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豆瓣口碑第一,但我不想跟风吹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这片Sir说过。

但还想说。

一是它确实好。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公认过去一个月最好的电影(短片)之一。

500

500

二来。

这个月里,关于它争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久不见这种外行内行集体下场,隔空斗嘴的奇观。

只有我一个人看不懂??

500

别开生面,为之痴迷

500

这未免激起Sir的胜负欲。

不兜圈子。

《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压轴剧集

Jibaro

(以下译作 吉巴罗)

500

P.S.

首先声明,以下这篇解读完全主观,不是“标准答案”。

Sir常说——

好电影没有标准答案。

01

有必要先捋一下大概剧情(看过的可自行跳过这部分)。

一片宁静的原始森林。

山高、水沃、林深、湖谧。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那些关于自然之美的形容,都在此时此地一一映照。

500

来了一支骑兵。

不是什么苦行军。

气焰嚣张,兵甲锃亮,“嚓、嚓、嚓”,马匹身上的金丝、金箔一声声、非常聒噪地磨花了这宁静。

好电影就是有这种本事。

一句台词没有,就用两个对比:静VS动,原始VS现代(武器),开门见山给人物定性:

这是一群闯入者、掠夺者。

也千万不要忽视,多次出现这种偷窥视角

500

角度比一般人眼低,显然暗示,这不是人。

来。

见见我们的女主。

同样不发一语。

同样穿金带银。

但与士兵不同,她身上的珠宝更多,而且不是穿,是嵌入身体,连舌口都华贵富丽。

500

500

突然。

河妖舞之蹈之、唱之吟之。

士兵或束手自毙,或自相残杀。

“歌喉”如割喉。

500

500

一番操作下来,倒还……有一个活口。

是我们男主。

伏笔早已埋下。

开场马蹄嗒嗒,马铠嚓嚓,特写适时框定男主的耳朵,此时,音效全无。

——他是聋的。

500

因祸得福。

在这场屠杀中,他成了活口。

后面Sir就不赘述了。

简单讲。

本以为是一个《倩女幽魂》式的凄美人鬼恋,却不然,画风突转,血滴、血浆、血浪,暗黑指数逐步升级。

毫无一滴浪漫可言。

500

500

02

很多人在这故事读出了“杀戮与侵略”。

女主身上的珠宝等同于资源;女主歌喉唤起的是人类的贪欲;士兵(男人)对她的一系列动作是对资源(财富)的攫取。

最最明显:

片名《吉巴罗》,原意就是“波多黎各森林山地中的人”,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又是西班牙人。

这不就是殖民者对过去肮脏历史的反思?

500

这种解读当然有他的理由。

但你若问Sir。

Sir会打掉政治先行的立场,以一种更切近的目光去审视《吉巴罗》。

对。

男主并非良人。

他在湖里捞到金子,一个下意识的反应,四下盼顾,速速藏起。

战马被树干砸倒,当机立断,扛着最最值钱的马铠打溜。

妥妥财迷。

500

500

问题是,女主亦非良配。

仔细把影片拉上几遍,你会发现,女主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全然的无辜者、受害者。

设定上,河妖的形象应该脱胎于希腊神话的塞壬。

500

500

塞壬是河神埃克罗厄斯之女,是从他的血液里诞生的妖精,也是冥界引路人。

相传,她出没于水面,以天籁般的歌喉引诱水手迷惑、失神、丢掉性命。

经年累月,水底白骨皑皑。

支持她是“妖”的另一个细节,是她藏不住的自恋。

看这段。

女主化浓妆、着华服、献舞、炫富……叫人神魂颠倒、忘乎所以,与其说“复仇”,不如说“表演”。

人们觊觎她的珠宝,她亦以珠宝为饵。

粉丝越多、越为之癫狂,越能满足她的自恋。

500

500

直到男主出现,她第一次被喝了倒彩。

女主:我颜粉无数。

男主:……

女主:我一舞惊鸿。

男主:……

女主:我最是风流。

男主:……

女主:摊手,只好用的歌声送你一程。

男主:Sorry啊,我聋。

女主的魔法不灵了。

这大大挫伤了她过剩的自尊心。

当场陷入自我怀疑。

500

放大这个表情。

难道不更像是对自我陶醉的魅力(性魅力)失效的失望。

500

这才是女主之死的起因。

按心理学说法:

自恋的本质,是个体还没有客观认识自我的能力,既容易过分看重自己,也容易过分轻视自己。

此时,女主的心理OS大概是:

