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步战”其实分三种,你知道么?

在昨天开始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北方工业展示了一种以VT-4底盘为基础设计的重型步兵战车,型号据称是VN-50,战斗全重达到了空前(在我国设计的步兵战车中)的50吨。该车有很多贴心设计,装有12千瓦的空调,可以确保车内乘员载员不会在中东酷热的天气下快速丧失作战能力(这可真不是因为石油国家的老爷兵们太娇气,中东这种天气谁也受不了,如果步兵不得不把自己挂到车外当“人肉装甲”,那再强的装甲也没有意义了),同时车尾还安装了两挺遥控12.7毫米机枪,还有一个很独特的“摆动式”设计,可以把机枪摆动到“舷”外,以取得更好的侧向和一点点正面射界。

这样的设计,看起来就很“战锤40K”……

500

500

想象一下两侧机枪摆出来的样子,就很……战锤40K……

基本来说,VN-50可能是第一种贯彻“步兵战车拥有与主战坦克同等防护力”概念的重型步兵战车,当然,这个要求也很特别。

要说和它有相似设计的,除了以色列“雌虎”步兵战车,还有就是俄罗斯T-15重型步兵战车了。当然,这些战车,笔者给它们安了个分类,叫做“步兵坦克”……类似的,乌克兰也有研制多种以T-64、T-72底盘为基础的步兵战车, 有的甚至还保留了125毫米滑膛炮的炮塔。但概念上,这些战车的特点都是:

和主战坦克相同的装甲、以将步兵运送到战场为主要任务,步兵在战场上仍然靠自己去作战,战车则提供火力和装甲支援。

500

当然,其实以色列的“雌虎”和VN-50概念更像,它们都是要将步兵送到抵近目标附近的地方,然后步兵自己去完成最后的攻击,战车在此期间提供火力支援

而T-15更多的是继承更早的BMP-T坦克支援车的设计概念。

说起来,BMP-T和T-15和“雌虎”、VN-50的设计概念完全不同。“雌虎”和VN-50强调的还是将步兵送到战场上,然后步兵徒步去作战,战车来提供支援,而BMP-5、T-15,实际上是“以战车取代步兵”,它们是作为主战坦克的支援力量的面貌出现,防护力和坦克相同,但更强调攻击步兵在战场环境下所需要攻击的目标,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的步兵战车伴随坦克作战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可以说,它们才是真正的苏联“步兵乘车作战”概念的体现——毕竟早年的“步兵乘车作战”中,其实步兵只有一个射击孔能向外开枪,这效能,和BMP-T的两门30毫米炮相比反而是远远不及的。

500

为了应付阿富汗游击队,改装了增强装甲防护力的BMP-2D步兵战车

其实大家当然也了解,前几天施老、炮霸、海魂衫小哥阿怡也都写到的一个话题,就是我国自己采购的59重步战到底啥样。

最近,听到相关企业的一位老兄说,其实重型步战,不一定真要搭载步兵,或者说步兵不一定要下车……

如果这位哥们说的真的就是59式坦克改重步战的话,那么可以说,其实在重型步兵战车这个问题上,我国真的是“全面开花”了。

因为除了前面提到的,“新时代的袋鼠”、“彻底乘车作战的步兵”两种“重型步兵战车”,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重型步兵战车”,就是以德国KF-41,中国VN-17为代表的主流派,其实是这些战车是“传统步兵战车+重型装甲”。传说中我国的新型重型步兵战车则是以15式轻型坦克底盘为基础,在性能上又要比VN-17有提高,尤其是采用中口径埋头弹火炮,在火力上也比VN-17的30毫米链式炮高一个档次了。

500

500

其实类似KF-41、VN-17这种战车才是未来重型步兵战车的主流

500

库尔干-25某种意义上也是俄罗斯的“重型步兵战车”(战斗全重比BMP-1\2\3都要大)

既然我们给重步战定了这三种分类,那么今天我就来说说59式坦克改重步战会不会是一个中国此前都没有过的新设计,就是苏联式的“取代步兵的战车”——下午开脑洞的时候,养鸡说这叫“重型步兵战斗火车”出站了……呵呵

