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德合拍的电影《朗读者》看艺术是怎样散布谎言的

最近整理硬盘中一些老片子,但看了此片感觉不好,琢磨一下后才发现其问题所在,而且从这一点上讲看原著小说也是一样的,其实都反映了德国人对自己二战中罪行反思的一股不正之风,实在是不吐不快。

故事里编造前集中营党卫军工作人员和15岁男孩的情感故事的目的就是想说:那些在战争中犯下那么多惨绝人寰罪行的人其实都是身不由己,都是些有正常情感的人,如果是其他人在那种情况下也会那样做的。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任何一个有正常人性的人如果是做了那种工作,即使是在战争法律重压之下被迫做得,都不会像那个女人那么无动于衷的。

就拿我们身边的十年动乱做例子,其实那时并不是像现在文艺作品描写的那样全国人民都陷入到造反的疯狂当中,很多正直的人很快就看出了门道而采取了敷衍应付的态度,以至于有一段时间要郑重其事地批判所谓的“逍遥派”,而那些闹得欢的人往往也不是出于革命激情,是另有所图的。

一般舆论都说日本人不反思二战的罪行而德国人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但单就电影艺术方面看,就可以发现其实德国人也是在千方百计地绕着弯子为自己推脱,这也是为什么《辛德勒的名单》和《朗读者》这类电影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而真正深刻反省自己民族劣根性的电影是极少的,这和日本是一样的。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手法确实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即使是在中国,几乎所以评论都是一片叫好声,很多人都感觉很难评判谁是谁非了。

用这种高明的艺术来搞宣传确实有着触目惊心的效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