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啥呢,国剧还敢碰这个字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还以为是像《大明王朝1566》一样严肃的历史剧呢。”

评一部今年的古装剧。

500

以为。

是因为导演高希希,拍过新版《三国》;主演陈宝国,帝王专业户,《大明王朝》《汉武大帝》。

结果。

原来是古偶呀……

500

且不说《山河月明》。

我们是有多久没见过一部正经的历史剧了?

当观众还在以为,还在期待的时候,不愿意接受的事实是——

今天的古装剧可架空,可大女主,可后宫。

但是唯独,装不进历史了。

01

一说古装剧的巅峰,不少人会提名《大明王朝》,Sir也写过不止一次。

但说到把古装剧拍到蔚然成风的,陈家林算是第一人。

他的作品一定承包过你和爸妈的电视机。

《唐明皇》《武则天》《法门寺猜想》《康熙王朝》……

500

500

古装历史剧从无到有,困扰创作者的问题是——

古,长啥样?

过去没有同类作品可以参考,那就亲手开始“考古”。

1992年的《唐明皇》。

光杨贵妃的发髻就有60多套,全部按照仕女图的样式1:1还原。

主演李建群参看阎立本的画作、敦煌壁画,设计了9000套服装。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样式各不相同。

500500

历史正剧,观众也不是为了复习历史课。

更要看古韵的还原。

说起唐朝,常联想到“以胖为美”。

但准确来说,人家要的是胖而不虚,是有比例、有线条的丰腴。

舞蹈出身的东方美神周洁,身材原本纤细,为了贴合形象,每天要吃八九个鸡蛋,用老母鸡汤当宵夜,屋里躺平了两星期,胖出二三十斤,才符合要求。

500

赵丽妃的绿腰舞,婀娜多姿;杨贵妃的琵琶舞,明艳娇憨;少数民族的群舞,动作、仪态、身材……就写着俩字:

专业。

500

500

500

故事是什么?

好像不重要了。

那些声色舞美,妆容服饰,楼宇亭台,已经为你展开了一幅盛唐的画卷,美不胜收。

《法门寺猜想》。

集玄幻、宗教、爱情于一体的历史剧,豆瓣8.9。

二十年后的“三生三世”梗,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尽管画质粗糙,你还是能看出光影和妆造的考究。

光凭袁立这惊鸿一瞥,就能载入国产剧史册。

500

500

胡玫,另一个国产古装剧大户。

2005年,胡玫执导《汉武大帝》投资近5000万,是当年最贵的国产剧。

钱都花到哪去了?

丧心病狂的天涯网友帮你考证出来了——

500500

500500

历史剧。

“历史”二字就太庄严、厚重,任哪个导演都要诚惶诚恐。

从精致考究的服装、道具、妆容,到衣食住行的礼制,都像是供奉时虔诚地摆出的祭品,感觉但凡有点怠慢就不足以请出历史这尊神明。

国产历史剧卷过,讲究过。

但历史的分量,很快就在国产剧中被消解。

顺着《甄嬛传》势头推出《芈月传》,投资再上规格。

可剧中的和氏璧,变成了洁白如新的……

厕纸。

500

现在的舞蹈,哪里还讲究专业和古韵。

跳舞的没什么动作,全靠摄影、剪辑在动。

转个圈打个手花,就叫跳舞了。

500

历史剧当然不可能还原历史。

可是过去的历史剧,也在竭力逼近那个永远无法触碰的目标。

现在却是——我比划比划,你看个意思就是了。

02

历史剧的式微,一个标志性事件。

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芒果台首播,收视垫底,严重亏本。

但同年,国产剧的观众数量、生产数量和播出数量,均是世界第一。

2009年,陈家林说出了国产历史剧的困境:

购片方是第一把手 

投资人是第二把手

大腕儿是第三把手 最后才是导演

500

△ 图源:东方早报

古装戏各类题材爆发,历史题材却陷入了困境。

《走向共和》播出后,遭到电视台冷处理,之后广电对历史题材的审查更加严格——

从立项开始就必须有审核专家的深度加入。

另一方面。

市场口味的变化更是关键。

做历史剧多难啊,要一点点细致的考古,考古错了还要挨骂,既要顾及美感,还得尊重真实。

500

网文改编的架空剧就不同了,反正无法考据,古风可以复制,剧情也可以复制。

2011年,内地宫斗天花板《甄嬛传》大爆。

在那之后,言情、玄幻、穿越、宫斗一举取代正经严肃的历史剧,开启新的收视神话。

捧红了烂泥扶不上墙的85花,更养活了国产古装半壁江山。

500

500

2010年后,豆瓣8分的历史剧只剩一个系列——

《大秦帝国》。

但2020年《大秦赋》,也没有保住这个系列的口碑。

500

2022年,唯一一部(号称)历史正剧,是最近的低血压神器 。

《山河月明》。

斥资3.2亿,全戏骨阵容:陈宝国,张丰毅,冯绍峰。

500

钱是越砸越多。

创作却越来越敷衍。

朝堂之上,朱元璋给儿子配婚,下属可以随便打趣。

500

历史上,朱棣创立内阁,疏浚运河,数征漠北,修编大典,开创了永乐盛世。

到了剧中,怎么运筹帷幄、智斗百官,全部没有。

反而是恋爱谈得很殷勤。

500

历史剧告别了历史。

这背后的原因是——

它告别了成年人。

成年人世界里权力的逻辑,知人论世的洞见,还能写进剧本吗?

那不如转向低幼的,人畜无害的情节。

二十年前 《大明宫词》。

武则天是玩弄权术的野心家,更是借男宠搔首弄姿,教育女儿的精神导师。

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阳刚的,只要他处在女性的处境里,他就是个女人。

500

500

二十年后,《大宋宫词》。

不说节奏诡异的剪辑。

整部剧的情节,都已经完全网文套路化:皇帝偏爱、天降好运、全能人设……

500

创作力在滑坡。

市场环境、观众口味,也已经不同。

李少红在采访中直言,很多故事都会遭到资方的魔改——

投资人刚开始会和我说就想拍《大明宫词》《橘子红了》这样展现导演个人风格的片子,但当我真的把这样精致的东西给到对方,他们又会开始谈论市场化、观众、经费之类的现实内容。最后故事已经改到我不想拍了。

同样遭遇的还有张黎,拍过《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人间正道是沧桑》,都是9分精品。

但说过“只拍历史剧,现代戏太假了,恶心”的他,也没历史剧可拍了,转型去拍了《武动乾坤》。

后来张黎对这部剧的回应,也说出了国产历史剧为何难复活:

“上面下了军令状,暑期档就得有趣。这部剧很随性,我拍的很轻松,当然人文高度的东西,是不太有了。”

03

“历史就是过去与现在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

——这是编剧大神刘和平说的。

历史剧的寸步难行,不仅难在急功近利。

更难在,我们再也没有那种借古讽今,跟时代对话的胆气。

1999年《雍正王朝》。

一举创造了央视的收视神话,在北方地区,收视甚至高达80%。

采购这部剧的是央视前台长杨伟光,当年他是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雍正王朝》涉及敏感问题,政治导向有些难把握,比如片子的大背景是“反腐反贪、抗击洪水”,与1998年的现实惊人地相似。

当我决定买下《雍正王朝》时,对于能不能播以及适不适合“此时”播还有些拿捏不准。我决定先送中央领导审看,如果他们说好,那我们就播;如果他们说不行,那只能当这2600万打了水漂。

《雍正王朝》掀起的不仅是文艺风暴。

更是当时的时代潮流,改革痛点——

反腐。

500

历史书告诉我们,雍正是一个猜忌多疑的皇帝。

但在刘和平笔下,他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改革先锋。

当时剧集一出,也有专家反对,说这是美化了雍正。

用今天的话说叫“魔改”“洗白”。

500

但观众不以为意。

因为历史剧中,如果历史不被“挪用”,那不如别拍成剧,继续呆在故纸堆里好了。

关键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

而是今天,它什么地方触动了你。

剧中,雍正改土归流(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土司制,实行流官制)、摊丁入亩(百姓能按自家拥有土地收税,少地少收)、废除贱籍三项改革一出,彻底把满蒙贵族得罪了光,也站在了天下士绅的对立面。

