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临床论文、非原创性创新……疟原虫是如何“治愈”癌症的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2月14日,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研究项目组在广州中科蓝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发出通知表示:疟原虫免疫疗法治疗晚期癌症临床研究招募志愿者名额已满。有媒体记录了报名的火爆:百余人汇集相关医院填写志愿报名表。

同时,有自媒体撰文表示,中科蓝华的控股股东、上市公司蓝盾股份其间股价大涨,按照2月13日股价计算,共套现1.2亿元。

一个科学演说引发了社会、经济的巨大波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陈小平也因为这次演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基于观察性研究公布结论、没有发表相关临床论文、并非原创性创新……带着这些“硬伤”,陈小平就急于在镁光灯下展示“观察性研究”结果,就好比看到狼的影子就大喊“狼来了”。这有违科学家求真、探索的精神,也枉顾进一步揭示可能机理、数据化地衡量致病性的职责。

基于观察性研究

就能发布“暗示性”结论吗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公开数据显示,疟原虫免疫疗法相关的3个临床研究均为观察性研究。

500

500

观察性研究,是用回顾性方式将临床工作中现有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而临床试验性研究是研究者有事先假设和试验设计,按照要求操作实施,最终得出某种新的干预措施是否有效和安全。相较于临床试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适用于发现前的寻找线索,并不进行干预,甚至不能称之为疗法。

基于观察性研究的初步结果,陈小平在公众平台上通过演说的方式声称疟原虫免疫疗法可以治疗癌症,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秘书长史晋海博士表示:在国际医药产品研究领域广泛接受的临床研究实践中,“观察性研究”是特指医学研究工作者只做观察,没有给与任何特定的干预性治疗(如新药物)的一类研究。如果患者接受注入疟原虫等非常规治疗方法,则不应当列入“观察性研究”。如果以观察性研究申请注册,而行干预性治疗(如疟原虫输入)验证之实,不仅违背临床试验申请初衷,也不合规,不合法。

史晋海认为:医师要有医德,科学家也自然应有“科德”,从事生命科学和医药产品研究的科学家则必须兼而有之。作为一个科学家,利用中央电视台就这样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观察性研究”,给出‘暗示性’结论,至少是没有科学家应有的严谨和基本训练。

“其发表的是一些非临床论文。”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王小宁表示,相关演说有些渲染。观察性研究之后、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探求机理等研究活动,在获得足够的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之后,再开启真正的临床试验性研究,刊登临床论文或公诸于世才是负责任的行为。而没有临床论文,意味着没有经过投稿、审稿过程的“沙里淘金”,难以评判该研究能否经受住审稿人的质询、质疑。

合法合规?

业内观点不一

“起码应该有相应的实验证明疟原虫被引入治疗不会危及患者。”史晋海说。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也发表言论认为,对于群体来说,疟原虫免疫疗法造成疟疾病人后,有通过蚊子传染给其他人的潜在可能,有直接危险。

中科蓝华的网站上显示疟原虫免疫疗法的流程为:咨询、评估、接种、治疗期、灭虫、灭虫后检查、随访。但灭虫方法是否有效仍然令人存疑。

虽然陈小平声称用于治疗癌症的间日疟原虫,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疟原虫。但有分析表示,灭虫这一步仍旧有安全性风险,此类疟原虫更易于潜伏,治疗不当会有3个月到1年,甚至2年的潜伏期,而青蒿素治疗间日疟是消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潜伏的疟原虫却在在肝细胞内。

“有明确致病性的疗法很难通过伦理审查,并被批准临床。”史晋海说。

王小宁认为,合规的临床试验应该由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拿到临床批件。记者并未在CDE网站上检索到相关临床试验的信息公示。

目前普遍认为的该试验合规的依据为:有伦理审查报告、在正规医院进行、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注册号。

500

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实质是非赢利注册机构。非赢利组织的注册与行政部门的批准不同,前者更侧重于信息采集。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也显示,其旨在通过公开试验数据,提高临床试验的管理水平和质量,通过信息采集,避免试验重复。中心要求申请注册的临床试验研究均需提供伦理审查批件复印件、提交研究计划书全文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网站显示:“研究计划书和知情同意书只限于用于我们在预审时了解注册研究的设计,以及该研究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会公开。”可以理解为,中心只敦促规范性,但不对其专业上的可行性进行审核。中心相关单位的专家也表示:“中心只具有注册职能,并不会对前来注册的试验进行审评。”

是原创研究成果?

创新性受到质疑

“利用感染性病原(细菌或寄生虫等)抗原性激活人体的非特异和特异性免疫系统治疗癌症。这样的思路在医学和科学界早有之,如卡介苗(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治疗癌症。”史晋海认为,为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所使用的病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才能应用于临床试验。

例如,将疟原虫进行遗传改造,让它丧失致病能力,再进行利用;再例如通过基础研究,找到疟原虫能够激发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真正机理,再创新利用方法……

在中科蓝华的网站上,这样介绍疟原虫免疫疗法的原理:(疟原虫)激活NK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可以非特异性地杀灭一部分疟原虫和、一部分肿瘤细胞,进而释放出肿瘤抗原……

事实上,2017年国外研究人员曾从疟原虫体内分离出一种称为VAR2CSA的蛋白质,通过对VAR2SCA进行结构改造,疟疾蛋白质药物组合显著延长了膀胱癌小鼠的生存期。研究发布在影响因子10.476的荷兰学术期刊《EUROPEAN UROLOGY》上。此类研究更易于形成药物,避免疟原虫直接施用于人体带来的危险甚至社会危害。

而对于陈小平团队的研究,多位学者表示,疟原虫蛋白为什么激活NK细胞?什么样的信号传导让NK细胞被激活,释放细胞因子。这些涉及到细胞反应的生命活动机理,完全未知,项目组就忙于进行临床试验,置患者生命健康于不顾,有违医德和药物科学评审的基本原则。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