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垃圾堆里看到熊的时候,总是感到于心不忍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熊的事情。

4月底的时候,微博上有个小视频,说是治多县森林公安拍摄到的熊进屋,很多网友看完都说这熊进屋很熟练很好笑,偷东西甚至忘了关冰箱门。

但其实这样的事情是很触目惊心的,每年在青藏高原都会有棕熊致人死亡的事件发生。

去年就有在兰州读大学的年轻人回到玉树,跟他爸爸一起从夏季草场回冬季草场拿东西,结果熊就在屋子里面,他一进屋就被熊拍死了,他父亲则是后来被抢救过来捡了一条命。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自己家要进体重大概100、200公斤,甚至300公斤以上的熊,是什么样的感受。

500

在熊面前,房屋并不是坚不可摧 图源原上草

01

青藏高原的人熊冲突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青藏高原的人熊冲突现状,首先是由熊造成的财产损害和伤亡事件数量很多,而且很频繁。

2014年~2017年,有数据统计说青海省有14名牧民曾受到棕熊的攻击,其中九死五伤,伤亡率高得可怕。

一方面,棕熊会频繁地造访老百姓的家里,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每年都会过千万,另一方面,有关财产损失的具体数据,林草局得到的可能不足当地实际案件的30%,记录又严重缺乏。

500

熊很多,熊入室也很多 图源代云川博士

其次是对人熊冲突的防护和补偿方式非常有限。很多人都会觉得,既然熊会进房子,那我们把房子保护起来不就好了?这样就造成了防护方式的单一。

然而熊进屋并不完全是因为人的房子太脆弱而造成的,防护方法如果不持续或者不达到一定的数量,不能够覆盖一定的区域开展,就没有办法达到良好的有效性。

同时,熊进屋损失的估算由于涉及到太多的细节,很难进行有效的赔付。估算损失这个过程的成本也很高,如果一个住在西宁的工作人员要开到玉树的一个村子里面核实农户的损失情况,那他需要至少开一天半的车,其中油费的花销,可能都比老百姓的损失高很多。

500

红外相机在夜晚拍到棕熊钻进民房 图源雪境 感谢质兰基金会提供红外相机

此外,政策上,人熊冲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顶层设计的关注。从去年开始,在国家林草局的“十四五”规划中唯一的一个防熊试点就在青海;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立和运转,人熊共存问题也成为了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工作的重点之一。

只有在充分了解这些背景条件的前提之下,我们才能开展缓解人熊冲突的在地保护工作。

500

玉树高山上的风景  摄影李雪阳

02

哪些方式能防熊?

事实上,熊可能造成的损害有很多种,这些我们不可能只用同一种方式去防范。

所以我们拟定了一套针对人熊冲突的综合性方案,包括人身防护、事前防护事后补偿三个方面。

500

针对人熊冲突的综合性方案 图源雪境 

人身防护比较好理解,就是主要解决人与熊面对面冲突时的人身安全问题。我们围绕这一方面设计了人身防护包,进行了很多防护方法的科普,开展社区培训。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事前防护就是如此。为了满足事前防护的需要,我们会以社区为基础,根据他们的房屋结构等客观条件,制定合适的、具有针对性的的防护方法。

本来青藏高原的棕熊是以肉食为主,在野外,它可能需要去挖很长时间的旱獭洞才能捕捉到旱獭获得食物,又或者跟随雪豹的踪迹,捡一些雪豹吃剩的动物尸体果腹。

500

会打洞的旱獭也是熊的重要食物 摄影李小六

但是在十多二十年前,当地老百姓刚刚开始定居之后,很多人搬到夏季草场时,会把食物留在冬季的房子里面,熊进去以后只要破开门就可以吃到风干肉、菜籽油甚至拌着糖的面粉……

这种寻找食物很显然更省力、能量消耗非常低,棕熊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小技巧”。

另一个棕熊的食物来源是人类的垃圾。网上有很多关于熊掉到垃圾坑里养胖的视频,甚至在格尔木乡镇的一些点有很多裸露的垃圾,有些熊就会定时定点地到这些垃圾点吃东西。

500

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堆也成了棕熊的食物获取地 摄影Sidar Can Eren

所以事前防护很明显不只是加固门窗而已,垃圾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前防护。还有如果你搬离了冬季定居点,即使你现在不把食物存在这种房子里面,熊也已经形成了去里面找食物的习惯,要如何才能掩盖屋里面原有的食物味道呢?

