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父女黄码看病被拦后的政治逻辑:上下同心,要反思,更要关心支持

几天前,网传丹东父女黄码看病闯卡,被拦后,其父涉嫌袭警被刑拘,引起热议。

 

舆论汹汹。与网络普遍质疑当地执法需反思不同,事件背后,疫情下的中小城市政策统筹更应值得大家关心、关注。

 

 

500

 

 

众所周知,防疫抗疫是一个科学的问题。如何做,并且做得好,就应当把它看作一个系统的科学工程。

 

既然是科学,那么,成败得失就与认识水平的高低、科学资源的多少、科技力量的大小直接相关。

 

守土有责。造福一方。

 

作为城市主官,像丹东这样的中小城市,相对京沪广深等特大一线、一线大城市在疫情防控上的体验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500

 

 

通常,内部中小城市人口流动率低,风险相对小,情况相对稳定,麻烦也相应较小。

 

但有些边境城市就不一样了,人员流动复杂多变。

 

如果一旦中招了,鉴于可用科技资源的相对孱弱寡淡,在往后明里暗里的政绩考核鞭策下,决策者难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500

 

 

这样一来,城市主官多多少少就会出现具体措施紧绷的状况。比如:一刀切,从紧不从便。地方民生就会大打折扣。

 

民生不便,民怨就自然而生。反过来,民怨又会妨害、破坏抗疫政策措施生效、失灵,导致防控管理漏风漏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比如中缅边境的云南瑞丽,作为最大的翡翠集散地,曾是淘金者的热土。

 

 

500

 

 

但疫情爆发后,这座边境小城经历9次封城、封城时间长达160天,2021年4月,瑞丽全市核酸检测的人数是38万,到了今年4月,这一数字只剩19万。而解封后的瑞丽,冷清到“连噪音都没有”。

 

500

 

 

这是一位网友的记述。虽然有点夸张,但挺形象。

 

同样,与曾经的瑞丽类似,丹东也是个边境城市,紧邻朝鲜,而朝鲜现阶段正是疫情高峰期,又相对不透明。理论上,作为邻居,风险极高。

 

500

 

 

6月14日,《健康时报》客户端曾刊发了一篇《辽宁丹东50余天经历了三波疫情,传播源头仍不明确》的文章。

 

其中提到自4月24日以来,丹东经历了三波疫情的冲击。丹东的高铁飞机已停运三个月。而当地一直没有搞清楚来源。

 

 

500

 

 

6月21日(即父女黄码看病被拦事发当天),丹东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提到,据目前流调情况看,本轮疫情大部分病例传播来源仍然不清楚,接下来还有出现零星病例的可能,如果不规范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疫情还有大范围传播的风险。

 

逻辑上,这个长时间的溯源不明,既与边境环境相关,也与科技力量大小相关。归根到底还是科学技术的原因。

 

由于不确定性,所以难免造成过度防疫,给民生带来不便。

 

500

 

 

 

 

这个时候,如何解决防疫抗疫风险,就要求上下同心,特别是上下相对一致、实事求是的业绩观。

 

一方面,城市主官要实事求是,主动及时向上级政府或国家主管机构请求支援。

 

另一方面,上级领导机关也要及时关心、充分支持。在相关的城市考核中,实事求是,给予地方官员应有理解和尊重。

 

 

这样,也许就可尽量避免下级中小城市报喜不报忧,小疫情闷出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6月24日凌晨,辽宁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知》,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流动。除封控区、管控区的居民外,其他居民可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全市有序流动。

 

500

 

 

事实上,据“辽宁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6月23日晚,该省领导主持召开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题调度会议,视频调度丹东市疫情防控工作。

 

既对丹东抗疫干群给予了及时的组织关怀和心理疏导,也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

 

上下同心。丹东,未来应会更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