他好特别,当所有人为了我狂乱迷倒,唯有他不为所动。

——引起一个自恋者注意的最好办法,不是捧,不是踩,是无视。

——而对自恋者,排解这种自我怀疑的最好办法就是:打动他。

好一个行动派。

男主逃进山林的当晚,女主悄然而至,一把扯去男主身上的毯子,以腿相缠,又合衣共眠。

500

500

500

这一段的“勾引”意味很重很重了。

她向水涯,要男主追她;露出利齿,逼男主吻她……她要他为她暴露自己,冒险、流血、搞坏身子——献上爱的投名状。

因为她急于确认,男主对她同样渴望。

500

500

在Sir看。

两人自始至终,既为猎手,又为猎物。

注意影片最大特点——

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只有鸟叫、马蹄、金属碰撞声与金属般尖利的歌声。

男主是聋哑人。

耳聋为他量身打造了一个自闭的牢笼。

女主又何尝不活在自己世界。

一个不想表达,一个没法倾听,这样的爱情必然充满误会与误解。

所以当双方第一次真正感知到对方的意图和痛苦,也是这场错爱土崩瓦解时。

事实上。

这种说法也得到导演验证,“男女主有我自己的影子……是关于一段有毒的情感关系。”

500

△ 注意他的用词“toxic”

“有毒”,导演说得很客气了。

露骨点:

阿尔贝托·米尔戈是以一种不动声色又绝对清醒的执拗,揭露出一个既普遍存在又往往被有意无意略过的观察:

谈情说爱,那可是要流血的。

03

有必要认识一下。

《吉巴罗》导演阿尔贝托·米尔戈。

500

阿尔贝托兼油画家、插画家、动画师、特效师、雨果奖作者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有“鬼才”之称。

他的作品,辨识度拔群。

他永远在捅视觉艺术的天花板。

500

500

500

△ 上:2019年动画短片《证人》

中:2021年动画短片《皆为爱》(获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短片)

下:2022年动画短片《吉巴罗》

他一直痴迷于同一主题:

男女之间扭曲、不良的亲密关系。

500

△ 阿尔贝托携短片《证人》接受采访,又一次用到形容词“toxic”

《证人》用首尾相衔的结构点出那种情感模式:两个人相互追逐却不能互相理解,因而陷入无限循环又无法挣脱的怪圈。

500

500

2021奥斯卡最佳短片《皆为爱》。

英文名,The Windshield Wiper(指那种车载雨刷器),是对现代社会千奇百怪情感样本的比喻。

雨刷每摇过一次,便刷出一幅雨帘;

雨刷摇来摇去,眼前看似同样的大雨滂沱,但你若留意,这世间根本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场爱情(雨帘)。

个中滋味?

那是当事人才懂得破译的密语。

爱是一个秘密社会

500

所以。

与其说阿尔贝托偏好某种不良情感,倒不如说,他热衷于捕捉——那些按常理应该警铃大作,当事人却无知无觉、或因自身缺陷无力挣脱,最终深受其害的“盲点”。

之于《吉巴罗》。

就是他写出了再亲密的感情关系里,也有它无法言说的隔阂。

这既是自我和他人永恒的权益对立。

也是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难以克制的美化和欺骗。

河妖以为骑兵爱的是她的人,可骑兵爱的是她的金。

但河妖对骑兵的爱就完全不掺杂质么?

恐怕河妖自己都分不出,这爱里,有几分是真正的吸引,几分是自恋被击碎的不甘,又有几分,是不甘后用力过猛的自虐。

500

500

500

就像爱离不开性。

极致的爱情片,必然带着性高潮的死亡气息。

它源于理性又脱离理性,渴望征服又期待被征服。

因为爱情,本质就是一场关于灵与性、利己或利他、毁灭还是自我毁灭的战争。

如何当一个幸存者?

古希腊神话早有预言:

记载中,只有两个神能在塞壬的歌声中活下来。

一个是英雄奥德修斯。

“他清楚凡人无法抗拒那致命歌声,于是命令水手用蜡封住耳朵,并将自己用绳索绑在船只的桅杆上,方才安然渡过。”

另一位则是太阳神阿波罗之子的俄耳甫斯。

“善弹竖琴的他用自己的琴声压倒了塞壬的歌声。”

500

500

△ 上:奥德修斯;下:俄耳甫斯

殊途同归,都是主动地拒绝诱惑(爱),都是以神性湮灭人性(欲望)。

相比之下,《吉巴罗》的视角更接近我们凡人的宿命。

像飞蛾一样幼稚,也像飞蛾一样决然。

所以你问Sir——

最后的血海滔天意味什么?

既是痛彻心扉的复仇,也是甘愿用自己肉身献祭的牺牲。

那《吉巴罗》具体是谁?

是河妖,是骑兵,也可能是你我。

而关于《吉巴罗》的主题,答案早在片头和片尾不动声色的上帝视角中昭然若揭。

500

看。

心在流血。

一定是爱刚刚经过。

500

500

500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