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字当头还是德字为先,在复杂多变的朝政下,皇帝的选择出人意料

500

《铁齿铜牙纪晓岚》  清官和能吏

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评价主人公方鸿渐的话,即“你是一个好人,但全无用处”。这句话其实也可以放在许多官员身上。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方式不同,但对其标准却逃不过“德”、“才”二字。能够德才兼备方为能人、强人。但俗话说清官难做,许多官员自身能力不足,但却以“清官”著称,他们或真的是没有能力,或希望通过“清官”二字为自己保驾护航。在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对人才的认知与常人不同,他大刀阔斧地提拔任用大量底层官员,这些人有大能,但在才行方面却有缺陷。而透过雍正的选官标准,也可以看出清代用人之变化。

500

《围城》男主方鸿渐

一、要德还是要才

对于德行与才能谁更重要的争论,在历朝历代就没有停止过,双方各执一词不分上下。但整体看来,对德行看重的一方势力要更强一些,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更是说过“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话,认为朝廷内有一些“无能”的清官总归要比有才的贪官好。其实这也正是自幼受儒家“仁义”观念影响的儒家知识分子的一种共识,才总是要排在德之后的。

500

《清平乐》 司马光

清朝雍正时期对于选官的标准与之前大不一样,他将才能放在德行之前,希望能选拔提拔能官能吏。这并不是说雍正完全放弃对官员德行的考察,他同样认为当官的立身之道就是要清正廉洁,但清名不能成为官员无所事事,甚至不敢作为的借口。雍正选人的标准中,德才兼备固然是最高要求,但他最痛恨的就是沽名钓誉而毫无作为的官员。就实际来看,像李卫、田文镜等耳熟能详的雍正能官,他们在品行上都不算什么“好人”,像田文镜都有“酷吏”之称,但这丝毫不影响雍正对他们二人的重用与信任。

500

影视剧中的李卫

二、如何鉴别官员才与德

雍正对官员的选拔有他自己的独特标准,这就使得他必须有一双识人善任的慧眼,否则只能造成官员既无德也无才的负面结局。雍正向来以勤劳著称,但凡在一定品级以上的官员,在赴任之前都会受到雍正的接见考察,短短的几分钟内,雍正就能够判断出此人的真实水平。雍正不相信所谓的市井舆论与他人评说,认为这都是旁人的观点,而且无论是所谓的清官还是贪官,都可能是通过一定手段人为营造出的舆论。比如一些能干事的人,往往会损害当地固有势力的利益,反而招致不好的名声,如若盲目信从他人的评说,就容易处于被动状态,这样是无法真正找寻出大清朝所需要的能干实事的官员的。

500

雍正

雍正的选官标准,受到其父康熙皇帝的一些影响。康熙年间,有一位人称“天下第一清官”的江苏巡抚张伯行,但就是这样一位大清官,却与其顶头上司、时任两江总督的噶礼互相参奏,互称对方是贪官污吏。噶礼本人在品行上的确十分不堪,但张伯行的弹劾却少有可靠的证据作支撑。人们为噶礼被康熙免职而奔走相告,也感叹大清第一清官的品行之高尚,但就康熙本人而言,他私下里对张伯行多次“吐槽”,称其人虽清廉却没有任何能力,做事十分糊涂,身为一省巡抚,却连基本的案子都断不了,致使衙门里案牍堆积成山,政府无法正常运转下去。

500

康熙微服私访记 噶礼

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他们均认为地方官员的首要任务是行有益于地方民生的举措,而非为自己刻意营造清廉的名声。像张伯行等清官,在康熙帝看来并不是封疆大吏的合适人选,他们根本没有处理掌控一省政务的能力。但与雍正相比,康熙性情算是比较温和,他尽管有这样的看法却很少提及,而雍正素来刚正,他对这些所谓的“清官”是很看不上的。

三、能吏是治国之良策?

雍正在位时间仅13年,但却是大清最为关键的时期,雍正时期的诸多政策不但成为日后大清朝的立国之本,而且其用人标准也成为大清后世帝王的选官标准。雍正时期的地方封疆大吏,像李卫等人,与康熙年间的封疆大吏全然不同,张伯行这样的官员在雍正朝并不吃香,相反地方督抚大多是实行“武健严酷之政”的官员。

500

康熙

乾隆继位后,有御史曾对雍正朝的用人方针予以严厉批评,并希望乾隆能够修正其父亲的用人政策,不要全然以“才能”作为用人标准,这样的官员在地方很有可能是贪赃枉法之辈,对国家影响甚大。实话说,乾隆初年朝堂上的这种反思是正确的,雍正晚期的用人方针的确有过犹不及之嫌,地方官员能干是真的,但他们无品行操守也是真的。这样的官员长期在一地任职,很有可能会民不聊生。但乾隆并不打算改变其父亲用人方针的整体思路,他同意要重视官员的品行操守,但纵观乾隆在位的60年时间里,他提拔的封疆大吏也大多是旗人群体中的“能吏”而非清官。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和珅,就做官本领来讲,和珅可谓发挥到了极致,他掌握着大清的财政收支,是一名精明的“官场商人”,而他同时也是一位巨贪,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受乾隆宠信数十年,这不可谓不是雍正朝选官标准的一种体现。

500

和珅和乾隆

总而言之,在中国奉行千百年的才、德之争,在清朝算是有了一个总结。清历代帝王对所谓的清官都不太感冒,至雍正皇帝时,他彻底将才能视作选拔官员的首要标准,并一直持续至清朝灭亡。

文史君说

选拔官员的标准在今日看来依旧是以德才兼备最佳,但问题是这样的官员毕竟是少数,所以追求德还是才的问题,在今日看来依旧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今天我们都知道反腐败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也就是说才能再大,也大不过一个“德”字,更大不过一个“法”字。这也凸显出我们今天政府的一种魄力与决心,同时,对法的强调也是今天政府和古代最大的不同。

参考文献

郭成康:《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雍正对用人之道的别一种见解》,《清史研究》2001年第4期。

范子烨:《说“容止”——中古时代的一个选官标准》,《文史知识》2017年第1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