回顾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在阿富汗吃饱了BMP-2装甲防护力不足的亏——阿富汗人用12.7毫米机枪、40火箭筒等武器,经常能够在伏击战中将充当运输车队“保安”的BMP-2打得人仰马翻,尤其是因为BMP系列过于低矮的设计,在长途行军中苏联步兵通常都会坐在车顶,那就更是容易被杀伤了。

所以苏联当时首先的第一反应是弄除了BMP-2D,也就是给BMP-2全身外面糊了一层钢板,这样一来至少对轻武器射击的防护力是强了不少(能抵挡7.62毫米钢芯穿甲弹或者远距离上的12.7毫米钢芯弹,当然碰上中国特色的12.7毫米钨芯弹近距离连续射击还是得跪)——但其实也就是个心理安慰,如果碰上火箭筒依然药丸。

当然BMP-2D还有一个改进是在炮塔上加装了一门30毫米榴弹发射器,有装甲盒保护。

大家都知道苏联时代的战术强调猛冲猛打,坦克部队要高速冲击,而BMP-1\2的设计任务是伴随坦克一起冲锋,步兵可以不下车直接从射击孔向外开枪来压制敌人的反坦克武器射手,也可以在低速行驶间下车冲击,等过了敌人的阵地,再在低速行进间上车继续乘车作战。这种战术我军传统的步兵战车也是继承的。

500

782工程样车

500

781工程样车

500

注意侧面的“炮廓”实际上是供两名“载员”操作7.62机枪向两侧射击的窗口

BMP-3战车在乘车作战方面比前辈更胜一筹,在车体前面增加了两挺7.62毫米机枪,在载员乘车作战的时候可以操纵这两挺机枪对外开火。同时它多样化的武器也具有更强的压制能力。某种程度上这样的设计也是对BMP-2D设计思路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而这条路上苏联当然还可以走得更远——这就是BMP-T的前身,781和782工程了。这两种战车在1987年开始,在车里雅宾斯克进行了试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T-72坦克底盘为基础,对车体进行了改装,改变了首上装甲的设计,采用了大厚度的首上装甲,同时大幅度增强车体侧面防护,在翼子板上方增加了很多东西,前面左右两侧各装一具30毫米水冷自动榴弹发射器。

区别在于,781工程的炮塔是上安装的是BMP-3战车的武器系统,也就是100毫米低压炮+30毫米炮+并列机枪,而车体内还设有两名载员步兵的座位(其实并不下车作战),这两人一人操纵一挺7.62毫米机枪,车体侧面有两个可以向两侧开火的机枪射孔,让他们向外开火。按设计,该车可以“同时和6个目标交战”(两个榴弹发射器各一个目标,两挺机枪各一个,30炮和100炮各一个……)

而与它进行对比实验的782工程,则是有两个可以独立旋转的30毫米炮塔,其中右侧的炮塔侧面可装2枚反坦克导弹,它的车体前面也有榴弹发射器,不过没有侧面的机枪。

500

787工程样车,炮塔左右两侧各有一门30炮,一挺12.7毫米机枪和6管57毫米火箭

500

格罗兹尼之战实在是打得俄军肉痛无比,为此研制的新型武器自然也是针对巷战环境做到极限

在这两种战车测试的基础上,车里雅宾斯克坦克厂又在1996年开发出了代号“787”工程的一种原型车, 该车采用T-72AV底盘,甚至还保留了它的炮塔,不过取消了125毫米主炮,换成了炮塔左右各一门30毫米机关炮,两门炮都有一挺并列12.7毫米机枪,同时在炮的外侧又加装了一组57毫米火箭弹发射器,这种车还被赋予了“毒蛇”的绰号——不用说,这是针对车臣战争的应急设计。

不过最终它并未走上车臣战场,只是在库宾卡试验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尽管这种车辆的设计上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似乎也完全可以拉到战场上去发挥一下价值,但由于车里雅宾斯克厂的人事变迁,以及该厂和俄罗斯军方相关官员的关系等等非技术性的因素(可悲的是,这些因素在90年代基本决定了俄罗斯军事工业各个厂家的生死),最终该项目无疾而终。而同期车里雅宾斯克推出的T-80UM3“黑鹰”也没能赢得俄军的青睐,最终该厂退出了装甲车辆设计生产,专心制造拖拉机去了。

