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聪明的人,却一辈子在社会最底层?”

我,长相呆滞,眼间距过大,给人一种呆呆傻傻的感觉。

但是从小到大在底层生活被人夸过很多次聪明。

在我妈那里,我的聪明是我可以修好家里的家具的各种门把手,给马桶换个马桶圈,修个吸顶灯,换个灯罩,自己组装家具,偶尔插座坏了我还能改个电路,接个线。她就觉得这些事儿她做不到,我能做到,我姑娘好聪明啊。

我外甥女也说过我聪明,因为我能想到新买的洗洁精压嘴不好使,那就把旧的压嘴给拆下来,装到新的上面。她在那里和新买的瓶装洗洁精搏斗了五分钟,依然无法用压嘴,她觉得我能解决她麻烦,我就是聪明。

还有有朋友会说,我能一边照顾家庭,还能一边不上班,一天工作四五个小时,赚个小县城上班的文员收入,风口期拿出所有积蓄还自己买了房子,很厉害,但是我房子只有七十平。我认识的有些网友,生下来就有一套房,怎么着不得一百七十平。价格嘛自然也是被人秒成渣渣,我的几个出了小县城在大城市买房子的同学,房子的价格是我的房子的八九倍。

毕业到现在已经十年了,一直没出小县城。于是乎,收入能达到一个月两万,我就会膨胀。收入低于四千我就会紧张。看似我的日子在县城农村里过的还不错,可是我很明白,我已经越来越没有了和大城市里生活的好朋友对话的资格。

我很清楚我的聪明都是小聪明,是底层的聪明。

而且我的这些小聪明,在那些独自生活在大城市里打拼的朋友看来,就是正常人会做的事情。刚去大城市拼搏的时候,谁不是想尽办法自己解决居住问题,想尽办法省钱,想尽办法赚钱立足呢?

当他们开始学着和外国人谈判,能接触到国内顶尖的专家学者,能用两种语言做PPT的时候,我啥也不会。这时候,他们的聪明会变得越来越大气,比如能灵活解决谈判中出现的问题,怎么把坐在办公室里的退休老顾问给伺候舒服让他提拔或者点拨,或者学着和外国人一起包装自己,比如说办了什么书法展得到了什么外媒的好评之类的,他们的聪明,我连够到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我锐气全无,灵气也没了,可不就是滚滚红尘中过一生。

现在,我也觉得,生活在底层也没什么不好,家是我的第一选择,我得为此负责。

或许家也是一个借口,我就是不想那么努力,不想费劲,想过咸鱼日子,而且底层的聪明也不是聪明。   

@九命

500

先分享个关于这个提问,我觉得很不错的一个讲法。

其实说聪明人一辈子待在社会底层,这话肯定是过了。在任何一个时代,聪明人至少混个中层不成问题。

但是想要混到更高,更需要的是一股莽劲,而聪明人恰恰做不到这一点。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国民党面对共产党的一大心理优势,来自于国民党内的“人才”更多。严格来说,这话没错,国民政府内的高官,大量的欧美硕士博士。当时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了之后想的也是到国民政府谋一份差事。

国民政府是当时的唯一合法政府,对于聪明人来说,到政府工作肯定是个好的选择。但后来的结局你也知道了。

再比如说10年前,我认识的一些二本毕业的朋友想进腾讯都不难,字节可以说几乎没有门槛,哪怕你是个三本毕业生,表现好点都有可能进去。而当时清北毕业生进的最多的企业,是中铁、中建等各种中字头的国企。(这个就业报告里列的很清楚)

回顾过去这10年的经济发展,互联网企业起来了,很多当年进腾讯、字节的二本毕业生,如今已经是不少部门的负责人,甚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反而是很多985的研究生,为了进大厂整天刷题,进去了还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有多么了不起。

同样的例子,当年很多地级市的公务员,几乎都是二三本的毕业生再考。今天呢?

就算你今天考进去,当年进去的那些毕业生,说不定早就是部门的领导了。

这能说明当年的二本毕业生比清华毕业生聪明么?

当然不能这么说。清华毕业生还是聪明的,但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选择,所以在他们眼里更稳、待遇更高的国企或者外企是最合适的选择。但对于很多没得可选的二三本毕业生来说,进字节、考公务员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还说得过去的选择。

这一如对民国时期的很多农民来说,在无权无势的背景下,除了跟着共产党,也没有更好的路。

放到今天,再看清华毕业生的就业报告,机关单位和互联网大厂平分秋色,这也符合当下绝大多数人对“好工作”的定义。也正是在这个方面,很多人说“跟着清华的学生选,不会错”。

客观来讲,不管是考公务员还是进大厂,只要你能进得去,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总归都不会太差,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这就跟买股票一样,所有人都说买XX股票好的时候,就算这真的是一只好股票,能从这支股票上挣到的钱也不会太多了。

聪明人最大的优势是会算计,但最大的劣势也是会算计。因为会算计,所以与普通人相比,他们肯定会做出不算差的选择。也因为会算计,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当下以及未来几年内待遇最高的职业和发展方向。

我们还是用买股票来举例,在股市中,聪明人会买开始已经有上涨趋势的股票,而很多不那么聪明的人,往往会认准自己要的股票,越跌越买。表面上看,前者对资金的利用率更高,操作也更稳,但一旦股票真的涨起来,挣大钱的往往是后者。

只不过,在股票没涨起来以前,越跌越买的后者,在聪明人眼里往往像个傻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