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面對佩洛西事件

​這一局,有些地方我看得懂,有些地方看不懂

佩洛西到訪當天,專機落地前,台灣多個機關網站,包含「總統府」,遭駭客攻擊,官網癱瘓,一度無法顯示。另傳出大陸海關緊急暫停台灣一百多家食品商進口。

隔天,台鐵某車站的大螢幕以及便利商店的電視顯示:老巫婆竄訪台灣,是對祖國主權的嚴重挑戰;那些積極迎接的人,終將受到人民的審判;同種同族的血親關係割捨不段;偉大華夏終將統一!

由於沒聽見解放軍戰機在上空的呼嘯聲,因此以上這些網攻事件,也僅增添了少許的危機感。台灣民眾習慣了類似事件的雷大雨小,社會沒有出現任何騷動。統派團體與獨派團體雖聚眾在佩洛西下榻酒店抗議與反抗議,但人數不多,僅具象徵性質。

同理,3天圍台軍演,台灣老百姓照常無感,在砲彈落下前,沒多少人真信兵兇戰危。股市反應最誠實,佩洛西落地前,當天台股重挫234點,落地後,隔天上漲29點。

不贊成,也不阻擋,不示弱,也不示強

事件的真實烈度與大陸官方的強硬措辭不相稱,這一點我看得懂,估計對岸將聲量調到最大,意在遏阻佩洛西落地,而不是真想攤牌。關於此,美媒這幾天不斷放出不具名的官方消息,評估中國不至於對美方動手,事後得到印證。

也由此解釋了拜登從「不贊成」佩洛西此行,到「不阻擋」的關鍵轉折。

大陸民眾當然會感到預期落空,畢竟官民的抗議聲都已空前宏亮,輿論也沙盤推演了許多強度頗高的因應方案,但佩洛西仍是來去自如,甚至預告何時落地,還沒找什麼奇葩理由「迫降」,大剌剌地就這麼抵台了。

想看懂北京這一次的處理方式,或許得先從美國角度看:佩洛西訪台有沒有挽救民主黨選情?

很顯然,沒有。親民主黨媒體多對佩洛西此行表達反對,台灣當局也完全沒有炒作此事,拜登政府至少做到了「不示弱」,也「不示強」。因此雖對民主黨選情並沒有幫助,也不至於出現傷害。

要做到這一點,必然需要中方的配合。換言之,目前的節奏,應是中美經過密集磋商的的結果。只是,北京會因此受到民眾的質疑,這一點是我看不懂的,3天圍台軍演是否足以平息民憤?

如果後續缺乏明顯的反製作為,中國似乎沒有做到「不示弱」。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民進黨也並未因此挽救其低靡的選情,這對台獨而言畢竟是歷史時刻,但擅長文宣的民進黨,並未如往昔那般強調歷史感,一舉扭轉選舉頹勢。不過,由於主要在野黨也一致歡迎佩洛西,因此民進黨雖沒有加分,也沒有減分。

然而,若對岸為達到「不示弱」的目標,持續對台加強施壓,那麼民進黨就有了翻身的槓桿。

這就是台灣問題難的地方。只要大陸顧慮台灣民意,就無法在台灣問題上取得中美博奕的優勢,因此美方當然不可能不打台灣牌。我說過,除非於此遭到一次重創,否則美方不會放棄探索,而且會食髓知味,步步進逼。

事實是,美方並未因佩洛西的莽動而遭到重創。關鍵則是,中方有沒有透過這次事件,有效遏阻美國與其他國家的反華勢力竄訪台灣?

擺在眼前的是,英國下議院也即將組團來台,對策是什麼?

美國人給的線索

大陸有與論指出,在台海問題上,兩岸才是主要矛盾,中美是次要矛盾。這我也看不懂,台灣問題,說到底不就是中美問題嗎?讓台灣不敢挺而走險的最佳方式,不是製約美國嗎?這畫風一轉,我就看不懂了。

建議這麼看,解決台灣問題,不一定要從兩岸關係上著手,因為終究,這還是中美博奕的一環,講白了,中方就是要讓美方不敢打台灣牌,這才是最大利益。

如何制止美方打台灣牌?方法也很多,而美國人給出了具體線索。

知名時評人托馬斯.佛里曼在「紐約時報」發了篇文章,痛批佩洛西訪台「無比魯莽」,「不負責任」。這位大咖可是親民主黨,而且還很反華的意見領袖,這次根據什麼理由「逆風」?

佛里曼的邏輯是,美國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削弱俄羅斯,需要中國幫忙—— 不提供俄國軍援—— 而佩洛西的自私之舉,恐惹惱中國,進一步推升中俄關係。眼下,俄羅斯正因西方源源不絕提供先進武器給烏克蘭而陷入苦戰,勝利在望,絕不能為個別政客而打亂這盤棋。

佛里曼並透露,這就是最近中美領袖通話的重要「共識」,至少他的消息來源這麼說。此外,佛里曼還強調拜登與澤倫斯基的矛盾愈來愈大,若不及早打趴俄羅斯,美國的鉅額支出都將打水漂。總之,對美國而言,目前局勢很不穩定,實不需要佩洛西攪局。

也就是說,制止美方打台灣牌的最佳方式,就是踩美國痛腳,佩洛西訪台,中方也可找個大咖訪俄。有些時候,不要怕爭議,就怕沒爭議。

不會有中國人將佩洛西訪台視為個人行為吧?說拜登無法制止裴洛西訪台,就是個笑話,美國總統有一籃子工具可阻止議長莽動,在外交領域,現實主義掛帥,哪來「尊重國會」的民主風度?