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不会放食物,有可能他丢下了一块肉在地上或者在哪里,熊的嗅觉非常灵敏,为了吃到那块肉它就会破门而入等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这会是一系列需要我们去与当地社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的问题。

500

给门窗加防护网有用,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图源雪境

有关事后补偿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在我们做好了所有的事前防护之后依然有些损失,这些损失是怎么造成的?是防护设施在安装、使用上有一些问题吗?这些漏洞能不能够弥补呢?弥补之后是不是有一定的资金的补偿等等,这都是我们希望跟社区能够共同探索的。

这就是我们说的我们要做的缓解人熊冲突的综合性模式。

500

棕熊破门而入的居所,门上还清晰地留有“罪犯”的脚印  图源雪境

03

从试点到持续性推广

要谈防熊,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是谁在防?

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城镇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人去防熊,假如你住在青海西宁,熊也不大可能进到西宁市里。但是当地的社区牧民们需要防,牧民们是防范熊的主体,因此怎样去防护好熊就跟他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500

要做防熊设施,了解牧民的需要是必须的 图源雪境

最开始,我们选择在玉树囊谦东坝乡果永村来做试点。

2016年开始,果永村3队最初遭遇熊害,随后熊害问题逐渐蔓延到各个队;而熊又是当地的“土地主”,有些牧民搬到新区域会用干的熊爪在那个地区画一圈,跟“土地主”打招呼说我是一个初来乍到者请多多包涵。

因此牧民对熊害愤怒且苦恼,“作为土地主的棕熊(为什么要袭击我们?)难道我们每户人家都做了坏事?要遭到惩罚?”

500

良好的社区组织成为我们选择果永作为试点的原因之一 图源雪境

另外果永村的阿宝协会是非常难得的社区保护小组,有优良的自主讨论、决策的氛围。阿宝是当地的神山,他们叫阿宝仓,阿宝协会就是这么来的。

得益于当地优秀的社区自组织基础,我们先在果永村开始了实践。首先是解决“到底是谁的防熊设施?”问题——谁使用,谁拥有自主选择、决策的权利。

500

多方走访,集策群力 图源雪境

第二,防熊设施不能一劳永逸。熊是非常爱学习的动物,最开始的时候三江源地区用过一些电网防范熊,后来有的熊就学会了垫着东西跳过去,还有熊直接挖了一个坑从下面钻过去……

但是人总是聪明的,动物可以学习我们也可以,防熊设施的可持续维护与管理很重要。

500

棕熊极强的学习能力使“针板防范”收效甚微,所以必须与时俱进 图源雪境

第三,我们从2队到5队,对果永全村有熊害问题的区域进行了走访,以及放置红外相机监测棕熊行为,了解牧民正在使用的防护方法。

比如说打听邻县杂多的“刀面围栏”的效果,还有考察狗对防熊到底有没有用?——经过训练的狗,2只以上可起到防护作用。

500

经过训练的藏狗在驱赶熊方面确实有一定效果 图源雪境

第四,我们也在促进多方合作,像三江源生态保护协会以及玉树周围的州、县、东坝乡各级政府都与我们有着比较深入的合作。

500

当地的工作离不开各个团队、部门和牧民的参与 图源雪境

第五,我们做了很多防熊设施的桌面调查,去了解国外的经验,看看他们的使用方法中有哪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防熊电网在北美是用得特别普遍的一种防熊方法,但在青藏高原的囊谦区域,夏季雨下得多草会长得很快,如果电网在这个区域使用的话,容易干扰电网的导电性,导致电网失效。

