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三孩子的母亲:现在的初中生高中生普遍睡 5~6 个小时,这正常吗?

我是一位初三孩子的母亲:初中生初一初二还好,初三和高中的三年,虽然学校总是说留够了时间,但是实际情况是只有一少部分可以做到,大部分人因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会花更长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样睡得更少,导致精力更差,学习更加无力,无力又会导致进一步加长学习时间,一个死循环?

500

对于这位妈妈的求助,我简单说几句吧。

我不知道每天只睡五到六个小时是否是初高中生的普遍现象。但若确实如此,那肯定是问题,有危害的。一代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是很担心的。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年纪,睡眠不足,对生长发育是不利的。全中国的学生在青春期都睡眠不足,怎么看都不是好现象。

即使对于学习本身,睡眠不足也是有危害的。诚然,应对考试,确实需要超量练习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熟练度,并见识尽可能多的体形。但做题数量是有边际效应的,做题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再多做题效果是相当有限的。相反题海战术造成的疲劳,会让大脑变木,做题会把学生做笨了,对学习成绩并没有帮助。

学生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做题上,没有时间回顾知识点本身,串联起整门学科的逻辑体系,无法做到纲举目张,其实并没有掌握好知识,遇到新题就很难分析思考。没有时间回顾总结错题,反复做题也不能提高,反而会重复犯错。

学生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做题上,不去思考知识本身,思维不活跃,也不能真正学好知识。一个简单的例子,学平行板电容器时,能去思考器件边缘电场分布的学生,一定比多做几道题的学生,物理学得更好。而疲劳的人是无法进行类似思考的。

挣扎在题海战术中的人,容易陷入另一种懒惰,看到习题就去套做过的题目,而不是去分析问题本身。说句实话,高考出题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是有一定新意的。光靠题海战术,不可能覆盖所有高考新题,学生没有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成绩不会太好。

所以,我希望,中学老师不要懒惰地简单地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认为这就能解决问题。为了应试,稍过量的练习确实是需要的,但习题还是要做得精,做得有代表性,做一道题要起到一道题的效果。教师要帮学生选好习题,这个要求其实是比“给学生找无数习题”要高的。

另外,学生的所有时间都拿去做题,自然没有时间看闲书,上网获取资讯,接触电脑和先进的生产工具,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健全人格其实是不利的。诚然,书可以以后再读,电脑可以未来再学,但同样的事在不同年纪做,效果是不同的。

也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自己当年也是从浙江高考考出来的,浙江高考不算特别简单吧,我念的大学也不算太差,我高中时,睡觉时间也不止那么点,闲书也没少看,游戏也玩,还经常踢球打球。我本科同学,也有从更艰难地高考大省考出来的,也没有听说谁除了课本没读过其他书;除了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家里都有电脑,都打过游戏。

我是真不明白,新出生人口每年都是在下降的,高校招生规模又没有缩小,中学生的日子为什么会越过越苦?或者说,中学就学那么一点点知识,哪有那么多题好做出来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