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弹道导弹:准备时间要缩短,还要再缩短!

从今天起,新年长假算是和施佬基本告别了,作为长得像工作的一部分,施佬的公众号也要开始日常更新。当然啦,一个人的微信公号说更新与否那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施佬也只能尽力而为,在不要太水的情况下给大家多聊点有趣的东西。

500

▲ 就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施佬!

年前咱们说的这个陆军的地地弹道导弹啊,咱们就接着聊好了。

500

▲ 其实多数时候,很难分辨出这导弹是军区所属,还是二炮所属

对于当时的解放军陆军部队来说,地地导弹的高大上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虽然咱们今天看这个东风11基本型弹道导弹甚至都头体不分离,整体性能也整得和一款出口弹一样,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陆军部队里,已经是独一无二的强力装备了。

500

▲ 一说起东风11出口……那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了

那个时候解放军的PHL03型300毫米远火还没有服役,后来被军迷们推崇备至的100公里以上射程的增程火箭弹更是没影的事儿,而当时国内军工系统开发的WM-80、WS-1等一系列远火也没有装备解放军部队,陆军打击纵深最大的炮兵武器,还是上世纪80年代少量装备在38集团军等极少数部队中的83式273毫米火箭炮,射程40公里。

500

▲ 当年40公里就自称远火了,可没有今天的气魄

这样的情况下,射程300公里,可以搭载800公斤重弹头,拥有三种不同子母弹战斗部,CEP在250米以内同时可以进行公路机动发射的东风11,比起射程更近、载弹量更小、精度还更差的火箭炮而言,已经是了不起的高级装备了。

500

▲ 相比之下,航天工业系统研制的火箭炮就……

当然,作为海湾战争之后的弹道导弹武器,“飞毛腿”大战“爱国者”的故事自然要被作为衡量导弹突防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时的台军也引进了“爱国者PAC-2”地空导弹,同时还在美国的支持下研制了“天弓三号”地空导弹,二者均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虽然“天弓三号”实际的量产实际要到2015年,但是90年代的台湾军工在气势上还是相当唬人的,紧张过度的解放军甚至认为台军在2000年左右就能量产和服役该型导弹,所以在90年代的各种推演中,也很老实地将“天弓三号”纳入了推演之中。

500

▲ “天弓三号”现在也没部署几个营,解放军倒好,提前小20年让它服役了

作为一枚“固体飞毛腿”,东风11在很多性能表现上都和飞毛腿大同小异,比如导弹的再入速度都在1500米/秒以上,导弹飞行时间也都在300-360秒之间,弹道高度上东风11则与海岸战争时期伊拉克使用的“侯赛因”导弹近似,虽然东风11的雷达反射面积要比“飞毛腿”小一个量级,但在台湾当时相对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的引导下,少量导弹被拦截的概率还是不小的。

500

▲ 台湾当时也对“爱国者”给予厚望

按照我军的推算(自然是料敌从宽的),在攻击有反导拦截弹掩护的机场时,单枚东风11的突防率只有65%,必须使用6枚以上的齐射才能将突防概率提升到90%以上,而在正面攻击反导导弹阵地的时候,为了达到类似的突防率,齐射数量必须提升到12枚以上。这也是我军在此后的时间里一直强调增强弹道导弹的齐射能力,实现以“超饱和攻击”方式突防和杀伤作战的重要原因。

500

▲ 这样意味着理论上一个导弹旅一次也就能突袭一个反导拦截阵地

不过虽然东风11的性能虽好,但是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则影响了陆军对其的使用,那就是——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太长。

500

▲ 虽然已经不需要复杂的加注,但是原版东11的准备其实也挺麻烦的

弹道导弹的准备时间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准备时间和发射准备时间,分别对应弹道导弹的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导弹旅的技术阵地从开设开始到第一枚导弹完成技术准备,可以出发前往发射阵地需要将近两个半小时,而此后每一枚导弹又都需要半个小时完成技术准备,这也意味着完成一个旅12辆发射车一次齐射的导弹准备就需要差不多8个小时,而完成剩余36枚备弹的准备则需要长达18个小时。

500

▲ 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准备一天,也就够全旅发射车一次齐射

由于技术阵地的开设与否直接决定了导弹是否要进行发射,而技术阵地的位置则决定了发射阵地的部署范围,因此理论上技术阵地一旦开设,就意味着整个导弹旅都已经进入了准备状态,这毫无疑问是一件相当暴露意图的事情。

500

▲ 万一出现一次旅齐射都无法彻底压制一个反导阵地,那就得再来一轮

另一个时间长则是导弹本身的发射准备时间太长。当时的导弹发射流程按照设计准备时间,需要大约40分钟,这段时间里要做的事情可不算少,从平整发射阵地(除非是完成构筑的预制阵地,否则这一步只有时间长短的差异,无法完全省略)、发射车占领阵地定位、将发射车与导弹进行连接、对弹头和导弹上的高压气瓶进行充气、架设标杆仪和方位仪等设备、脱去导弹保温保护套、启动陀螺仪、起竖导弹、利用火控系统进行模拟飞行测试、发射人员撤退到安全距离外……车上只有9个人,干起活来难免顾头不顾腚。

500

▲ 全旅官兵那是不老少,分到发射车就没几个

解放军陆军部队在刚刚接收该型导弹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对发射准备环节的不够完全熟悉,加上实战化的演训中往往会有各种干扰因素,实际的导弹发射过程往往要超过这个时间,虽然比起“飞毛腿”弹道导弹当场进行液体燃料加注需要几个小时要快的多,但在战场上仍然是太慢了。考虑到发射以后部队还需要10分钟进行撤收。

500

▲ 光打也不行,打完还得撤,毕竟还有备弹等着你呢

为了隐蔽,解放军会选择在美军的间谍卫星过顶的间隙进行发射和撤出阵地,从而达成最大的战术突然性,这就要求解放军进一步缩短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而在新型号出来之前,这种缩短,只能像当年解放军拖着萨姆-2全国打游击的时候一样,靠解放军自己“土法上马”。经过分析之后,解放军通过调整导弹发射流程,提前构筑发射阵地和设置方位仪设备,取消诸如模拟飞行环节,取消发射人员撤离环节,直接在车上进行发射等手段之后,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减少了大约一半。

500

▲ 那时候可没有新装备这一说,自己想辙才是王道

这看起来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但是和更加土的伊拉克军队相比,解放军显然还不够土——后者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期间的实践中,曾经做到过使用7-8分钟就发射一枚“飞毛腿”导弹——当然这不是说伊拉克军队有多么先进的技术或者说“飞毛腿”导弹的设计上有什么鬼斧神工,而是伊拉克军队在“保命优先”的原则下,以降低导弹命中精度为代价,通过强行减少发射前准备步骤来实现的。解放军虽然也能如法炮制,但考虑到实战打击效果,命中精度仍然是需要绝对保障的。

500

▲ 但是解放军嘛,既想要东风的精度,又想要伊拉克的速度……

技术的局限性最后还是需要技术来弥补,在陆军把这两个导弹旅交还给第二炮兵之后这么多年,随着战术导弹的各项性能的改进和提升,如今的新一代地地战术导弹早已经不像20年前的那些老型号那样需要费劲儿折腾,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伴随着军改和陆军作战形态的大变革,中国地地战术导弹的新时代离我们也就不远了。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