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艺术院校不再录取签有经纪公司的已出道艺人,剧团同理,要编制就得全约留下

专业院校和专业院团这几年出现了双轨制现象,以前所谓“双轨制”是指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下,会出现很多灰色地带,一些人利用资源差、信息差、价格差牟利。

很长一段时间,有事业编制,那就不要下海经商;

你想要安稳的工作就放弃可能高收入的机会;

你想自由想闯一下那你就放弃编制离开单位……

这三十年基本是这样的状况,我身边的朋友,大都从体制内出来了,绝大多数过得都挺好;留在体制内的,也很泰然自若,都是有失有得,各取所需。但,近年来,发现体制内的管理看上去严了,而有些文艺团体反倒管理松了,可以跨在体制内外占两边的好处,有能力有本事的当然愿意跨着,说到底,是管理的问题。

艺术院校,大一大二学生就被经纪公司签了,有的上学前就有经纪公司,学生怎么管理?

我今天认真研究了《教育法》的修订稿,发现对于高校学生能否签约经纪公司没有限制,相关管理权交给学校了,依我看,需要这些专业院校做出明确规定:签有经纪公司的不予录取,录取后不得签任何商业机构,把这四年管起来。

专业院团也应该做出明确规定,签有经纪公司的一个不要,要编制,那就是剧院的人,全约就在剧院。

这种规定一旦明确,你要签约做爱豆,那你就别上中戏北电,你要进院团拿编制,那就把全约给剧院,剧院是你的经纪人。

甘蔗没有两头甜的。

院校和院团本身要硬气起来,要有主体意识。这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宣传主管部门下决心。

PS:

我在好几年前就一直在说一个问题,我们行业主体、主流出现了问题,流量明星、小鲜肉,他们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可以拿很高的片酬,有很多粉丝,这都没问题。

但,行业主流——国家项目、重大题材、大导演你们会不会坚持专业标准?

国家级奖项,能不能坚持标准?

专业院校,专业院团,能不能坚持标准?

如果不能,那就是在资本面前在商业风潮面前坍塌了。

如果有一天,国家项目、重大题材、大导演也去追逐流量明星、小鲜肉,那就糟了,专业院校、专业院团也去追逐流量,那就完了,说明行业垮了。但是,但是(很重要),不是靠我们行业自身,居然是靠政府,靠执政党的领导,来遏制这个趋势,来阻止这场坍塌,可悲啊,这个行业可悲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