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为什么政治地位这么低?

狭义上,“血统纯正”的苏南城市只包括:苏州,无锡和常州。自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率先发展出的“苏南模式”以及对民营经济的不断探索,使该区域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最富庶的区域之一。

500

江苏里面划得还是挺细的

但是近年来,苏南在经济影响力和发展前景上越来越表现出后劲不足的状态。在全国战略发展的格局下,既没有“副省级城市”也没有“计划单列市”的苏南三市,在政策、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缺乏强劲的调配能力,渐渐在竞争中难以与新兴大中城市相抗衡。

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今的苏南地区为何在经济发展瞩目的情况下,却未能拥有与其经济相匹配的政治地位。

历史上苏南经济政治状况

不同于现今,历史上的苏南自隋唐经济重心南移以来,苏南的政治地位一直同经济地位保持着同步增长的态势。

西北需要东南的输血

而西北本身的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向东南转移

500

在经济方面,地处长江以南的苏南,境内河港纵横交叉,湖泊星罗棋布。继隋初修通南北大运河后,唐和五代时期人们又在江南开凿了苏州至常熟的常熟塘(元和塘)、松江县东南的华亭塘(盐铁塘)、常州以北的古孟渎三条主要河道。这样就把原本富庶的苏南地区连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了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连接苏州与常熟的元和塘

500

经济富庶,就能受到朝廷重视,行政级别也水涨船高。乾元元年(758年)吴郡地带复称苏州,并改隶西道,节度使署当时就驻在姑苏城。到了大历13年(778年)苏州已经被被升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一系列拔擢让苏南地区在政治领域初露头角。

北宋政和3年(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属江南道浙西路。宣和5年(1123年)置浙西提举司,建炎4年(1130年)置浙西提点刑狱司,治所均在平江城。

明朝陈沂所著《金陵古今图考》中南唐江宁府图

500

南宋时期南渡后,设两浙西路的临安府为都城,同属两浙西路的苏南地区无疑成为南宋政治中心的肱股之地。

然而最终还是被蒙元拿下了

500500

清代初期苏南地区属于江南省,此时的江苏地区其实是有两个政治中心的,两江总督驻所在江宁(今南京市),江苏巡抚驻所在苏州城。因此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清代的江苏实行的是“双省会”制度。

北直隶,南江南,都是很大的省份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500

后来江南省一分为二,江苏的名称则由省内两个政治中心的名称各取一字,江宁和苏州,遂成江苏。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

不过南京和安徽的关系当时还远远没有捋清

500

然而历史的转折出现在了民国建立前夕,刚刚取得革命胜利的新政府,在南京和苏州进行了考量,认为南京具备长期政治优势和战略区位优势,将其作为省会。民国元年更是废苏州府,建置称吴县,苏南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江苏省会则随迁至镇江,苏南地区几乎淡出政治舞台。但是苏南的经济发展仍然迅猛,政治经济地位已经出现了不匹配的现象。

上海、南京、镇江的地位都提升了

苏锡常有所下降

(下降最严重的恐怕是北平)

500


近代政治职能的分离

经济高速发展之下,苏南势必会对政治地位提出更多需求。而作为苏南在地理和经济上的延伸,近代以来被迫开埠,并在经济上取得更大成就的上海,便成为了苏南政治诉求的代言人。到了民国时期,上海开始谋求更高的政治地位,以使其与市政管理的需求相匹配。

这次是有西方国家的种种加持

使得租界取代县城成为上海新的起点

500 

1921年,有关于市制的第一个全国性立法《市自治制》颁布,又制订了施行细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市——广州市。随后,我国的城市建制便如同雨后春笋般普及到全国很多大中城市,上海便成为了这些城市当中的一个。

民国十九年(1930年),鸟瞰上海苏州河

500

1927年,原本属于苏南地区的上海特别市突然成立,直辖于中央政府,始成为直辖市一级建置。作为苏南的后起之秀,处于社会变革前沿的上海,凝聚了苏南数百年来的发展精华,成功塑造了城市政治地位,其政治地位诉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甚至打算在租界区以北建一个新的标杆城市

