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帮落后国家搞升级,最终目的是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生态圈,扩大“内循环”

【本文由“观察者网用户_459606”推荐,来自《余永定:我们用高成本借来了没收益的美国债,接下来怎么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王汤清
  • 肯定余先生的演讲。

    一,要加快去美元、减少美国国债的速度,时不我待。

    二,加大战略物资的进口。

    三,资本管制要坚决。

    四,中国商品是硬通货,要获得中国商品的定价权。

    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如双边贸易结算、数字货币等。

    六,内循环权重要进一步提高,美西方在加快与中国脱钩的速度,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应付。

你说的不错。中国在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需要做一些改变,这种改变指的是对“双循环”定义要做一个重新认识,双循环中的“内循环”定义不能只定义为国内循环,需要把“内循环”的边界对外做延展。

最近有很多文章在讨论越南的产业发展,对越南的发展持负面态度的人比较多,原因是这些观察越南经济的人都在潜意识里把越南当成中国制造业地位的竞争者,我认为这种心态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

且不说越南有没有替代中国的现实基础,就从中国自身而言,我国实现了工业化以后,不可能只甘愿处在制造业底端,必然要向高端攀升,既然如此,像过去欧美国家一样将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腾出空间让自己专注在升级产业这件事上,这不是不能考虑的问题。

所谓低端产业本质上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中国工业进程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这换个说法叫居民收入增加),低端产业淘汰是必然的。既然趋势不可改变,那么不如主动去做结构调整,将低端产业向周边国家转移,比如说柬埔寨、越南,或者其他一些东南亚、非洲国家,这些国家大都是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农业国,承接低端产业链转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实现工业化的机遇,就像中国三十年前承接欧美低端产业链是实现全面工业化的机遇一样。

中国主动做低端产业转移,帮助其他落后国家进行工业化升级,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主的经济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可以实现以人民币为主的货币结算方式。只要是以人民币来结算,那么这种经济的本质就和国内的经济循环没有区别了,换句话讲中国政府倡导的“双循环”经济中,“内循环”这个概念就被拓展了。

“内循环”的疆域越大,中美或者中西经济脱钩这件事会对中国造成的打击伤害就越小。只要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内循环”经济空间,那么有没有美元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了,因此,中国未来可以将巨大的美债用来建设自己的人民币经济生态圈,这个生态圈可以起到和美债一样的中国经济“锚”的作用,而且中美之间的争斗对这个“锚”也影响有限:

西方国家已经没有什么低端产业输出能力来和中国竞争了,因为中国的低端产业输出是双向的,即输出原材料或者半成品、设备和技术,也回收产品(市场大)。

所以,这个经济生态链闭环一旦形成就会因为对中国的深度依赖而保持稳定,大概率能避免掉政治因素的影响(不管谁执政都首先要考虑民生问题)。

参照俄乌战争,一旦因为台海战事造成中国双循环经济中的外贸循环完全失灵,那么仅仅依靠国内循环的经济规模是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可靠发展的,这是我拓展“内循环”经济边界逻辑的出发点,同时这个逻辑也为美债储备怎么用提供一个思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