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91距量产“又差临门一脚”,贾跃亭耗尽市场期待

      又到辞旧迎新的传统中国年,趁机冒个泡,露露脸,确实是个袪除晦气,展示雄心的良辰佳期。

      远在太平洋彼岸,深谙此道的FF(法拉第未来)创始人贾跃亭没有错过。

500

      1月31日,一直处在舆论漩涡的贾跃亭趁新春到来之际更新了朋友圈,报道了FF91最新动态:“FF 91作为FF创新的第一个成果,现在距离量产仅剩‘临门一脚’,是时候准备好接受市场和用户的检验了。”

 

      FF91量产的“临门一脚”都一年半了还没踢出来

 

      难道这一次FF91真要从传说照进现实了?

      意思一模一样的信息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贾跃亭释放出来,听得围观群众耳朵都起茧了,可FF91迄今还是差那“临门一脚”。

      FF91量产,好像永远是在差那“临门一脚”似的。

      从2017年7月,贾跃亭以开会为由,躲到美国闭门造车起,FF91量产就开始差那“临门一脚”了,直到现在,转眼就一年半了。

      这期间,贾跃亭新闻不断,FF91波折不断,好消息少,坏消息多,难得振奋人心的亮点就是2018年6月,在许家印引导下,恒大集团以67.46亿港元入主FF。这给FF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FF91量产缺钱,而恒大不缺的就是钱。

500

      有恒大和许家印加持,贾跃亭还玩了一个FF91预量产。其实,预量产始终还是距离量产就差那个“临门一脚”。

      预量产接下来应该就是量产了。从贾跃亭微博可循,FF91预量产车早在2018年8月28日就下线了。现在半年时间过去了,FF91离量产依旧还是差那“临门一脚”。

      这个“临门一脚”对FF91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目标是100步,哪怕前面已经走了99步,这个“临门一脚”就是那最关键的第100步。没有这个“临门一脚”,前面那99步都是白走了。足见这个“临门一脚”对贾跃亭和FF来说,是决定生死的一步,重要性不言而喻。

      始终没有踢出这“临门一脚”的原因众所周知。但曾经有不缺钱的机会摆在贾跃亭面前,却被白白地浪费了——在中国,恒大老板许家印是最不缺钱了,可两者合作闹得不欢而散。

 

      别因“临门一脚”让梦想窒了息

 

      现在贾跃亭与许家印分道扬镳了,贾跃亭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权利,该一心一意做量产准备了;笔者也从贾跃亭或者FF91官方那儿得到“有多家来自全球各地的投资人对FF表达了投资意向,并有数家投资人启动了尽职调查;在债权融资方面,有望近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

      但在FF91量产融资上,始终“只听见雷声响,不见雨下来”。FF91要实现量产,还得靠输血度过难关,FF和贾跃亭自己已经失去了这种功能。换句话来说,FF91能否实现量产,得看别人脸色——FF的命运咽喉被扼在了别人手里。

      撇开贾跃亭负面,公道地评价:FF91是一款不错的车,足以成为全球新能源电动车的翘楚,引领潮流,甚至比特斯拉更加出彩。

      FF91量产承载了FF能否起死回生,贾跃亭能否咸鱼翻身的重任。

      如果FF91量产始终还差那“临门一脚”,那就等于FF始终是南柯一梦,最后真有可能使贾跃亭“为梦想窒了息”。

 

      别耗尽了市场热情和用户期待

 

      从贾跃亭微博获悉,FF最近还得到了美国人民的认可,与大名鼎鼎的Uber、Lyft位列“2019加州最佳科技创业公司评选”三甲。

500

      贾跃亭随后发表感慨称:“FF是因为产品技术变革力和颠覆性创新力得到了肯定”。

      真是厉害了,贾跃亭凭正能量在异国他乡扬名立万了!

      不过笔者还是希望贾跃亭能够抬腿抽射,将那“临门一脚”完成,踢出一个世界冲击波,而不是老在那儿拿“临门一脚”来自我安慰,忽悠老百姓。

      正如100多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有机遇,更有风险。在竞争激烈的商海,高手过招,唯“快”不破,现在FF91做得到引领,但这种引领又能够持续多久?

      市场热度不可能是永久存在的,用户的期待是有限度的。世界最贵的,人生最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

      别让时间的沼泽吞噬了市场热情和用户期待。

      如果FF91再继续“临门一脚”下去,市场机会和用户热情将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产品将横空出世。届时,FF91的“临门一脚”将变成永远的“临门一脚”,贾跃亭要抬脚抽射都没有机会了。

      文章结束,不得不打击或者提醒一下做梦的贾跃亭:从有关渠道得知,将FF评为“2019加州最佳科技创业公司”的媒体The Tech Tribune是一家在业界名不见经传的小媒体。

500

      这种评比不得不让人将国内某些商业化操作的评比联想到一起——或许,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在这类评比上的某些操作手法有相通之处,我不明说,你也心中有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