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父子”放到现在,我认为依旧不过时

【本文来自《“封建”本就是舶来品,把君臣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也扣上这顶帽子,不合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没注意有推荐。看大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君臣父子”上,做个回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出发点,是君臣父子各安其份,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尽到自己的责任,社会才会和谐发展,而如果君臣失位,则国必乱,“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早期儒家可是讲汤武革命论的,而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什么什么。这些都是后期统治者加强集权后逐渐出现的。看一下《礼记.儒行篇》,儒家从来都强调独立人格的重要性,非如此说不出“不臣不仕”这样的话。

而“君臣父子”放到现在,我认为依旧不过时,国家如果不以百姓利益为先,又或者个人为私利而出卖国家,这都是“君臣失位”的情况,如今看一看周边世界,这几十年来不正持续地上演这些事吗?

先秦儒家讲等级不讲阶级,等级意味着可上可下,意味着你在你的位置上必须负担起相应的责任,也所以,我们是以道德为评判标准的。而这些,在世俗权力欲望面前,必然是空中楼阁,行不通的,甚至被篡改、扭曲成统治阶级的工具。

那是不是要放弃掉呢?中华历史上那么多铮铮铁骨的人,拳拳爱国的人,为民请命的人,无数的仁人志士告诉我,不会放弃,正是因为心中存在着美好,所以我们这个文化有着温润人心的力量,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有着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礼记.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中国化,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有天下大同的信念基础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