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隆精神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于7月26日成功访华,这是中方在北京冬奥会后首次接待外国元首,彰显两国战略互信高水平。

访问取得一系列成果。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之一,是双方同意确立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打造发展中大国互利共赢的典范、共同发展的样板、南南合作的先锋。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旗帜,既与《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精神”等体现的中国和平外交理念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67年前,在印尼著名城市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政府代表,首次在没有西方参与下,商讨如何抵制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保卫和平、发展经济、促进合作等重大议题。周恩来总理领衔的中国代表团,不惧暗杀威胁,坚持应邀与会,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印尼等国通力合作,推动大会达成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确立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为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发挥了历史性作用,树立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丰碑。

斗转星移60余载,人类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旧的西方殖民体系虽土崩瓦解,但天下仍不太平。一些人身体进入21世纪,但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冷战思维、强权政治、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霸权主义的幽灵仍在游荡。万隆会议确立的主权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目标,仍未全面实现。

另一方面,世界已进入“觉醒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一批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深刻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版图,国际关系民主化日益深入人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无人可以阻挡。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确定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提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全球安全等重大倡议,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开辟具体路径。

中国外交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同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人类进步事业,充分发挥了负责任大国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响应。近年来,中国先后同东盟、非洲、拉美、中亚、太平洋岛国、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等地区国家,宣布建立命运共同体。此次中国同印尼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是双方为增进人类共同福祉而做出的最新努力。

面对疫情延宕、地缘政治动荡等多重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取得进展,为拉紧各国友谊纽带,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共同发展繁荣,注入了宝贵正能量。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从万隆精神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从来不是“独行侠”,而是着眼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大合唱”。随着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乐章将越来越响亮。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