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业工业化,中国人的餐桌就不会有当前的丰富,中国农民就没有当前的增收渠道

【本文来自《工业化生产,尤其是对于食品而言,质与量不可兼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没有工业化,您猜自己一年能吃到几次鸡?没有工业化,您猜寿光的蔬菜还能不能供应全国?物美价廉多得是,十块钱一块还送酸梅汤的正新鸡排,与农村自养八九个月的走地鸡做出来的鸡排,对吃下它它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鸡香不香与鸡本身的营养基本无关,但鸡的工业化大大促进了低收入人群的营养水平提升;西红柿只要熟了,口感如何与它本身营养关系不大,但西红柿的工业化大大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没有农业工业化,中国人的餐桌就不会有当前的丰富,中国农民就没有当前的增收渠道,甚至中国都不可能守住主粮产量自给自足的底线。

至于有机食品也好,雪糕刺客也罢,您可以认为它们都是智商税,然而它们不过是庞大的农业、食品业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哪怕坏到天上去,也不会改变市场上物美价廉的产品占大多数的事实。您用它们当例子,完全不妥当。

中国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不支持人人交得起智商税,社会制度也不支持资本肆意掌控民生,这样庞大的力量决定了物美价廉才是主流。您的观点,说得严重点是危言耸听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