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网暴,我没想到

作者| 冬野聪明

来源| 最人物

500

  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中的一环。

  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事件的脉络各有不同,但构成却相同——施暴者,被网暴者与看客。

  在这样的一个关系链中,相比施暴者与看客,大多数时候,被网暴者则像是一个站在风暴中央的人。

  如何在过程中保持平衡,以及怎样面对风暴过后内心秩序的重建,成为了他们的课题。

  在如此背景下,「最人物」采访了在疫情期间,因向本校师生捐赠5万元巧克力而遭到网暴的大学生陈真真。

  试图通过复盘她的故事,还原在一场网络暴力事件中,人性的复杂、事件走向的不可控以及身处其中,被网暴者要如何“幸存”。

  您可以阅读文章,了解今天的主人公。

  也可以点击下方“预约”,因为今晚,她将出现在「最人物」的视频号直播间,与大家见面。

  她的故事,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故事。

  只是,她走出来了,而你,准备好了吗?

500

500

  直到今天,陈真真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网暴发生的那个时刻。

  那是今年四月初,疫情暴发不久,陈真真被封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小区里,生活全面暂停,陈真真想着应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她开始穿着防护服在小区里做起志愿者。

  那时她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小区内的绿色通道边,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生成二维码,用于做核酸时的录入扫描。

  工作内容不算轻松,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陈真真的双腿总感觉像灌了铅一样。

500

  在小区做志愿者的陈真真

  在此之前,陈真真是一名拥有24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同时,她还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读研三,今年夏天,她即将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

  日子平顺地向前推进,直到“被网暴”这件事情,以极其凶猛且猝不及防的姿态,出现在了陈真真的人生中。

  事情的源头,源于78箱巧克力。

  3月12日,因为疫情,陈真真就读的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进入封闭管理阶段,学校近六千名学生无法出校。

  封闭之初,同学还能在校园里活动,但很快,随着校内出现阳性病例,同学们的活动范围也随之被收紧,只能在不到10平米的宿舍内活动。

  学校一封就是大半个月,且解封日期尚未明确,许多同学的心情也随着不断被拉长的日子黯淡了下来。

  3月31日,陈真真在学校的群里看到,为了安慰校内的同学,同样也被封在校内的辅导员发了一条信息:“等我能出去了,给大家买巧克力吃!我们再坚持一下,争取早日自由。”

  彼时陈真真正住在校外的朋友家,辅导员的话给了她灵感,思考过后,她决定自己去买一些巧克力送给学校里的同学们。

  对陈真真而言,送巧克力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

  在她看来,一方面,对许多90后而言,巧克力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礼物、能量的补充以及甜食带来的额外快乐。

  另一方面,从执行性考虑,陈真真则认为,巧克力更小巧,在运输的过程中相对方便,不会太消耗人力。

500

  陈真真写给同学们的信

  思量过后,4月1日,在和保卫处老师确认过学校可以接受物资后,陈真真通过朋友联系到距离学校最近一家超市的负责人,用自己攒下的5万块钱,买了巧克力。

  巧克力一共200多斤,被工作人员装了整整78箱,在经过正规的消杀静置后,被送到了同学们的手中。

  后来在采访中聊起,陈真真说:“这是截至我目前人生里,花费数额最大的一笔钱。”

500

  陈真真购买的巧克力

  在巧克力送出之初,围绕巧克力衍生出的声音,大多是来自陈真真的校友们——在收到巧克力后,有许多同学加上了陈真真的微信,向她表示感谢。

  他们有的自弹自唱了一段歌曲发给陈真真,有的则是将巧克力拼成了爱心或是真真名字的形状,拍照发给了陈真真。

500

  同学们发给陈真真的感谢

  在同学间,陈真真还获得了一个称号——“巧克力侠”,陈真真喜欢这个名字,后来,她还把这个名字写到了自己的抖音账号简介里。

  事情发展到这里,本还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然而之后的走向,却是陈真真没有想到的。

  香甜的巧克力,带给陈真真的,将是沉重的苦涩。

500

  风向是从4月2号那天发生改变的。

  送完巧克力后,陈真真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布了一条状态,很快,就有媒体联系到陈真真,用她的故事做了几篇相关报道。

  陈真真的初衷本是希望通过采访,让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到疫情期间大学生的现状,但当新闻发出后,评论里却出现大批让人意想不到的声音:

  “为什么不捐菜和防疫物资?”

