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生求助】想读毛选,要有哪些理论基础或书籍基础?

我是一名大二生,想读毛选,求大佬们指点,要有哪些理论基础或书籍基础?

也没妄想能完全读懂,能看明白一部分也算心满意足...

《毛选》算是比较简单的内容了。单纯从白话文写作能力上来说,毛泽东算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的顶尖人物,而且最为难得的是,毛泽东本身虽然有着极高的传统文化的修养和古文写作能力,但日常行文始终以明白畅达为标准,以尽量让贩夫走卒听懂为目标。所以,只要你想读,《毛选》肯定是没有什么门槛的。

但,在读《毛选》的时候,必须要先明白三个前提:

第一,《毛选》的核心是“选”,也就是对毛泽东写作的文章精选出来一部分编辑成书,所以很多毛泽东当年犯的错误是不会出现在《毛选》里的。

第二,《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但“毛泽东思想”更准确的表达是“党内智慧的结晶”。举个例子,毛泽东写《论持久战》的时候,曾经与周恩来、聂荣臻、朱德以及红军的众多领导人和中高级将领探讨过关于游击战、政治工作、组织工作、群众工作等等的相关问题,并且让其中的一些人就相关问题形成文章交给他看。因此,《论持久战》的作者是毛泽东,但其背后实际上是党的工作经验和军事斗争经验的总结。

第三,《毛选》的核心是“实践”,特别是在《毛选》的第一卷中,有大量当年毛泽东走访调群众而查形成的调查报告。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做出正确论断的基础。而在现实中,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判断清楚问题,关键也在于他们往往都是从自己的想法或者书中的理论出发。在这方面是,社会学、人类学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学习一下的,比如有的社会学博士写外卖骑手的论文,会直接作为外卖骑手工作半年、一年多的时间,这种对外卖骑手的了解,肯定比大多数人凭自己的印象就断言骑手如何如何要靠谱得多。

说以上这三点的目的,还是说读《毛选》可以,但不要因为《毛选》而神化其作者。恰恰要看到,《毛选》的诞生,是建立在尊重全党智慧、尊重实践、深入群众的基础上。脱离了这三点,既不会有《毛选》,毛泽东也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普通人,愿意多读书多学习、愿意实地调查和研究一些问题、愿意与普通劳动者进行接触,倾听他们的想法,那么无论世道如何,其成就都不会低。

此外,如何有可能的话,读《毛选》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下毛泽东的传记来看。由于《毛选》中选出来的都是毛泽东文章中“正确”的那一部分,想要知道毛泽东犯了哪些错误、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犯的,那就得看毛泽东的传记。这一方面可以破除当下一些人对毛泽东无所不知的盲目崇拜,知道是人都会犯错,另一方面从中也可以看出遭遇挫折的毛泽东是如何渡过难关和进一步成长的。

最后,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以为《毛选》中最为重要的东西,不在于任何具体的教条,而是其中蕴含的希望。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毛泽东始终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报以乐观的信心,在面对“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时,他可以说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看起来没什么,但是1930年的中国是个什么样子?换成普通人到当时,有几个觉得中国的未来还会有希望的?再说1950年的时候,中国的“聪明人”都知道中国打不过美国,甚至毛泽东都做好了接受中国战败的准备,可即便如此志愿军还是毅然决然地跨出了国门。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对《毛选》感兴趣,环境因素自然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这不必讳言。但如果说一个人一直在纠结“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那么即便看了《毛选》或许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当然,信心不能盲目,否则就成了冒险主义。但如果过度悲观,那么也无疑会倾向于右。

聪明人看到问题,乐观者赢得未来。在更为漫长的人生中,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心态。

三四十岁以上的人或许更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