但从1987年开始“取代步兵的战车”的研制却没有因此停止,相关工作由乌拉尔车辆厂继续,并在1999年结出了BMP-T战车,后来又发展到了今天的T-15重型步兵战车。

其实,某种意义上说,78X系列工程和后来的BMP-T、T-15,可以说是多炮塔坦克设计思路在21世纪的复活,它的本质是让坦克在突破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对付各个方向上除了坦克之外的敌方威胁,包括且不限于步兵、反坦克导弹、各种轻型装甲车辆,碉堡,乃至特定环境下对付直升机。

500

500

俄罗斯也有用T-55底盘改的“重步战”,BTR-T实际上载员也就4人,车内十分拥挤

500

“取代步兵的战车”BMP-T……

500

所以俄罗斯也有用BTR-T改造成坦克支援车的计划

当然,这种性能,其实是为主战坦克“分忧”,让它们可以更好的专心执行打击敌方坦克和战场上难以摧毁的中型目标的任务。同时这种重型战车最有效的作战环境,则是巷战,它的防护力足以无视大部分在巷战中可能遭遇的敌方反坦克火力,而同时它的火力和观察能力没有死角,不管敌人是利用楼顶、地下室、下水道……从各个角度出来都会有至少一双眼睛能看到他们,同时火力也可以迅速的发扬到他们头上……

当然,“坦克支援车”并不能真正取代步兵,它所谓的“取代步兵”只是在“某种特殊环境下”,“某种意义上”而言……

但是这种装备对于我军来说,却有其意义。因为我军要面临在时间极其有限环境下迅速突击夺占城市要地的任务,比如对东南沿海岛屿的登陆作战中,就要面临号称准备“把首府化为格罗兹尼”的割据武装的抵抗。在这种环境下,使用类似BMP-T的城镇巷战装甲车辆,自有其意义。而这次的采购要求,也正是来自东部战区,东部战区的主要对手是谁,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

而这种战车, 在现代语境下,也一样可以称为“重型步兵战车”——毕竟T-15也是重步兵战车嘛。

500

T-15重型步兵战车

而且这也就可以解释很多问题,比如炮霸之前提到的,以59式改步兵战车存在着乘坐舒适性太差,使用方便性糟糕,日常使用维护不便等等问题。而如果这种战车是一种“巷战步兵坦克”,那么这些问题就相对而言没有那么严重了。

在现代条件下, 取消59式坦克的炮塔,在车体内安排5名乘员(比如其中2名是“步兵”……),然后车顶上安装一个装30毫米炮的遥控炮塔,视情况像781工程那样,装几个遥控操作的35毫米榴弹和12.7毫米机枪的遥控武器站……都是现成的装备,但在巷战环境下, 这些武器将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至于防护性的问题,车上可以安装主动防御系统来“过滤”敌方的反坦克导弹、火箭筒之类的武器,而台军本身又很少有装备能够击穿59式坦克(哪怕是侧面)的动能弹药(基本上只有坦克,当然未来会有装30毫米链炮的“云豹”,但这门炮并不能击穿披挂一定附加装甲的59式坦克侧面),那么这种战车的防护力实际上是相当够用。

500

我军的59改重步战可能会采用多个遥控武器站和炮塔的组合,装备大量的榴弹发射器、机枪武器,作为一种巷战攻坚战车使用

500

毕竟解放军也在朱日和进行了无数次“格罗兹尼式巷战”了,对于这样的作战需要什么武器,和俄军得出相似的结论也是完全可能的不是么?

总体来说,59式“重型步兵战车”如果是这个样子,那么它的用途就是减少我军士兵在巷战中所面对的风险,快速粉碎敌方严密设防和利用“格罗兹尼式巷战”拖延时间的幻想。

这或许也是近年来朱日和检验性演习中得到过检验的结论之一——毕竟在演习中进攻模拟东南沿海某城市的立交路口、主要街道的城市战也是演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演习会带来我军城市作战理论的快速发展,而俄罗斯在格罗兹尼巷战中所发展出来的主要的对应装备,那不就是BMP-T和T-15吗?

所以,未来我军真正的重步战,和59式“重步战”可能就不是一回事儿了哦。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