我们也会去做已有防熊设施的费效比调查,去跟社区算账。因为防熊这件事不是我们给你一个设备,而是要跟牧民共同建一个设备,是要牧民出资的,这样的话他们才能拥有并且希望维护好这些设备。

500

防熊设施的桌面调查内容 图源雪境

在整个过程里,我们一直在推进各方的合作,了解更多防熊的设施,希望经过果永村的试点将方案拿到其他村推广。同时我们也觉得,没有一种办法是能在所有地区都有效的,而且当地老百姓对于熊的态度和处理方式非常重要。

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做防护和缓解人兽冲突,并不是准备若干硬件设施就能解决的,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持续性的社区工作。

500

社区工作进行中,这才是在地保护的常态 图源雪境

04

我们做过什么?

最后,我再简单梳理一下雪境在防熊这件事上做过哪些事情:第一,梳理和学习。我们不断总结、收集很多过往的国内防熊经验以及整理、再编辑国外的防熊经验。

第二,科普,我们觉得当地老百姓需要对熊的习性了解更清楚。比如熊为什么会去攻击人?70%以上的熊攻击人其实发生在母熊保护小熊的过程中,假如你真的看到小熊,请找一个方便的方法快速离开。以及怎么样的方式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带哪些设备工具可以保护好自己?等等。

我们制作了藏汉双语的防护手册、小视频、云讲堂、公众号文章等种种输出内容,希望把熊的科普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

500

防熊也好防狼也好,对动物习性的科普是必要的 图源雪境

第三,防熊试点实践。我们以社区为基础,跟当地的政府、环保小组、民间组织和牧民一起去设计社区的防护方案。前面提到的玉树东坝乡果永村就是我们的试点社区,我们在当地安装了21户的刺绳围栏用于防范熊。

500

围栏是防熊设施中的一种 图源雪境

第四,搭建沟通平台。我们觉得每一个角色,不管是政府、寺院还有当地社区、民间组织,如果能够在缓解人兽冲突方面有共同的目标,这件事就值得我们多方去合作、交流、分享和共同努力。

500

集群智举群力,方能事半功倍 图源雪境

第五,产出行业报告。这也是我们经验分享和交流的一部分,希望能把这个行业报告输送出去,为致力于解决青藏高原人兽冲突、人熊冲突问题的机构提供参考。

500

多年来雪境在人熊冲突防御上所作的工作总结 图源雪境

05

最美的共处,就是保持距离

其实聊到青藏高原上的熊,还有很多可以说的事情。

之前我们说藏区的牧民都比较爱护生命,有的寺院存在一些长期投喂流浪狗的情况——实际上投喂棕熊的也有,那这种爱护生命的朴素的传统会不会让棕熊学会向人类觅食,从而引发更多的人兽冲突呢?

有些当地老百姓的观念认为,喂了熊,熊有了长期的食物,就不进房子,所以当地的人兽冲突就没有了,这样看起来像是一件很和谐的事。

但是据我所知,这样长期的投喂,一定会影响熊本身的生活习惯,比如因为长期的投喂,棕熊就不冬眠了,熊的冬眠是为了节能,在有足够的食物来源的条件下它们就不需要冬眠。

这样的话,是不是又延长了熊的活动时间,无形中增加发生人兽冲突的概率呢?

500

棕熊的脚印,巨大的爪子显示出它恐怖的战斗力 图源大牛

从生态学的观点上来讲,我觉得最好的人熊共处状态并不是人和熊在一起,你握着我的手、我握着你的手,而是二者中间是有距离的。

保持距离能够让双方都具有安全感,互相都安全,这也很久很久以前高原上老祖宗们生存的智慧。

500

雪境团队在验收即将安装在社区的防熊围栏 图源雪境

最后我想用一首诗来结尾,这也是雪境在当地工作的缩影:

“行走在那片雪域圣境中,

与牧民围坐牛粪炉前,

时间犹如手中的经筒,

转动间寻回曾经与自然共处的密码。”

500

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再次寻回与野生动物和睦相处的方法 图源雪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