  “大学生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有许多网友甚至通过媒体报道的新闻,找到了陈真真的社交账号,在评论下面留言。

  最初的时候,她账号下的质疑评论只有几十条,对此,陈真真并没有太在意。

  但很快,她开始感受到,事情似乎如同滚雪球一般,变得不可控起来。

  大量的评论涌入陈真真的社交账号,每天她打开自己的抖音和微博,未读的消息数量都显示为99+,而里面都是各种对于她的谩骂与攻击。

500

  网友对于陈真真的攻击

  网友对于陈真真的攻击,大多集中在“五万块钱”与“巧克力”上,有人认为巧克力这种食物过于“华而不实”,问她为何不捐菜和物资;

  有人质疑,还在读书的陈真真这五万块钱的来历,造谣她是“上海富二代”,更有甚者认为她的钱来路不明;

  还有人将陈真真的这一行为定义为博眼球、赚取流量,称她“花五万块钱买了一次出名的机会。”

500

  网友对陈真真的攻击

  在微博上,甚至有一个拥有50万粉丝的博主,将陈真真的私人照片公布出来,并且艾特了她的微博账号,并配以一段具有煽动性的话语。

  最终,在一波又一波袭来的恶意评论中,陈真真只好将自己用了几年的微博名进行更改。

500

  陈真真觉得不解,明明是一件无论是从出发点还是结果都充满善意的事情,却最终被解读成了另一副模样。

  回忆起来,她说:“每个人似乎都站在审判者的角度来定义我,但没有人真正试图了解事情的全貌”。

  这也是其他网暴事件中,常常出现的共性:急于评判、宣泄情绪,少有对真相的探究。然后在传播的过程中,评判的声音汇聚成洪水猛兽,极易碾压人们的冷静和理智。

  对于这一社会现象,「最人物」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张晨老师,她提到了“后真相”这一概念:

  “后真相”就是情绪大于事实,可能网友并不了解事实的全部,甚至完全不认识陈真真,他们更不关心陈真真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她如何去支配钱的这些事实。

  网友们罔顾了这些事实,从个人的情绪出发去作出判断,那纯粹的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

  陈真真,不是富二代。

  陈真真是河南信阳人,因为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她从小便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六年级之后,她则一直住校。

  如此之下,相对同龄人,陈真真独立得更早一些——在上大学时,她就开始利用空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

  那几年,她开过网店、发过传单,每年暑假,更是被她用来勤工俭学挣钱。回忆起来,陈真真说:“我不挑活,什么脏活累活我都干过。”

500

  拍摄时的陈真真

  也正因为此,在陈真真上大三时,她就已经不再需要家里的生活费,而这次买巧克力的五万块钱,也是这些年她靠打工挣来的。

  而在朋友眼中,陈真真花五万块钱买巧克力这件事情并不奇怪:“她太喜欢做这种与公益有关的事情了。”

  往前看,2021年,陈真真的家乡河南发生水灾,她在第一时间就前去现场参与抗洪;2020年初,疫情爆发最初阶段,她还以志愿者的身份,被颁发了上海抗疫优秀志愿者的证书。

500

  驰援河南的陈真真(右一)


  但在这场网暴中,对于陈真真的这些过往,似乎无人关注,更为准确的是,他们甚至不关心陈真真是谁。

  在网暴者眼中,陈真真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靶子,成为他们毫无理性的情绪输出目标。

500

  在一件网暴事件中,通常存在着三种身份——施暴者、被网暴者与看客。

  在某种程度上,这三种身份并非固定,而是可以发生转换的,比如被网暴者也有可能成为施暴者,而看客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被网暴者。

  陈真真将这种关系形容为“像坐在跷跷板上”:“你如果稍有不留神,就会成为另一边。”

  也正因为此,在被网暴的过程中,陈真真曾经将一部分网友对她的恶意解读截图,制作成视频,发布到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进行解释。

  但在这一过程中,她始终坚持将网友的名字打码:“如果有人因为我的截图再去攻击这些网友,那么我也成为了施暴者。”

500

  遭受网暴后,陈真真写下的信

  接受「最人物」采访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陈真真不喜欢做太多情绪化的解读,也不愿意表露出过量具有倾向性的情绪。

  她说:“我是一个逻辑很清楚、且喜欢自我剖析的人。”

  在朋友的印象中,生活中的陈真真性格开朗且坚强,“像一个假小子”——“她瘦小的身体里像总有着强大的能量。”

  但纵使是这样一个女生,也在身处扑面而来的恶意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情绪低点。

  陈真真不明白,为什么网络上的戾气会如此之重——隔着网线,对于一个并不认识的陌生人,网友们竟会进行如此毫无缘由的揣测与攻击。

500

  陈真真

  巧合的是,在陈真真遭受网暴最为严重的那几天,同样是在上海,也发生了一起网络暴力事件:

