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0年修水库的亲历,兼驳8万座水库建设未纳入GDP的论调

【本文来自《我是过来人,坦率跟大家说,改开前的生活没有如某些人说的那么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母亲作为农民,曾经参与多个公社组织水利工程建设,本地江河湖甚多,有些项目是国家150项重点水利工程,她亲述:第一,土石方基本都是靠肩挑背扛,板车都很少,因为没有路,且很多土方来自河道内挖淤泥。第二,没有安排住宿,自己找附近村落,就在人家堂屋打地铺和做饭。第三,工分从2、3到8.5不等,考虑食宿自理,低了真是亏本。

本文被推荐的案例,是观察者网的一篇文章,“一个月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一个月我吃了165斤粮”是他的亲历。他自己感慨,“现在搞定中型以下的水利工程,几个有机械的农民合作就行了,需要公社组织千军万马么”?

此类案例其实很多,比如《回忆八字门修水库》修建的是湖北京山(该县级市有200多水库)的一个中型水库,作者回忆搭建草棚都用了1个多月,现代化工具只有履带式碾压机,“土石方完全靠人工用板车拖到堤坝上”。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能发现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一方土大约1.5吨,板车一车按照750公斤计算(那样的使用强度这个重量不低了),1天往返采料地和工地10次,1个工5方;肩挑背扛的,2人每次150公斤,1天往返8次,1个工0.4方,考虑不可能大规模板车(更不要说洪火秀妄想的大型机械),1个工应该平均每天1方顶天了。现在,1个司机,开着1俩30吨、50吨载重的卡车,1次就是二三十方,往返也不用太多次,20次、30次,就是500方以上。可见这个环节的生产力的增长,100倍是肯定不止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感叹感激感恩前30年劳动者的付出和牺牲,但也不用妄自菲薄自己改天换地的能力!生产力的增长,绝不是3、5倍的增长。

我发这样的帖子,是针对洪火秀所谓的8万座水库天量GDP未纳入统计核算的表达。按照他们的逻辑,前30年每年的坝堤建设,都是几十个三峡工程的规模,却未纳入GDP统计。

我认为这是荒谬的!

第一,建筑业本身就是MPS核算体系的内容,转为SNA核算体系的GDP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纳入?

第二,坝堤建设主要是农民农闲开展,按照库均100万个工计算,8万座水库也就是800亿个工人,4亿农民1年的重点也是800亿个工,1年农业生产有多少GDP?MPS五大部门工农交商,难不成是工农交商?

第三,三峡大坝投资2000亿,但诸如拆迁补偿支出,根本不会算到大坝建设GDP里,那就去了几百亿;其次剩下的是总产出,不是增加值,2020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26.39万亿,增加值7.3万亿,增值率27.7%,按照建设总产值1600亿计算,也就是442亿;最后按照通货膨胀折算,也就是100亿,哪来的什么天量GDP?三峡建设高峰期的那几年(1993-2000年),宜昌建筑业GDP合计也就200多亿,还总不可能都是三峡大坝把?临近差不多规模的襄樊市1998年的建筑业GDP也是17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