因此,若中方沒藉這次機會踩美國痛腳,佛里曼恐大失所望,連他的話語權都被削弱了。還有許多其他反對佩洛西訪台的專家學者,這次若讓他們失望,下次中國就少了「美國煞車皮」了。

主動權在誰手上?

大陸還有些輿論,個人不敢苟同。

王文院長認為中美還不到攤牌的時候,這我認同,不過,在台灣問題上主張應採取「後發制人」的路線,在理性與情感上,我都無法接受。

講個小故事。昨天看美劇,有個小橋段很有意思:甲遊說乙在酒吧玩一個小遊戲,桌面上放一張百元美鈔,乙的手掌放在鈔票正上方5-10公分處,甲的手掌放在乙手掌正上方5-10公分處,比賽看誰先摸到鈔票,輸的請喝酒。條件是,甲動作了,乙才能動作。

乙覺得自己手掌距離鈔票比較近,而且甲若想摸到鈔票,除了距離較遠,還得繞過乙的手掌,因此必贏,於是就答應了。

結果甲贏了。為什麼呢?因為甲有主動權,處於被動的乙,哪怕是一眨眼的分心,都能確保甲的速度比乙快。

主動權是關鍵。

在台灣問題上,美方明顯是主動的一方,中方往往被動接招,這是事實,不需要自欺。成語是「先發制人」,俗語是「後發制於人」。所謂「後發制人」雖也存在,但屬特例。

誠然,中美貿易戰是「後發制人」的經典案例,但請注意後發制人的基本條件:不是被動方防禦得當,就是主動方錯判情勢。此兩者至少要有一個成立,才能成功後發制人。

在台灣問題上,中方能確保自身防禦得當,或美方次次錯判情勢嗎?從「切香腸策略」的角度來看,事實是,「一中政策」遭到美方掏空,其他反華國家也依樣畫葫蘆,這在「佩洛西訪台」事件上看得最清楚,至少美方並沒有錯判情勢。

在台灣問題上,王院長認為台灣反正永遠跑不了,因此完全有後發制人的條件。直說吧,這「台灣反正跑不了」,是台灣統派最討厭的概念。

據此一再拖延,台灣統派恐怕都看不到統一那一天。你溫溫吞吞,我抱憾終生。

建議這麼看,台灣問題是中國最大的傷口,而且還在對手最方便攻擊的部位,傷口是長在自己身上,當然不會跑到別人身上。重點是,這傷口還不斷流血,並無法有效防禦對手往這傷口不斷攻擊。

要掌握主動,就不能消極被動,如上所述,就算難以從兩岸問題上全然轉向積極,也要從其他地方踩美國痛腳,以作為在台灣問題上的最佳防禦,否則所有反華勢力都會接連自由航行,自由落地,並自由揚長而去。

不能讓美國「兩眼活」

完全明白在中美博奕裡,中方下的是圍棋,而台灣問題足以擾亂整個棋面,阻礙目前乘勝追擊的局,因此上策是不妄動。然而,你不動,敵動,對中方而言,台灣問題是「一目誠甘死」。

宋人黃庭堅有一圍棋名句:湘東一目誠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湘東」是指在南朝「侯景之亂」時起兵討伐的湘東王蕭繹,「一目」是指蕭繹自小一眼失明,只剩一眼明。

圍棋的「兩眼活」,意思是要有兩個棋眼,方能在棋盤中生存發展,才算活棋,只有一個棋眼的那一方,就是死棋。

目即眼,黃庭堅在與友人下圍棋時,只剩一個棋眼,雖是輸局,但還不願認輸,所以說,雖「湘東一目誠甘死」,但「天下中分尚可持」。僅剩一個棋眼誠然會輸,但形成共存的局面還是可能的,條件就是讓對方也只剩「一目」,求個「雙活」。

中美博奕,對中方而言,「一個中國」政策就是要求美國不再將台灣問題視為「棋眼」,雙方只要少了這個棋眼,彼此就都只剩「單眼」,形成一個可以共存的棋面,這就叫做「雙活」。

換言之,佩洛西訪台,就是重開了台灣這個「棋眼」,違背了一個中國政策。中國當然無法接受己方僅「一目」,美方卻睜「兩眼」的處境,勢必要想辦法讓美方也只剩「單眼」,彼此才能重回共存狀態。

結語

可以理解現在大陸輿論正在解釋中國在此事件上的實質推進,但仍希望各方盡量擺事實,誠實面對,探討「遏止反華勢力竄訪台灣」的目的有沒有達到?下次類似事件的對策又是什麼?

文末,拋一個大哉問:要在天下大亂前實現統一,或是天下大亂後?

對美國而言,世界走向多極化,告別單一霸權時代,就是天下大亂,因此他們正想方設法,想讓勢所必然的「天下大亂」朝著美國的意願發展。換言之,天下大亂不見得完全按照中方的意願發展,那該在什麼時間點實現統一呢?

本文就在這裡留下懸念,望諸君集思。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