  一位女士和听障父亲被封闭在不同小区里,父亲家中食物告急,这位女士拜托外卖骑手,骑电动车给27公里外的父亲送去食物。

  事后,为了表示感谢,这位女士给骑手打赏了200块钱,在被对方拒绝后,她又给骑手充了200块钱话费。

  之后,这位女士将这件事分享在网络上,初衷只是希望在特殊时期带来一些暖心故事。

  然而事情却向着另一个方向不断演化——分享故事的评论里,许多网友认为200块钱的数额太小,并对这位女士进行了不间断的嘲讽、抨击与恶意解读。

  最终,这位女士在承受了整整三天网络暴力后,选择从32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后来在采访中,陈真真讲起这个故事,依然觉得惋惜,但作为同样经历过网暴的人,陈真真也无比清楚,那种被各种不堪言语层层包裹的窒息感。

  或许网友只是投以了一句恶言,但对于被网暴者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恶意。

500

  陈真真

  在遭受网暴最严重的那几天,也并非没有正向的声音,在陈真真的社交软件后台,有人私信她,担心她承受不了网络暴力,成为下一个刘学洲。

  陈真真说:“虽然偶尔会钻牛角尖,但我是不会走极端的人。”

  2020年初,因为情绪问题,与陈真真一起长大的好友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一年陈真真25岁,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一个生命的消逝,好朋友去世后,陈真真认真地思考了有关人生的意义,她说:

  “从那之后我就觉得,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500

  然而,重新走回阳光的过程并不简单。

  在遭受网暴最严重的那几天,陈真真决定断网五天,她不再登录任何社交软件,切断了与陌生人的联系。

  陪伴在她身边的,是她的好友周爷爷以及周爷爷女儿。

  周爷爷与陈真真的相识,源于一次拍摄。


  长久以来,陈真真都在进行一项公益拍摄:免费给老年人拍摄视频与照片。

  这些老年人大多是生活在上海数十年的市民,他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进化过程,也经历了在这一过程中无可避免的消逝——他们住了十几年的弄堂、街道与老房子,随着城市规划被拆除。

  陈真真决定用镜头帮助这些老人记录下她们的故事:“那些都是不可复制的影像,应当被记录与留存。”

500

  陈真真(右)与拍摄对象

  而周爷爷及其女儿,就是在一次拍摄中,与陈真真成为了好友。

  3月中旬,陈真真去拜访周爷爷,没料想小区出现阳性病例,随即被封控。她只能在周爷爷家借住下。

  断网那几天,她不再登录社交媒体,不做任何回应,将自己与网络世界隔离开来,在房间里剪片子、看书与纪录片,偶尔还会扶着爷爷下楼做核酸,陪着爷爷一起种菜、练习书法。

  周爷爷知道陈真真正在经历什么,他没有讲太多道理,只写下一句诗送给陈真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00

  陈真真的好友周爷爷

  另一方面,随着陈真真事件不断发酵,更多的人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事情全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她的账号下,为她加油打气。

  谈及这些善意的留言,陈真真说:“我有种被鼓励的感觉”。

500

  网友对于陈真真的鼓励

  这似乎正是互联网环境的双面性所在。

  一方面,它能够通过客观的报道还原事件,让善意聚集,比如那些聚集在陈真真评论下,通过语言“守护”她的网友们。

  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又因为其匿名性,不断放大人性中黑暗的一面,弱化每个人应当为自己言语负责的义务。

  比如,那些网暴过陈真真的人,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向她道歉。

  但对于当下的陈真真而言,一切都已不再重要了:“因为比起他们,我才应该是那个站在阳光下的人。”

500

  如今,距离陈真真被网暴的那个四月初,已经过去近两个月了。

  再聊起这件事情,陈真真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它不会影响我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只会让我更加强大。”

  她唯一遗憾的,是关于这件事,大家似乎只记住了被网暴这件事,而没有人记住那些最初的巧克力,以及巧克力背后,陈真真试图传递出的善意。

  如同经历网暴这件事无法从陈真真的人生中被抹去一样,“被网暴者”的标签,依然被贴在陈真真的身上。

  陈真真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认识到,当一个普通人在遭受网暴之后,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黑暗瞬间。

  她说:“希望我能够成为最后一个被网暴的人。”

500

  不久前,陈真真通过了线上答辩,正式完成三年研究生生涯,即将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

  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里,她只简单写下了三段字,最后两句,她写:

  “感谢这个世界还有哲学。”

  “朝闻道,夕死可矣。”

  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都是陈真真社交网站的个性签名,她说:

  “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够看透人生的道理。”

500

  在接受「最人物」采访那天,刚好是陈真真在被封闭50多天后,第一次能够走出小区。

  那天天气晴朗,阳光很好,路边有人抱着大捧的百合花走过。

  走在路上,风中充满了初夏的味道,陈真真觉得心里像塞了一个气球,开心极了。

  在她的人生中,有些“事故”结束了,但有些故事开始了。

点击「最人物」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