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场阅兵说起,感叹下历史上的大帝国分分合合,都源于内部控制不力

今天莫斯科红场的阅兵,注定会吸引全球目光。

500

至于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在俄乌战争大背景下,这场阅兵具有了各位不同的意义。

之前也有很多说法称俄军要给这场阅兵献礼,因此要在5月之前结束战斗。这个说法当然相当不靠谱。战事现在陷入了僵持,到底要怎么打下去,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今天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两支军队,却曾经在1941年那场举世瞩目的红场阅兵上,携手抗敌。

那是1941年的莫斯科,德三兵临城下,前锋一度剧离莫斯科城区10多公里。斯大林在红场阅兵,而后受阅部队直接开往战场,从容赴死。

500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命运之战。最终纳粹德国顿兵于莫斯科,遂有后来之败。此战,一举奠定了二战以后大国格局,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1941年,距今80年了。当年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格鲁吉亚人......一起走过了红场,奔向了战场。

想不到80年后,俄罗斯人却和乌克兰人厮杀在了一起。

历史的沧海桑田,自有其吊诡之处。

抚今思昔,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曾经同一个战壕的战友,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代却又厮杀在一起。这一切,到底是为何呢?

然而,这样的场景,其实是历史上多次上演,并不稀奇。

西方国家的历史不熟,咱们就不多说,就说说中国历史吧。

比如唐朝崩溃以后的历史。

唐朝建立以后,击溃西突厥,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扫荡漠北游牧势力的中原王朝。

500

此后唐朝用兵重点一直集中于东北地区,就是已历国数百年的高句丽。

500

自李世民亲征,到高宗李治时代,耗时数十年,到公元660年左右,才算彻底击溃了高句丽政权。但是中原王朝依然无法彻底控制这片区域,和历史上匈奴崩溃以后,草原上总会冒出其它势力类似,东北地区自然也少不了新兴势力,这就是室韦和契丹。

唐王朝于是在华北地区建立了庞大的常备野战军,以监视东北地区。

500

这是后来安史之乱的起源所在。

在大唐击溃高句丽之后不到100年,公元755年,坐拥华北三镇拥兵数十万的安禄山叛乱,盛极一时的唐朝就此走向崩溃。

当年曾追随太宗征讨高句丽的华北诸民族,和中原汉民族厮杀了起来。这场厮杀一直持续到北宋面对的燕云叹息,直到600年后明朝建立,中原政权才再次掌控住了华北地区。

这一幕,和如今苏联崩溃之后,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厮杀,何其相似?

不同的是,今天我们谁也不知道,斯拉夫人还有没有可能再次完成对历史上基辅罗斯龙兴之地的掌控呢?

唐王朝曾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东亚古代历史上的版图,以及控制能力,恐怕曾冠绝一时吧?

正如苏联地跨亚欧大陆的这个庞大帝国,也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控制领域最大的政权了。

然而最终都逃脱不了内部崩溃的命运。

安史之乱真可谓是足以影响中国古代历史数百年的大事件。那么,唐朝能否避免安史之乱吗?

从历史走向来看,恐怕不能。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当然非常复杂,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要从府兵制的崩溃,募兵制的兴起说起,兵源从一开始汉人为主,到后来胡人大量加入,以胡制胡,久而久之,华北地区据研究已经大幅胡化。

当然关键还在于唐王朝的用兵方向太多了。既要在华北养一支庞大的野战军防备契丹,同时在西北也要养另外一支强大的野战军,以防备吐蕃和西域。连解东北和西北的是河朔方向的节度使。

同时唐王朝要在关陇地区保持一支中央常备军。

500

唐王朝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勉强维持住这几支常备野战军之间的力量制衡。

但这种平衡,总有一天会被打破。

安史之乱也许是一种偶然事件,但它充满了历史的必然。因为任何一个古典帝国,都没法控制住这么大的疆域,这么多的军事力量。崩溃是一种必然。

历史上所有庞大帝国,大多数都不是被外力击败,而是被自己的内部矛盾搞崩溃了。说到底,这超越了它们的控制能力范围。

苏联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任何一个政权,一个国家,只要过于强大,内部就必然会有不同的势力,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且国家越是强大,内部的不同势力也会更加强大。

在这个政权的扩张时期,由于内部势力有共同的利益可以一致对外,而一旦对外(军事)扩张进入停滞收缩期,内部势力的矛盾就会爆发,所以放在以百年为尺度的历史纪元下,大国崩溃总是一再上演。

人类历史上军事征服的极致,莫过于蒙元帝国,但这个庞大帝国仅仅维持了数十年就轰然倒塌。

自古无不灭之国啊。

别看美帝如今极度嚣张,其实美帝内部矛盾反倒是当今大国之间最剧烈那一个。

如果说人类能够从历史上吸取到的最深刻教训,或许就是一定要优先解决内部矛盾吧。要保证自己内部的控制力,首先确保自己内部不乱,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谋其它。

当然,话是这么说,能不能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站务

全部专栏