改革尚未完成就驾崩。

说的是人亡政息,更是改革与既得利益厮杀过后的一派沉郁。

500

借雍正的故事,抒发编剧对现实的洞察,说出底层百姓的心声。

剧中的角色“邬思道”翻译一下,不就是“我想说”。

而现在的历史剧……

500

对权力,我们不再解读和反思,只有包容乃至依恋。

对百姓之苦的描述,更无迹可寻。

2002年《天下粮仓》。

乾隆年间,灾害频繁,饿殍遍地。

500

甚至出现了泯灭人性的“以人换馍”。

500500

四位官员临危受命,到各地审查粮食贪污。

各地为了应付朝廷检查,搭建空心双层粮仓。

账面数十万斤的粮食储备,实际只有百分之几。

500

500

但《天下粮仓》要揭示的,绝非简单的官官相卫,贪腐误国。

剧中最大的反转,也是最大的悲凉。

一生作风简朴,揭发空心粮仓的米汝成,临终前叮嘱儿子把贪污查个水落石出。

当儿子查到最后,才发现父亲正是幕后黑手。

可他贪腐的金银珠宝,一生都未享用,一直存放在棺材里。

500

清廉和贪腐,从来不是个人的“自主选择”,这是《天下粮仓》的人文关怀和现实隐喻。

同样,豆瓣9.7的神剧《大明王朝1566》。

拍摄的缘由,始于官方对治理贪腐的决心,想宣传海瑞精神。

500

跟米汝成相比,海瑞就是“我与全世界为敌”的官场恐怖分子。

从反贪的本意出发。

说出的却是“激浊扬清”的悖论——

以弘扬清廉,来对抗贪腐,无异于一个人原地把自己举起来。

因为清与浊,原本就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

海瑞和嘉靖,都是体制的囚徒:

嘉靖和海瑞,一位是最高权力境界的孤独者,一位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他们都生活在困境之中,嘉靖不愿做最大的奴隶,二十七年不上朝,把自己关在丹房,却把自己变成了最大的囚徒;海瑞在自己的精神中建盖了一座牢房,为原则可以牺牲一切,对自己制定的原则绝对不放弃。两个人都是精神的囚徒,但他们互相懂得。

——刘和平《大明王朝1566》序言

当然。

即使海瑞的抗争失败了。

刘和平也会让他说出那句直指人心的发言:

嘉靖问:既然为君的是山,你说的这些圣君、贤主,哪座山还在?

海瑞吐出振聋发聩的十个字:

都在,在史册里,在人心里。

500

在刘和平眼里,海瑞对如何为官也许毫无“现实意义”。

但他坚持认为,海瑞精神值得被不断书写。

因为它说的,不是什么为官之道。

是一个民族要进步,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海瑞一生全面宣战,临死时一看,原来是跟一架巨大的风车作战,丝毫未能改变封建专制统治。但不管他胜利还是失败,争一分是一分,如果大家都不争了,这个民族就完蛋了。

最后,Sir想说一件往事。

2003年,网友提问张黎,你觉得《走向共和》对今天有什么意义?

张黎回应:“我觉得共和制出现在全球来说已经有200多年了,这个制度在我们看来无疑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制度,它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可能是最合理的。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制度下,作为中国来说,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是有意义的。”

500

△ 图源:新浪娱乐

2018年之后,记者再问张黎:

您为什么不再拍历史剧呢,比如《走向共和》这类的。

张黎略显无奈:

那你觉得,《走向共和》探讨的东西还有人关心吗?

500

五千年上下,一说起来何其浩瀚。

但以此为源头,今天创作出的历史剧,河床已经干涸见底。

2017年后,以“重大历史”和“泛历史”题材备案的古装剧不超过20部。

到了今年,古装历史剧的备案数量更直接:0。

那么多、那么浩瀚的历史啊,我们把持不住。

就只好干脆把它交付给一片虚无。

50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