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外媒,学翻译,应常想一二

500

出品 | 外宣微记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全文请申请授权      

午间读英国老牌杂志Spectator7月23日一篇文章(谈“新加坡模式the Singapore model”),文内有句话“含译量”极高,文刀君忍不住停下来,一顿胡思乱想。请看:

The triple-whammy of Covid, Vladimir Putin and rising trade barriers has plunged the world into conditions last see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之所以说“含译量”极高,因为这短短一句话让文刀君想到时政话语英译中的好几个知识点。

由“triple-whammy”想到其胞弟“double whammy”。

double whammy: a combination of two usually adverse forces, circumstances, or effects (Merriam Webster)

由释义可知,“triple/double whammy”就是中文时政文章里常见的“叠加”二字。比如前段时间审译的一句话:

俄乌冲突叠加世纪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

这句话可以译为: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hit hard by the double whammy of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 and a pandemic unseen in a century.

同理,把Spectator文章中那句话翻译成中文,可以这样表达:

新冠疫情、俄乌战争(以Vladimir Putin代指)以及日益高筑的贸易壁垒等因素叠加,世界陷入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处境。

“plunge (the world) into”也是非常有用的一个短语。

官方文件曾多次说: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遇到这三个“蒙”,译者千万不要蒙。如果你看到官方译文,会发现译文所用词汇不会超过大学英语六级的难度。

The country endured intense humiliation, the people were subjected to great pain, and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plunged into darkness.

词汇都不难,关键是要学以致用。

有读者在合集#外刊品读与翻译学习中留言:读外媒,记了一大堆词语笔记,汉译英实战时就蒙圈。

文刀君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常想一二”的训练,知识总是悬空。加之实践机会少,知识总是“过眼”不“过脑”。

越是实践机会少,阅读中越是应该常常停下来想一想:

这句英文用中文怎么表达?

如此翻译是否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外媒对一个简单词的应用是否突破了你的现有认知?

外媒文章首先是新闻报道或者时事评论,其次才是你的阅读理解训练材料,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去报道,开篇会下笔吗?开篇几句话能写利索吗?

如此训练,貌似道阻且长,实则是通向“学以致用”的捷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