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全球500强,股价腰斩,陆金所难挽颓势

500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将11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其中陆金所赫然在列。自上市以来至今,陆金所的股价已然腰斩,市值蒸发近600亿。同时,作为行业“标杆生”的陆金所也无缘2021“胡润世界500强”,颓势初显。

陆金所被列入“预摘牌名单”

资料显示,此次名单包括新氧、Antelope Enterprise、爱点击、陆金所控股、库客音乐、兰亭集势、叮咚买菜、金山云、滴滴、趣头条和51Talk。根据规定,以上公司需要于5月31日前向SEC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不具备被摘牌的条件。若无法证明,则会被列入“确定摘牌名单”。

但从美国SEC的规则上说,无论是“预摘牌”还是“确定预摘牌”,都不代表这些公司一定会从美股摘牌。“预摘牌”意味着公司需要在15个工作日内,提供相关证明,证明符合美股上市标准,如果不能提供,则会进入“确定预摘牌”名单。进入“确定预摘牌”名单的公司,也还有2年时间(到2024年)与SEC沟通讨论。

据了解,此前接受《财经十一人》采访的多位券商人士分析,根据近期的政策风向,除非公司主动选择摘牌、退市,“预摘牌”名单中的公司最终被强制摘牌的可能性很小。但名单会影响资本市场对这些公司的投资预期,导致股价波动。

净利润下滑,股价腰斩

2020年10月30日,陆金所正式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LU”,上市时陆金所的市值在330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200亿元。截至5月20日收盘,陆金所的股价已从历史高位的20.17美元跌至如今的6.07美元,跌幅近七成,市值为136.92亿元。

据财报显示,陆金所2021年全年实现总收入618.35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净利润167.09亿元,同比增长36.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175.61亿元,同比增长29.1%。但分季度来看,陆金所的净利润正在逐季下滑。截至2021年一季末、二季末、三季末和四季末,陆金所净利润分别为49.69亿元、47.29亿元、41.15亿元和28.96亿元;2021年二季度到四季度净利润环比下滑4.83%、12.98%和29.96%。

与此同时,陆金所各单位逾期风险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提供的总贷款的逾期天数(DPD)超过30天的拖欠率为2.2%,一般无担保贷款的DPD 30+拖欠率为2.6%,抵押贷款的DPD 30+拖欠率为0.8%,而这几项指标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数据分别为1.9%、2.2%和0.5%。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提供的总贷款的DPD 90+拖欠率为1.2%,一般无担保贷款的DPD 90+拖欠率为1.5%,担保贷款的DPD 90以上拖欠率为0.4%,而这几项指标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数据分别为1.1%、1.3%和0.3%。

P2P彻底清零

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P2P行业发展初期,因背靠平安集团,陆金所在品牌、技术、业务与生态协同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且行业后续火爆发展,陆金所用户量和平台的交易量迅速增长,并成为中国最大的P2P公司,素有“中国P2P一哥”之称,连续多年蝉联P2P成交排行榜。

此后,随着非金融背景的各P2P网贷公司治理混乱,行业乱象丛生、暴雷不断,监管政策开始逐步收紧。2019年7月,作为其中一家主动配合监管落实网贷“三降”要求和全面退出P2P业务的公司,陆金所开启了“去P2P”转型的过程。

2021年11月10日,陆金所控股(NYSE: LU)公布其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其网贷产品历史存量已彻底清零。这标志着P2P存量资产曾达1600亿元规模的陆金所,实现了P2P业务的平稳退出,成为P2P行业完成良退的典型案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