打一仗,要证明我们的强大,不能处处被美国人欺负”。当时我就感慨,这可不就是决策层所说“民意不可违”的最朴素印证吗~然后师傅又说:“我听说高层这一次下定了决心要打,大不了牺牲两个沿海城市,经济倒退几年,也比受窝囊要好。”听到这个话我先是下意识地赞同了他的表达,过了一会儿隐约觉得有点不对,仔细想想——如果牺牲两个沿海城市,那我的城市可不就是妥妥地在牺牲名单的头几个里面嘛,那我提前给家里屯的一点东西不知道够不够?于是我马上掏出手机准备下个当日送达的订单,一边划着屏幕一边听师傅继续说:“你看这几年啊物价上涨那么多,娃娃随便上个补习班一节课就得一百五我要不是背着贷款嘛怎么会出来开这个怂出租”于是我就笑了,师傅的思路真是跳跃啊,前一句还是国家大事,后一句就是个人生活。然后我旧把网购软件关了——佩洛西顶多一小时后到台湾上空,如果真的要开火,我那个订单的货大概率是送不到家里的。

后面的事情各位都知道了,解放军并没有激烈的动作,那“正在穿越台湾海峡”的苏35战机满载着整个微信朋友圈的瞩目也没有横穿台岛的实锤。朋友们都在说“洗洗睡吧明天还要上班”,我也放下手机去洗澡,一边洗一边又想起出租车师傅的话来:“大不了牺牲两个沿海城市”。在持续了一整天的关注与激动过后,在因为佩洛西居然能够降落在台北而引发的深切失望过后,我问自己: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的市民,“明天还要上班”,或者“明天就要牺牲”,除了是我自己应该考虑的个人、家庭问题之外,是否也是决策层会考虑的问题?也许在决策层的考虑中,昨天一整天,跟我一样先是激动又是失望的全国人民所形成的“民意不可违”,并不单纯只是表现为“不惜一战,大不了牺牲”这一个方面。

牺牲本身不是目的,我觉得牺牲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让所有类似于“物价上涨很多”“生活不好过”之类的“个人问题”能够安安稳稳地被解决,让“洗洗睡吧明天还要上班”的丧气变成“明天上班能赚更多钱”的昂扬。看着照片、视频里面解放军车辆上捆绑的行囊,完全是真正的临战状态,他们一定早就准备好坦然面对可能的牺牲,那么他们背后的意志,难道会害怕牺牲吗?然而,如果昨天就开启这样的牺牲,除了能够顺应“立刻开战拿下台湾的民意”以外,是否在决策层看来并不一定是最符合国家、人民利益的牺牲呢?

到了现在,也许各位的朋友圈里仍然能看到一堆“怂了”“没底线”“咩”之类的奚落、嘲讽,但在我看来,或许我们不需要一个戏剧化的“历史时刻”来证明自己见证了历史,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历史,而一步一步从历史中走过来的中华民族,也不会因为小小虫豸乱飞而打乱自己的步伐。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万岁。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