(大上海计划,不过被打断了)

500

而成为了直辖市的上海也很愿意反哺苏南。纵观往后几十年的发展史,苏南和上海在经济上可以说是互相扶持:上海的崛起离不开苏南的注入,苏南的经济发展也从上海获得很多先进发展经验,苏南人民也乐意去大上海去寻求发展,在经济和地域上都可以看出上海和苏南是很亲近的。 

不过上海的成功事实上稀释了苏南地区的政治地位诉求。卧榻之侧再次崛起了一座政治地位崇高的城市,和西边的南京、镇江一起在政治上架空了中间的苏南,形成了政治地位塌陷区。这种状态甚至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苏南塌陷,投入了上海的怀抱

500


 

改革开放后的的政治缺位

转机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开放程度的继续扩大,为适应经济的发展,中央开始在一些地方城市赋予更多适应经济权限的政治权限,一批批沿海开放城市开始在这一段时代背景下,在政治地位上获得了提高。

苏南三市虽然不是沿海城市,但作为沿海地区最好的经济腹地,很早就搭上了这趟改革开放的发展列车。无锡和苏州后在1984年和1993年先后获得了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权限。

这一阶段批准了大量“较大的市”

500

但是这一政治举措并不意味着苏南的政治地位就能和后续发展过程中快速上升的经济地位相匹配。在当今看来,苏南的政治地位上升和经济地位上升显然是不同步的。

比如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次次经济和政治诉求浪潮便袭来,自重庆市被批准为计划单列市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一些城市纷纷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请示报告,并表达要求计划单列的意向。

到了90年代,全国已有14个城市已成为计划单列城市(重庆97年直辖)。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则作为计划单列市地位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在这些城市名单中,苏南城市始终无一上榜。这也许源自苏南城市自身的局限性。

计划单列市曾经有很多

现在保留五个(重庆升为直辖市)

500

在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的“苏南经济模式”更多的是依靠本地经济活力和乡镇经济模式下开创出的工业化道路。与其它城市相比,在政治制度并无二致的情况下,苏南人能把乡镇企业做得很有影响,农村经济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化和市场化也颇具规模。

开弦弓村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缫丝厂车间

500

但长期靠本地化和集体中小企业的经济模式很难把城市规模和宏观经济做大做强,同质化的各种经济样式也缺少统筹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感。毕竟城镇分布过密且小而分散,让苏南城市在全国城市政治权限竞争上很难得到政策上的机会。

整整齐齐的江阴华西村,先一家来一套

500

在政治领域,长三角区域的杭州、南京已经是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上海更是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上已经辐射至整个长三角区域甚至全国。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为苏南地区在政治上继续赋能难免影响公平,有重复投放资源之嫌。

都在疯狂扩大范围

苏锡常夹在中间

500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新世纪的苏南地区继续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力求突破传统“苏南经济模式”的局限性,在经济上寻求新方向过程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2010年左右,苏锡常甚至全部在经济生产总值一度排在了相当靠前的位置。

江苏城市的实力不是盖的

四城堪比四国

(2017GDP)

500

但在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联动环境下,苏南城市有限的政策空间里所能发挥的经济发展潜能已经到极限了。近几年,苏南地区的经济增速进入了放缓状态,甚至很难同中西部一些大中城市相抗衡。在经济总量排名上也开始下滑。 

以苏州为例,苏州2010年GDP和深圳在同一水平,排在了全国第五名,到了2014年则下滑至全国第七名。长此以往,曾经叱诧风云的苏南地区也将在经济领域失去地位,成为真正的塌陷区。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时至今日,苏南人民在经济领域的探索和政治领域的诉求也从未停止。迫切希望再上新台阶的苏南人民,希望能提高苏南城市地位,向苏南赋权,使其具备同类竞争对手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如此苏南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既有的经济优势,为祖国做出更多贡献,助力民族的复兴。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